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鎮江丹徒:生態為先 富民為本 文明為基

2020-04-16 10:48:04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程茜    

  原標題:生態為先 富民為本 文明為基 鎮江丹徒:奮進在“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綠色大道上

(頭條)鎮江丹徒:生態為先 富民為本 文明為基

五套村採用水草打撈船快速清理河道水草。 陳慧 王鵬 攝

(頭條)鎮江丹徒:生態為先 富民為本 文明為基

水臺村公園一景。蔣輝 攝

(頭條)鎮江丹徒:生態為先 富民為本 文明為基

其一村的文化墻。曹志平 攝

(頭條)鎮江丹徒:生態為先 富民為本 文明為基

孩子們在村裏嬉戲。 韋雪亮 攝

(頭條)鎮江丹徒:生態為先 富民為本 文明為基

星棋村老人看環境整治。 韋雪亮 攝

(頭條)鎮江丹徒:生態為先 富民為本 文明為基

古洞村整治後的菜園。 曹志平 攝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作為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的地方,鎮江市丹徒區牢記諄諄囑託,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鄉村振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推進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一步一個腳印向著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邁進。

  生態為先, 鄉村顏值“升上來”

  四月的丹徒鄉村,處處風景如畫,上黨鎮的古洞村宛如一個世外桃源,漫步其中,房屋墻面潔白,道路乾淨整潔,最賞心悅目的,是家家房前屋後的“菜園子”,統一規整的竹子籬笆,仿佛將一片片剪裁後的春光錯落有致地圈在了村裏。

  “一個月前這裡可不是這樣,有的菜園雜草叢生,看著亂糟糟的。”古洞村村民王大爺直爽地表示,“後來,我們村建立了門前衛生‘三包’制度,黨員幹部們帶領我們把菜園做了統一整治,統一掛牌,才有了現在的好樣子。”

  這樣的“好樣子”,正在丹徒越來越多的村莊顯現。這個春天,丹徒區在全區掀起了村莊環境整治的浪潮,抽水泵、挖掘機、推車機、除草機,“機機上場”;粉刷匠、瓦木工、清潔工、種植工,“工工上陣”;各個鄉村的河道溝渠、村道沿線、房前屋後都是一片“熱火朝天”,全區交出亮眼的舊貌換新顏“成績單”:截至4月上旬,全區共清理各類垃圾2.2萬噸,完成整治殘垣斷壁188處,總面積8625平方米,整治鄉級河道4條,村級河道39條,治理規模養殖場24家,完成拆違拆舊269處,整治侵佔公共設施用地34處、堵塞排水管網1500米……

  由“亂”到“美”的環境改變,是丹徒全區上下勠力同心換來的。自3月5日丹徒召開村莊環境整治工作部署會議後,就迅速在全區拉開了一張“區級協調督導、各指揮部組織推進、鎮村全面實施、村民充分參與”的四級整治工作網絡體系。全區6個鎮、2個街道、2個園區,共88個行政村(涉農社區)、760個自然村一起掀起了環境整治的熱潮。

  區委書記謝繼步説:“村莊環境整治工作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要發揮好黨員幹部的示範帶頭作用!”丹徒區各鎮(街道、園區)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一線挂帥,各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清潔指揮長”,村幹部落實分片包乾責任制,全區形成了“領導領著幹、幹部搶著幹、群眾跟著幹”的生動局面。“看得著的、實打實的環境改變,就是實打實地為百姓謀福利。”古洞村村委會工作人員陳雯鬥志昂揚地説,“我們衝在前,老百姓就願意跟在後,這樣我們就能攜手創造出更美麗的小康社會!”

  富民為本, 老鄉腰包“鼓起來”

  如果説生態優美的鄉村環境是小康社會的“面子”,那打贏脫貧攻堅戰便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可或缺的“裏子”,在掙“裏子”上,丹徒更是不遺餘力。

  作為丹徒經濟薄弱村之一,辛豐鎮黃泥村有35戶建檔立卡戶,近年來,靠著政策扶持、發展村內非公企業、置辦公共資産等“外部輸血”和“自身造血”相結合的辦法,2019年底黃泥村終於實現了脫貧夢想,成功實現了“雙八達標(經濟薄弱村村集體經濟收入80萬元,建檔立卡卡低收入戶人均收入8000元),還借此整治了一批“散、亂、污”企業、提檔了一批民生工程、強化了基層組織建設。“眼看著錢包一天天鼓起來,環境一天天美起來,全村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樣了。”辛豐鎮黃泥村村委書記徐國強感慨道。

  黃泥村的脫貧經歷,是丹徒區脫貧攻堅路上最常見的風景。近年來,丹徒區認真落實精準脫貧工作舉措,制定並落實“一村一策、一村一策”清單,對貧困村通過申報扶貧項目、引導盤活閒置資源、實施消費扶貧等方式,幫助貧困村一步一個腳印實現穩定增收脫貧,對貧困戶則通過介紹就業、提供公益崗位、走訪慰問等方式助其脫貧。多措並舉下,2019年底,丹徒43個經濟薄弱村、1608戶3262人建檔立卡收入人口全部達標脫貧,村、戶累計達標脫貧率均達到100%,全面完成了“強村富民達新標”行動的“雙八”目標,脫貧碩果纍纍。

  更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實現了“兩不愁三保障”,丹徒鄉村並不將脫貧視作終點,而是由此再度開啟新生活、新奮鬥,大踏步走上了打造精品路線:上黨鎮的萬畝茶園,他們的自創品牌“米芾・長山劍毫”榮獲江蘇名牌産品稱號,聲名遠播;寶堰鎮的稻米則成了百年恒順集團制醋的重要原料,“訂單生産基地”不斷擴展;世業鎮更是牢記總書記囑託,高效農業發展一日千里,成功打造出“一碗稻”品牌……

  這樣從“脫貧”到“精品”的蝶變,也振奮著丹徒廣大幹部群眾的精氣神,正如丹徒扶貧辦工作人員所説:“看著老鄉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與有榮焉!我們將更加努力,為丹徒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明為基, 文明新風“吹進來”

  在贏得“面子”,掙夠“裏子”的同時,一股浸潤人心的文明新風也在丹徒鄉村越吹越烈。

  寶堰鎮徐巷村將大會堂翻新改造,宜城街道西麓村把老村委會裝修起來,免費提供場地給村裏辦理紅白喜事;上黨鎮東方村約定村民辦大事總體不超過20桌,喪事每桌不超過500元、喜事不超過700元的標準……這是丹徒多個村莊“鄉風文明促進會”結合本村實際接連出來的一系列舉措,也是丹徒促進移風易俗、弘揚文明節儉新鄉風的一個縮影。

  “鄉風文明促進會”會長由村黨組織書記擔任,村中德高望重、熱心公益的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和新鄉賢等任會員,是丹徒區推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創新之舉,由於這種形式結合村情、民俗實際,效果頗佳,如高資街道水臺村就在鄉風文明促進會的帶領下,組建舞蹈隊、説唱隊等業餘文體隊伍,2019年演出22場文藝節目,吸引8000余人次的群眾觀看,有力豐富了當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除了善用當地的“文明力量”,近年來,尤其是2019年丹徒躋身第二批省級文明實踐中心試點行列後,也將越來越多的“文明資源”下沉到農村一線,10個鎮級實踐所、90個村級實踐站和20個實踐基地建設先後建立,依託這些陣地,農民在家門口享受了“百姓名嘴村村行”理論宣講活動、鄉村文藝播種計劃、“樂活丹徒”文化惠民活動、“善行丹徒”志願服務活動、“公益1小時”志願服務行動、關愛留守兒童“藍夢行動”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數百場,鄉風文明新風尚在活動中進一步得到煥發。越來越多的鄉村摘得了“文明牌子”,截至目前,丹徒共有1個全國文明鎮,2個全國文明村;2個省級文明鎮,13個省級文明村;4個市級文明鎮,16個市級文明村;6個區級文明鎮,58個區級文明村。

  美麗、富裕、文明,是丹徒正在奏響的鄉村振興“昂揚發展曲”的強勁音符,丹徒鄉村正以嶄新的姿態奮進在“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綠色大道上,丹徒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從這裡不斷汲取,起航、揚帆、奔向更美好的新生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