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2019-12-06 09:32:59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程茜    

(頭條)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草莓採摘

(頭條)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生態健康養殖

(頭條)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豆丹養殖戶喜獲豐收

(頭條)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農民喜獲豐收

(頭條)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休閒觀光旅遊帶富水畔人家

(頭條)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豐收

(頭條)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生態養殖

(頭條)江蘇:興産業促富民 奏響脫貧致富曲

雙孢菇工廠化生産基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任務。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迎來高速度轉向高品質的新時代,縮小貧富差距、共享發展紅利,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到2020年,確保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絕對貧困;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2019年省委一號文件也提出明確目標:高品質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2019年是全省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衝刺之年,也是檢驗農業産業富民工作成效的關鍵一年。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實省紀委監委“5+2”精準脫貧監督推進機制,把産業富民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以“四掛鉤兩清單”工作機制為抓手,圍繞做大做強做優做特農業産業,突出産業提升、龍頭帶動、品牌促動、科技服務、産銷對接和機制創新,把低收入農戶、經濟薄弱村融入到産業鏈、價值鏈中,實現脫貧增收致富。

  産業富民 引領百姓脫貧致富

  近日,泗陽縣眾興鎮界湖村食用菌種植戶孫業亮格外忙碌,訂購電話接個不停。“産業園包技術、包銷售,我們只負責種植,每戶一年能賺十萬塊!”孫業亮説。

  2018年,泗陽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區投入産業富民財政扶持資金120萬元,在江蘇珍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設4座草菇棚,産權明晰到村。農業産業園還挖掘成子湖生態價值,打出“陽光下的似水年華”旅遊品牌,年吸引遊客85萬人次,去年,園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萬元,,超過全縣平均水準35%。

  江蘇是經濟大省,也是農業大省。近年來,全省各地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根本遵循,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大力實施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收入新增萬元等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2018年農民收入突破2萬元關口,達20845元,居各省區第二。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要把培育産業作為穩定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2017年省農業農村廳啟動實施省重點幫扶縣農業産業富民工程,全面貫徹落實省紀委精準脫貧工作“5+2”監督推進機制,通過建立省農業農村廳幹部掛鉤、農經農業部門南北掛鉤、農業科技掛鉤、農業企業掛鉤、落實幫扶項目清單、制定幫扶政策清單等“四掛鉤兩清單”,全力推進12個省重點幫扶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農業産業富民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推行,已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經驗和做法:12位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分別掛鉤一個省重點幫扶縣;推動17個蘇南的縣級農經農業部門與12個省重點幫扶縣對口結對掛鉤;成立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組成專家指導團,為省重點幫扶縣農業産業富民提供科技支撐;對省重點幫扶縣每年新增農業産業化項目實行清單管理;積極推動各項支農政策進一步向省重點幫扶縣傾斜,優化省級財政支農資金分配方式,江蘇2017年-2019年累計下達農業産業富民專項資金6.12億元,支持省級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政策實現12個重點縣全覆蓋。2019年以來,省農業農村廳12位班子成員帶領掛鉤團隊赴幫扶縣督導服務5次以上。

  在具體推進農業産業富民工作中,江蘇在結構調整中培育特色産業,促進一産扶貧。“把重點幫扶縣特色産業發展作為全省現代農業産業佈局的重點,將特色産業發展與蘇北農房改善、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重大項目建設等工作一體統籌,推動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等資源要素集聚。”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有關負責人説。

  在省級層面,做強八大産業,制訂實施八大千億元特色産業規劃和10個專項行動計劃,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現代種業、農業電子商務等優勢主導産業。在區域層面,做精高效産業,大力發展優良食味稻米和稻田綜合種養,支持蘇北地區發揮設施生産優勢,建設商品蔬菜和精品園藝集聚地,支持水網地帶大力發展“蝦蟹經濟”,推進農漁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綜合增值。在市縣層面,做特縣域産業,指導每個縣重點打造1個~2個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産業。全省銷售額超10億元縣域優勢特色産業162個,省重點幫扶縣中響水的西蘭花、沭陽的花木、泗洪的大米、灌南、泗陽的食用菌、豐縣、睢寧的林果等,均已發展成當地響噹噹的致富産業。

  專項扶持 增強富民項目造血功能

  “櫻桃小丸子”是百姓耳熟能詳的果凍品牌。2018年,其主營公司泗陽縣的江蘇仙之寶食品有限公司獲得了産業富民項目扶持,和泗陽縣南劉集鄉石渡村簽訂了利益聯結機制合同。

  “借助省産業富民項目的實施,我們擴(改)建黃桃果凍加工生産線。”江蘇仙之寶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公司改造生産場地400平方米,添置2台粉液混合機、4台連續刮刀過濾器、1套全自動果凍巴氏殺菌線等設備,項目投産後可實現年消化當地黃桃1000噸,産品年産值3000萬元以上。通過項目實施,共帶動14戶低收入農戶增收,累計增收4.86萬元。

  在産業富民工作中,江蘇堅持將農産品加工業作為提升産業發展品質效益的重要抓手,大力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長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支持幫扶縣培育發展農産品加工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發展加工流通和社會化服務等,以訂單收購、參股經營等形式,與基地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開展互惠合作,讓更多農民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成為帶動增收致富的“火車頭”。

  2019年省幫扶縣中新增2家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幫扶縣省級農業龍頭企業總數達到115家。泗洪縣圍繞特色産業,以招引農産品深加工企業、農業龍頭企業為突破點,舉辦多場推介活動,先後引進了一批大型農業龍頭企業落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要加強産業扶貧項目規劃,引導和推動更多産業項目落戶貧困地區。2017年江蘇省啟動實施省重點幫扶縣農業産業富民工程以來,以項目實施為抓手,進一步建立健全“財政資金+社會資本+保底分紅+就業”等建設模式,放大財政資金撬動效應,科學確定産業、精準設計項目。3年來,共實施農業産業富民項目224個,可帶動6300多戶低收入戶和270多個經濟薄弱村增收。經過一段時間的扶持,項目帶動增收成效顯著。濱海縣瓜蔞項目畝均效益8000元,高效密植豐冠梨項目畝均效益6000元。淮安區車橋鎮芡實生産加工項目除帶動種植戶增收外,出租保鮮冷庫等設施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帶動低收入農戶30人務工增收。

  各地在發展特色産業的基礎上,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結合産業富民項目實施,進一步豐富完善了企業帶動型、能人帶動型、合作引領型、生態循環型、園區帶動型、特色産業帶動型等利益聯結模式,探索形成了一批發展農業産業帶動低收入農戶增收的成功做法。漣水縣通過“飛地同創”,支持鼓勵一批貧困村突破村域、鎮域限制,結合土地綜合整治,在基礎條件較好的村實施一批産業富民項目,實現強村弱村協作互補、聯合發展、利益共享。豐縣繼2018年實施洋蔥、大蒜目標價格保險以來,2019年又增加了牛蒡價格保險,全縣農業保險簽單保費1.15億元,有效提高了農業風險保障能力。

  在扶持産業發展中,科技手段的運用尤為重要。充分發揮江蘇省科教大省的優勢,聚焦産業發展需求,強化科技支撐,為省重點幫扶縣提供點對點精準農業科技服務。加強科技資源統籌,調動全省農業科技系統力量,為重點幫扶縣産業發展提供技術服務,依託22個省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專家團隊,結合挂縣強農富民工程和科技綜合示範基地建設,成立科技專家指導團,確保每個幫扶縣至少一個體系對接,形成“科技需求”“技術供給”兩個清單,組織供需雙方進行精準對接、深度合作。江蘇重視關鍵技術供給,突出生産重點環節,集中優勢力量攻克制約産業發展的優質高效品種選育、重大病蟲害防控、農機農藝融合等關鍵技術難題。在經濟適用技術推廣應用方面,江蘇面向重點幫扶縣加強示範基地建設,推介最新創新成果,提高成果的集成配套水準,形成簡單有效適用的“技術成果包”“産品成果包”“裝備成果包”。

  培育品牌 産銷對接提升農産品價值

  淮安市淮安區蘇嘴鎮沙吉村主要生産模式是西瓜-蔬菜輪作,前些年由於大棚設施簡陋、缺乏科技支撐,旱地西瓜重茬出現連作障礙等情況。2017年沙吉村利用農業産業富民資金200萬元,實施大棚西瓜-稻米輪作項目。在西瓜、稻米示範基地裏種植的蘇創、蘇夢系列西瓜、南粳系列稻米等農産品均以“蘇嘴”品牌銷售。

  “沙吉村形成了‘蘇嘴西瓜’和‘瓜稻米’兩個品牌,目前已有30多名家庭貧困的低收入農戶實現了脫貧,村集體年增加收入近20萬元。”沙吉村黨總支書記于洪軍説。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産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江蘇將綠色優質作為農産品發展的主攻方向,把品牌建設作為産業扶貧的關鍵引領,推進品質興農、品牌強農、行銷富農,全力提升經濟薄弱地區農産品市場效益和競爭力。

  “支持省重點幫扶縣開展綠色優質農産品基地建設和綠色有機農産品認證,引導樹立農業品牌發展意識,依託特色産業重點培育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帶動企業品牌、産品品牌融合發展。”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12個省級幫扶縣共創建省級綠色農産品基地108個、綠色有機農産品434個、地理標誌農産品9個。淮安大米、泗洪大米、洪澤湖大閘蟹入圍首屆江蘇省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大賽,連雲港“連天下”、淮安“淮味千年”、宿遷“宿有千香”等區域公用品牌的影響力持續增強,12個幫扶縣年銷售額超5億元的區域公用品牌超過40個。

  打造特色品牌還有助於提升鄉村旅遊産業的市場競爭力。現階段,休閒觀光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服務業等新産業新業態,正逐步成為挖掘農業農村經濟增長新動能。在促進三産扶貧方面,我省充分發揮經濟薄弱地區田園風光、民居村落、紅色文化、傳統民俗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比如沭陽縣的“花木+旅遊”已成為“撬動”沭陽鄉村産業振興的新興力量,1月份-9月份,沭陽接待遊客約375.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1.8億元;培育形成各類活躍花木盆景網商4萬餘家,12個“中國淘寶鎮”,86個“中國淘寶村”,建立網銷産品基地近萬畝,帶動就業人員5.1萬餘人。

  積極培育特色品牌的同時,還需加大對優質農産品品牌的推廣力度。江蘇省通過組織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參加境內外和線上線下行銷促銷活動,推動農産品主産區、農産品建立直供對接機制,蘇北5市還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舉辦農産品品牌發佈會、開設産品直銷店,搭建名特優農産品進城的“直通車”。借助省農洽會、江蘇名特優農産品(上海)交易會、合作社産品展銷會、江蘇國際農展中心等平臺,省內各農産品機構舉辦了一系列重點幫扶縣特色農産品展示展銷會,並參加中國農交會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示展銷等,推動産銷銜接、擴大品牌影響。泗陽縣鮮桃和八集小花生兩個地理標誌産品成功進入盒馬鮮生。睢寧縣雙溝鎮陳王村創建“徐州—上海蔬菜外延基地”,註冊“雙溪翠”商標,産品直銷上海、南京、杭州等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