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分類施策破解履約難 多方合力守護大市場 穩訂單,蘇企直面疫情大考
新冠肺炎疫情突發,打亂了企業正常運營秩序。用工短缺、原料供不上、成本上升,致使産能跟不上,履約困難,企業面臨交付違約罰款、客戶變更、取消訂單等困境。穩訂單,成為企業必須直面的現實大考。
交付期至,履約困難考驗企業
“我們與德國、荷蘭、俄羅斯等多個國家的環保鍋爐訂單交付時間在2月份,由於復工延遲,導致無法按時履約,公司將面臨罰款。”歐薩斯能源環境設備(南京)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潘偉林粗略計算了一下:“目前公司有8個訂單需要交付,每個訂單金額在2000萬元左右,合同上延遲一天需要交罰款千分之一,上限是5%,算下來有數百萬元罰款。”
儘管不少企業已經復工,但受上下游供應鏈、物流配送的影響,按時履約仍有不確定性。淮安市紫山生物因為配套廠家停工,導致産品包裝、商標印刷擱置,影響日本訂單的正常交貨。
除了生産型企業,處於下游的運營企業同樣遇到訂單無法履行問題。“最近,我們一方面幫忙採購防護物資,另一方面協調跨境電商企業復工,其中一家電商有8000多個訂單沒發貨。”南京跨境電商協會秘書長劉玉健説,生産工廠無法及時復工,加上物流運力不夠,許多訂單不能及時發貨。“如果不能依據承諾按時發貨,可能需要向消費者賠付一定金額。”
“上游企業停工,可能造成下游一連串企業訂單履約難,從而導致眾多企業違約。特別是零部件供應環節,一旦發生發貨推延,很可能導致全球生産鏈産生連鎖反應。”南京大學商學院教授韓劍説。
不少企業還面臨訂單減少的問題。江蘇遠潤新能源相關負責人表示,由於在手訂單不能按期履約,客戶下一步的下單計劃也受到影響。“公司主要市場在國內,目前我們還有一些存庫,但是下游的鉛酸蓄電池廠還未復工,所以沒有訂單出來。”江蘇新春興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黃克非告訴記者,公司在海外有獨立工廠,這部分訂單可以正常履約,國內則要等待全面復工的消息。
分類施策,有效破解履約難題
“企業遇到的訂單難題基本分為三類:一是在手訂單因復工延遲等問題難以及時完成;二是物流通道被阻斷,造成原材料等運不進、貨物運不出;三是國際社會對於疫情前景看法的不確定性,導致訂單變更甚至被取消。”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丁宏建議,根據企業面臨的不同情況分類施策。
針對在手訂單無法及時完成的現狀,1月29日起,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江蘇省分會為企業出具相關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其中,歐薩斯能源環境設備(南京)有限公司申請到該證明並得到客戶認可,同意延遲交付訂單。截至2月10日,全省各地貿促會累計為江蘇67家企業出具疫情不可抗力事實性證明118件,涉及機電設備、光伏材料、汽車零部件、電子電器等産品和海外工程項目,預計將幫助企業減少違約損失3.51億美元。
為解決原材料和産品運輸難題,各地海關積極作為。昆山環宇木業有限公司復工復産第一天,需要出口美國91.3噸床板。昆山海關關員接到企業需求,開展出境木制品檢疫,當場辦結監管手續,保障通關“零延時”。蘇州工業園區海關轄區內積體電路行業部分必需原材料國內供應不足,企業復工生産存在較大困難,經研究決定採取將金線等商品以新增料號納入保稅賬冊管理先行辦理進口,保證企業當前生産“不斷檔”。
南京經開區建立復工全鏈條幫扶機制,協同關聯企業,構建完整鏈條解決原料採購難題,有效解決因上游企業未復工,下游企業無法生産的難題。南京經開區負責人介紹,通過協商配套企業復工、開闢新供貨渠道、提供原料信息源等方式,先後協調協助9家企業緩解原材料採購難題。蘇州工業園區規上工業企業近100%開工,協調近百家跨省市區配套廠商為園區企業持續供貨。
多方努力,穩定訂單守護市場
在生産、運輸和訂單履約問題逐步解決的同時,企業更關心的是“穩訂單”。不少企業家反映,短期看丟失的是訂單,長期看丟失的將是客戶和市場。
對於客戶因不確定性變更甚至取消訂單,信息的流通極為重要。“企業應該加強與合作夥伴的溝通,消除他們對於疫情發展的顧慮。對於政府而言,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傳播體系,可以減少企業合作夥伴、客戶的擔憂。”丁宏説。
“我們抓緊研究相關政策措施,通過創新服務保訂單。”淮安市商務局副局長江漢聰介紹,組織企業積極開展海外互聯網行銷謀轉型,通過線上展會開拓市場。
江陰臨港經濟開發區鼓勵出口額在30萬-300萬美元小微外貿企業加入省級出口信用保險統保平臺,享受出口信用保險零費率政策。
不少企業通過與客戶積極溝通、提高産能等方法,有效實現“穩訂單”。“受疫情影響,我們去印度企業交流、美國企業代表來江陰參觀的行程都取消了,現在打算在網絡上交流。”江陰塞特精密工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沈雲彪説,公司原有7條生産線,現在是11條,産能提升30%-40%,雖然復工有所延遲,但通過增加生産線和技術改進提高生産效率,按時完成訂單沒有問題。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在全球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分支機構。“受疫情影響,2月國內産能大約會降低50%,海外子公司部分産能可用來完成在手訂單。”公司市場部相關負責人説,目前約40%的員工未能返崗復工,為保障公司的基本運營,阿特斯管理崗位的員工自願下沉基層生産線,頂替不能到崗的員工,所有人齊心協力,為守護企業共同努力。(新華日報 記者 丁茜茜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