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國際養老服務博覽會亮點紛呈——在這裡,遇見養老的未來

展覽會現場。 宋寧 攝

展覽會現場。 宋寧 攝
11月27日,由江蘇省民政廳、省貿促會主辦的2019江蘇國際養老服務博覽會在南京開幕,一大批體現海內外老年産業最新理念的養老産品亮相。
養老變“聰明”滿足更多需求
“智慧養老,就是要讓老人的吃穿住用行醫更方便,讓養老護理從頭到腳更輕鬆。”江蘇宜能健康科技公司負責人刁斌戴上一隻手套,安全氣泵充氣,手指便活動起來。“過去這些康復動作需要康復師或護理員操作,耗費大量人力,失能老人也難以堅持,如今交給機器完成,更科學高效。”
新華日報記者在智慧養老和適老化産品展區看到,這樣的“聰明”産品越來越多,分類精細,照顧到老年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雙軟橡膠鞋的鞋幫裏注入清水,微波爐加熱後穿到腳上,不妨礙居家行走,保暖保健兩不誤。批發價3000元的洗頭機吸引很多人駐足體驗——一台像吸塵器大小的洗頭機能完成失能老人的洗頭需求,老人不用彎腰低頭,身上不會沾到一滴水。
“護理人員徐庭江結束對陶柳生老人的助潔服務。”悅心家庭養老床位大數據電子地圖上,清楚地顯示著該機構目前總床位有1280張,52張在使用中,65張已完成服務;設備報警累計10.96萬次,床墊報警5.16萬次。這樣的數據地圖正應用於全省各地的家庭養老床位中,服務中心根據老人家中安裝的監控設備和智慧床墊,可監測服務人員上門情況、老人平時起居、有無摔倒等意外狀況發生。
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介紹,本屆老博會主題是“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和國際化”,共吸引來自10個國家和地區的313家海內外企業參展,一大批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養老服務産品進入江蘇,將和我省現有養老服務對接,為1800多萬江蘇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提供更多選擇。
對“公寓式養老”尚有接受過程
“關起門來是一家,打開門有一整套完善的康養護配套,公寓式養老可能是高齡獨居老人最好的選擇。”銀城康養服務公司負責人朱咏田坦言,這一代老人的消費觀念還有待培育,但發展像家一樣的社區嵌入式或公寓式養老是一個必然方向。
目前這家公司在南京有4000多張床位,其中包括一個有1000多張床位的康養社區即養老公寓,配置和家居環境一樣;還有4家社區嵌入式居家服務中心,日托機構也裝修成客廳、書房、廚房等居家環境。
“由於養老公寓收費相對較高,消費面還比較窄,可以從社區嵌入式日托入手,進行‘市場培育’,“60後”、“70後”人群以後可能接受度更高。”朱咏田説。
將職業技術學院、養老公寓、康復醫院整合成一個老年服務人力資源開發園區,這讓鍾山園區展位前擠滿了“取經人”。鍾山職業技術學院副董事長李海鷗介紹,2015年新華人壽參股該項目,今年央企華潤置地成為園區股東,這解決了民營養老企業的資金短缺問題。老人入住園區,可享受醫養康教研五位一體的服務,就近配套有省人民醫院鍾山康復分院,園區也無醫養專業人才短缺的後顧之憂。
除了城市養老公寓,展會還專門設置了康養基地建設成果區域。長三角不少業內連鎖企業瞄準江蘇市場,開拓茅山養老公寓群、盱眙天泉湖養老公寓群等,以産權出售、長期租賃、短期旅居等不同層次的産品供選擇。
距離“康養護3.0時代”有多遠
近幾年,江蘇省連續出臺“降門檻”的扶持政策,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行備案化管理,打破社會資本進入養老領域的“玻璃門”“彈簧門”。
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將激發其間活力。江蘇省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補貼,對境內外資本實施同等稅費、補貼、供地等扶持政策,全省已有10多家養老企業在證交所掛牌,20億元以上項目日漸增多,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養老品牌進入江蘇。全省有2000多家養老機構,民營床位有43.87萬張,佔比達65%。
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此次展會,讓新華日報記者真切感受到養老市場正“百花齊放”,養老産業正進入發展的“黃金時代”。産業細分、産品多元、市場壯大,激發一大批企業跨行業進入養老産業。地産、金融、醫療、科技等新元素不斷嫁接融合,給曾經依靠政府托底的養老行業注入無限活力。
與博覽會同步舉行的高峰論壇和圓桌對話上,眾多知名學者與專家就國內外養老服務政策、産業趨勢和成功案例進行分析解讀。
“日本研發的海豹型機器人被廣泛應用於養老院,證明對失智老人照護有積極作用。”南京大學教授林閩鋼介紹,目前法國、德國、芬蘭、日本等發達國家已進入養老“康養護3.0時代”,智慧化手段被大量嵌入養老各個環節。國內的養老服務正從“1.0”向“2.0”過渡,部分地區已意識到高品質養老服務的著力點。未來最需要提質升級的是廣大農村市場,急需拉長短板、打造高品質養老服務體系。
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丹星認為,當前政府應充分讓渡市場空間,聚集優勢資源解決重點問題,比如長期照護險的推廣等;應多抓政策落實,制定政策時吸納各方意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構建長期穩定的第三方評估平臺。(新華日報 記者 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