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世紀中國畫大家展亮相南博 走近國畫大師 重溫傳世經典
圖為傅抱石作品《虎踞龍盤今勝昔》。南京日報 記者 馮芃 攝
圖為李可染作品《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南京日報 記者 馮芃 攝
11月26日,南京博物院年度大展“仰之彌高——二十世紀中國畫大家展”在南博特展館開展。此次展覽集中國美術館、北京畫院、徐悲鴻紀念館等9家文博、美術機構之珍藏,為觀眾呈現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和李可染8位20世紀中國畫大家的158件套經典力作,回眸20世紀中國畫發展的最高成就。展覽將分兩期展出,展期至2020年2月28日。
齊白石愛畫不倒翁,幽默題詩諷“賊官”
如果把20世紀中國畫史視作一條銀河,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潘天壽、張大千、林風眠、傅抱石和李可染這8位大師,無疑是銀河中最閃亮的巨星。
凡有華人處,皆知齊白石。8位“超級巨星”,以齊白石最為年長,這位“胸羅萬象、造化在手”的世紀老人,是20世紀知名度最高的中國畫家。提到白石老人的畫,人們最為熟悉的題材往往是魚、蝦、蟹、蛙“四絕”。其實,齊白石的人物畫之名,遠早于他的花鳥畫,他人生中第一張繪畫作品,便是8歲時摹拓的雷公像,而“不倒翁”這一題材,更是其筆下的“明星産品”。
齊白石一生畫過很多幅不倒翁,每幅作品都以幽默與智慧賦予畫面不同涵義,並附上一首妙趣橫生的題畫詩。
此次展出的一件《不倒翁圖》,收藏于中國美術館,落款為“九十三歲白石”。畫中的不倒翁通體遍黑、面部染赭、鼻梁與折扇留白,一幅京劇丑角的“賊官”模樣。畫上還題詩一首:“能供兒戲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來。頭上齊眉紗帽黑,雖無肝膽有官階。”漫畫式的手法和妙趣橫生的題詩,在玩笑間揭示出低能腐吏的醜陋嘴臉。
百餘人物入畫,徐悲鴻巨制慶祝南京解放
縱149釐米、橫375釐米的徐悲鴻《九方皋圖》,縱164釐米、橫320釐米的張大千《潑墨荷花圖》,縱150.8釐米、橫395.6釐米的潘天壽《記寫雁蕩山花圖》……
此次參展的重量級畫作中,不乏大尺幅的傳世經典,相比這些橫軸長卷,徐悲鴻的巨型立軸畫《在世界和平大會上聽到南京解放》,因其3.52米的罕見高度,平時鮮有展廳能以全畫幅形式展出,這次在南博特展館11號展廳得以完美呈現,殊為難得。
這幅中國美術史上的名畫創作于1949年。作為第一個新中國派出的代表團成員,徐悲鴻在布拉格參加世界和平大會時,南京解放的消息傳來,全場沸騰為中國人民鼓掌歡呼,中國代表團歡呼雀躍、握手擁抱,場面感人至深。
為了展現這一歷史性時刻,徐悲鴻當即構思了這幅巨作,他重構了會場空間、人物位置以及慶祝場面,選取了一個狹長的構圖營造出一種全景式的效果。畫面上的中外人物多達百餘個,郭沫若等被外國友人舉在空中,中國代表們與表示祝賀者握手、擁抱,樓上和底層的代表一起鼓掌。
用中國水墨描繪如此人物眾多的真實場面,在中國繪畫史上從未有過。徐悲鴻為此作了大量準備,他為郭沫若、田漢、馬寅初、鄧初民、翦伯讚、丁玲、肖三、古元等畫了數十幅肖像寫生,用了約一個月時間完成了這幅巨型立軸畫,為中國文化界的志士仁人和外交事業的開端留下了精彩寫照。
傅抱石畫中藏“彩蛋”,拿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江山如此多嬌,筆墨當隨時代。展廳裏,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待細把江山圖畫》,是1961年傅抱石在“兩萬三千里寫生”後留下的一幅山水傑作。
1960年9月15日,傅抱石等畫家一行13人離開南京,歷時3個月,相繼走訪了河南、陜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等六省十幾個大中城市,成為當時中國繪畫界一件極為轟動的大事,同時也將1950年以來中國畫寫生活動推向了一個歷史的高潮。回到南京後,傅抱石反復推敲,數易其稿,終於完成了這幅《待細把江山圖畫》。
作為晚年山水畫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傅抱石以辛棄疾的“待細把江山圖畫”作畫題,憑藉獨到的視角和創造力,將華山奇峭無倫、壁立千仞的雄姿呈現在人們面前。畫作雖為方形構圖,但畫家將山峰伸出紙外,不留天空,以幾縷雲霧隔斷山腰,虛實相生之間愈顯華山遮天蓋地、直插雲霄的磅薄氣勢。
欣賞這幅《待細把江山圖畫》時,人們的注意力往往被華山的險峻雄姿所吸引,而忽略了畫中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的“彩蛋”。
由於體力原因,傅抱石當時未能登臨華山頂峰,只能在山下青柯坪附近觀華山之姿。因此,在畫中的山腳下,傅抱石精細刻畫了一組人物畫:行走的人、坐在場院上聊天和喂雞的人,甚至門口露出的半頭牛,都被畫家生動地表現出來。這些對樹木、房屋、人物等細小配景的精細刻畫,進一步反襯了華山的卓絕雄姿。 (南京日報 記者 朱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