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不分國界、不分國籍、一視同仁 我省涉外疫情防控有禮有力
江蘇是開放大省,對外交往活躍,在蘇外籍人員數量多、分佈廣,如何更好地幫助外資企業和外籍人士做好疫情防控?近期疫情在境外出現擴散態勢,如何做好疫情輸入防控工作?
“全省外事系統注重統籌協調,抓緊抓細抓實各項涉外措施,堅持疫情防控不分國界、不分國籍、一視同仁,為推進全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服務保障。”3月3日,省政府外事辦公室主任費少雲就疫情防控涉外工作焦點問題接受本報記者採訪。
共克時艱,為“新市民”提供有溫度服務
全省外事系統多措並舉,主動作為,為“新市民”提供細緻、週到、貼心的服務。
1月29日起,省政府新聞辦和省外辦在交匯點新聞客戶端開設中、英、日、韓4個語種的“疫情譯報”專欄。截至目前,已發佈江蘇疫情信息、防控知識、專家訪談、出入境提示等信息34期600多條。
省外辦和13個設區市還開通多語種24小時諮詢服務熱線,共接聽電話1200余個,協調解決了外國人居留延期、防疫物資採購、交通管控和出入境、外資企業復工復産等突出問題。
此外,全省外事系統對外國留學生、國外滯留人員和接受隔離觀察的外籍人員採取有針對性的服務措施,協助外國駐華使領館妥善做好外籍人員在蘇居留延期、出入境手續辦理、留學生在校期間疫情防控等事宜。
紓困解難,推動外資企業復工復産
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近400家在江蘇投資發展,加快外資企業復工復産,對實現全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意義重大。
省外辦加強調研,先後與上海美國商會、歐盟商會等歐美商會和禮來、強生、戴爾、阿斯利康、卡特彼勒等企業進行溝通對接,了解外資企業復工復産重點關切和需求,為全省層面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
為引導企業最大化利用政策紅利和便利化舉措,省外辦編譯了推動經濟循環暢通和穩定持續發展“50條”、支持中小企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政策措施“22條”和《蘇政“50條”服務指南》等。
對於企業在復工復産中面臨的困難,我省建立重點商會和企業“一對一”溝通交流機制,先後協調鹽城市政府幫助英資企業利潔時公司解決其原材料供應商復工復産,協調南京市江寧區政府解決美國霍尼韋爾傳感與控制(中國)有限公司復工申請批復,協調馬來西亞駐滬總領館和我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幫助解決在馬投資企業人員返馬復工等事宜。截至目前,全省外資企業復工已達到59.9%,規模外資復工率達89.5%。
一視同仁,個性化舉措嚴防境外輸入
隨著各地企業逐步復工復産,外籍員工及家屬返蘇人員日益增多,做好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工作,切實維護在蘇中外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成為我省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涉外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疫情防控不分國界,江蘇提前對境外入境人士的訴求做出研判,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加強對輸入型疫情的管控。我省各地先後出臺多種個性化服務舉措,落實防控要求,做好涉外防控工作。2月25日,鹽城市發佈通告,對各種原因來鹽城、身體狀況不一的韓國人士給出不同的安排方案。南京、蘇州、無錫、常州等地也在社區層面加強防控和服務力度,一視同仁,無差別對待,得到外方高度肯定。“江蘇採取的措施穩妥有序,體現了人性化關懷。”韓國駐滬總領館官員在實地了解後,作出了積極評價。
“我省將繼續秉持不分國籍、一視同仁的原則,一方面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省統一要求,對在江蘇生活和工作的中外居民,實施統一的疫情防控要求;另一方面,兼顧文化和生活習慣等差異,為在蘇外籍人員提供人性化服務,加強物資保障供應,體現人文關懷。”費少雲説。(新華日報 記者 孫慶 衛鑫 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