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市力保蔬菜供應,用“豐魚足食”暖出“城市溫度”增強免“疫”力 守護“菜籃子”

眾彩、蘇果等商貿流通企業加大供應力度和供應頻次,全力保障市民菜籃子。 南報融媒體 通訊員 程傑 攝
“三天不吃青,滿眼冒火星。”南京人對蔬菜的需求量一向很大。抗疫期間,居民宅家,蔬菜保供牽動著市委市政府領導的心。
1月27日至2月16日,南京農副産品物流配送中心(以下簡稱“眾彩市場”)的蔬菜、果品、糧油和水産品的總到貨量達6.7萬噸。僅1月27日、28日、29日這3天,蔬菜市場到貨量分別達到1500噸、2000噸、3500噸,較2018年同期增長超過3倍。大年初五,全市就有110家農貿市場恢復營業,老百姓“囤貨”現象得到有效改善。
截至2月17日,除了菜籃子、米袋子平穩供應之外,南京地産蔬菜已經搶種擴種3萬畝。眾彩市場還準備好了越冬在庫儲備蔬菜2300噸,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投放市場,平抑價格。全市成品糧日常庫存也保持在3萬噸左右。恢復營業的農貿市場總數已經有307家,進一步便利了老百姓的日常採購需求。
“模式好、手段新、貨源足、響應快、合作意識強,這是南京城市菜籃子保供的關鍵所在。”市商務局副局長富寧宏告訴南報融媒體記者,眾彩市場相當於全市菜籃子商品保供的“蓄水池”,對保障全市菜籃子商品尤其是生鮮農産品的供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蘇食、雨潤、天環、蘇果等商貿流通企業千方百計地加大供應力度和供應頻次,南京才能讓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和魚池子不脫銷、不斷檔。
眾彩“蓄水”,調出“一應俱全”
在眾彩蔬菜市場一樓賣青椒、甜椒類的韋大爺,1月26日接到市場的緊急通知後就趕來營業了。他的貨主要來自海南、雲南,他説只要物流還通一天,自己就會來賣一天,老百姓不能沒有菜吃。旁邊攤位上的譚師傅銷售的蔬菜有六七十種,也是第一批恢復營業的,他説現在復工了,貨源更多,別擔心沒菜吃。
作為南京唯一的國家級特大型菜籃子工程,疫情發生以來,由眾彩市場200多名黨員幹部第一時間組成黨員突擊隊值守備勤,除了挨個電話通知商戶儘快恢復營業,擴大貨源組織、拓寬供應渠道、保障市場供給,還加快在雲南、廣西等安全産區組織貨源入場銷售。大年初一,市場早早同外阜蔬菜在田保供生産基地對接,確保1萬噸在田儲備蔬菜隨時進入全市保供序列。與此同時,市場還每天幫助市場內經營戶及時研判和調度貨源供應,保障大宗農産品主要品種不斷檔、不脫銷。
足不出戶,平臺送菜到家
疫情還在持續,為了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菜,南京企業和市民齊心走出戰疫保供的新路子,守好全市的菜籃子。
南京緣派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福安從年初二開始忙著供應蔬菜,這還是十幾年來的頭一次。他的合作社正是南京報業傳媒集團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齊心戰‘疫’,送菜到家”公益平臺的供應商之一。平臺發動全市的農産品供應基地,去除中間層層環節,將農産品從田間直接送到小區,讓市民足不出戶買到菜,共同為疫情期間的菜籃子提供保障。
前一天晚上農戶剛採摘好的新鮮菜陸續送到,通過農藥檢測後,第二天早上7點大家就忙著分揀包裝、來回裝車,11點前5輛車全部發出,往南京主城區的各個小區開始配送。速度快的,中午就能拿到新鮮蔬菜端上餐桌。截至2月17日下午5點,平臺助力銷售米麵油果蔬等農産品總量共超過65萬斤,吸引200多萬人次關注,農産品基地入駐43家,惠及農戶1410戶。
南京的企業也承擔起特殊時期的社會責任,開創新的助農保供服務模式。南京衛崗集團首次面向全社會開放自有物流資源。“目前主要是在原有送奶的基礎上,幫助其他平臺配送民生用品到戶。”衛崗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南報融媒體記者,目前可調配的送奶工達數千余名,遍佈南京的各個社區,提供便捷的配送服務。
快速響應,價格漲少降多
市商務局最新統計數據表明,重點監測的進香河、科巷、山西路等農貿市場裏,2月16日銷售的10種蔬菜零售價與前一天呈現3漲7平態勢。1月26日至2月17日眾彩市場的監測數據也表明,青菜、大白菜等14種蔬菜的批發價格,平穩和回落的佔絕大多數。
解讀最新的市場保供數據,市商務局菜籃子工程辦公室主任沈岩告訴記者:“南京的保供成效還是很明顯的,這跟全市重點肉菜保供企業的快速響應和積極調運密不可分。”
疫情發生後,蘇果超市馬群物流配送中心將一日一配改為一日多配送,蔬菜、水果、肉類等生鮮産品日配送量超過300噸,確保滿足市場需求;作為在南京市區已有200余家提貨點的蘇寧小店的“大後方”,蘇寧菜場先後聯合野裏河全國備貨800噸小店專供大米、聯合福臨門全國備貨1050噸米麵油、聯合金龍魚全國備貨700噸米麵油,不僅有效穩定了物價,還時不時推出“今日特惠”……
合力抗疫,暖出“城市溫度”
2月10日,南京迎來第一波企業復工複業,為了解決大量沒有食堂的企業員工的就餐難問題,市商務局聯合市餐飲商會,攜手阿裏本地生活、美團和“在南京”APP,組織了65家品牌餐飲商戶300家門店,建立了全市供餐聯盟。包括真知味、南京大牌檔、南京精菜館、小廚娘等耳熟能詳的餐飲品牌,還有綠柳居、老廣東、永和園、馬祥興、江蘇酒家等多家老字號積極參與。
為保障菜籃子供應,2月17日,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全市重要菜籃子産品生産供應的十條措施。這些政策包括:在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支持直接從事和服務重要“菜籃子”産品生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復工達産;鼓勵“食禮秦淮”等線上公益性平臺開展農産品産銷保供服務,按線上實際訂單,由財政給予交易額4%的一次性補助;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生鮮農産品線上銷售服務。
疫情期間,發改部門督察組的每日價格監測,助力商務部門常態化市場監測數據更為紮實。市場監管部門開展日常巡查,督促企業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同時嚴厲打擊各種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農業部門也在第一時間調動發送蔬菜基地加大地産菜的上市量。為了鼓勵和支持農貿市場儘快恢復營業,南京市農貿市場協會和菜籃子工程促進會等行業協會組織也積極聯繫各方資源,想方設法為會員企業採購防護用品。
2月16日夜裏,南京下了鼠年的第一場雪。當衛崗的送奶工準時將訂好的鮮奶放入記者家門口的奶箱時,南京城真的很有溫度! (南報融媒體 記者 楊欣 王麗華 曹麗珍 于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