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現在是防疫期,外來車輛不能進我們小區,你順著我指的方向,去那邊停車場吧。”2月1日上午,新華日報記者來到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泰安鎮夏橋村廣夏花園小區,看到幾個“紅袖章”守在大門外,一張值班桌上放著測溫槍,每一位進入小區的居民都會自覺量一下體溫。
“臘月二十九,我們就開始利用網格進行疫情人員情況的摸排,臨近春節,情況緊急,人手成了大問題。沒想到這時候,我們夏橋村幾位老黨員站了出來,在他們的發動下,17名新老黨員主動成了‘網格助理’,配合網格員們只用一天時間,就把小區的外來人員情況摸得清清楚楚。”夏橋村黨總支書記殷磊告訴記者,廣夏花園大部分都是夏橋村的拆遷戶,這個時候老同志處理起問題來效果特別好。
70多歲的孫萬標當過夏橋村的老生産隊長,是這支黨員志願者隊伍的“領頭羊”,與他搭檔的網格員張娟佩服老隊長的“一口清”。“我們負責小區第五網格,還沒進門呢,他就告訴我這家有哪幾口人,每個人的特點是什麼,隨著疫情的變化,從年三十到現在,天天都要上門對網格裏的住戶進行排查,有的人家煩了,送去的口罩留下,更新的宣傳資料不想看,可老隊長一發話,大家又配合起來,這就是威信呀。”張娟感慨。
因為是拆遷小區,廣夏花園的老人們還是保留著每天聚在一起曬太陽的習慣,這兩天太陽出來了,小區門口一度又開始有人前來開“廣場茶話會”,看到這個苗頭,值班的黨員們上來就是一番勸説,“熬過了這段時間,天天都能曬太陽,咱們這個年紀,保重自己就是保重家人,而且我們更要給年輕人做個榜樣啊,趕緊散了吧。”這麼一説,再賣老資格的人也坐不住了。 (新華日報 記者 李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