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9月24日,江蘇省人民政府召開“蘇寫高品質 奮鬥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生態環境高品質”專題新聞發佈會。
近年來,江蘇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經過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在經濟總量快速增長、城鎮化率持續提高、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升的情況下,江蘇省取得了環境品質明顯改善的突出成績,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指出,江蘇環保工作總體走在全國前列。
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治理修復紮實推進
發佈會上,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周富章介紹,2018年江蘇省PM2.5濃度下降,優良天數比率上升。“無論是南京長江段江豚戲水、太湖桃花水母重現,還是連雲港灌河口偽虎鯨群回歸,都是江蘇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最直觀的體現。”周富章表示,2019年以來,江蘇省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江蘇省紮實推進長江、太湖等重點流域治理,建立覆蓋全省所有國省考斷面的“斷面長制”,完成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同時,江蘇出臺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環境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標準體系3個基礎性工程建設方案,截至2018年底,建成覆蓋全省的211個大氣自動監測站、641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城市空氣品質預報能力提前至7天,危廢處置能力提升到162.67萬噸/年。
環境監管依法從嚴 制度改革全面深化
據了解,江蘇建立環境司法聯動機制和“2+N”重大環境案件聯合調查處理機制,2018年,江蘇省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1.9萬件,偵辦環境犯罪案件537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575人。
在改革方面,江蘇率先劃定省級生態保護紅線,配套出臺監管考核和生態補償辦法,江蘇省財政累計安排補償資金110億元;率先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有效調配環境資源;率先推行水環境資源“雙向”補償,運用經濟杠桿提升各地治污動力;率先實施企業環保信用評價,配套實施差別水價電價政策;率先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2018年以來,損害賠償金累計4.4億元,居全國第一。2019年3月份,江蘇省政府和生態環境部簽署部省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合作協議,江蘇積極探索,力爭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周富章表示,當前,江蘇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全省生態環境系統將堅持“依法依規監管、有力有效服務”,紮實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努力交出一份讓黨和人民群眾滿意的生態環保答卷。(文 張瀟宇 編輯 伏成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