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季度發貨量同比增長106% 南京中歐班列促外貿企業穩增長
中歐班列恢復運行後,首趟列車整裝待發。 通訊員 陳鋼 攝
南報融媒體記者4月15日從鐵路和海關部門了解到,一季度南京市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貨物發送量雙雙增長,貨物發送量增幅同比更是達到106%。專家表示,中歐班列持續發展有利於增強南京區域競爭力。
休息幾十天后“復工”,開行數量和發貨量猛增
4月13日,一輛滿載工業機械、紡織品和毛絨玩具的“寧滿歐”班列在南京中歐班列海關監管點完成查驗,從鐵路南京貨運中心堯化門站鳴笛啟程,駛往莫斯科。從4月11日至13日,這已是第3列從堯化門站駛往莫斯科的貨運班列,達到了每天一趟的頻率。
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項重要合作舉措,是世界運輸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受限于春節停工和疫情發展,“寧滿歐”在“休息”了幾十天后,2月26日首次“復工”。
南京貨運中心市場行銷科區域經理劉冬寧告訴南報融媒體記者,僅在2020年3月,南京中歐班列歐洲方向就開行了12列,發送1010標箱,目的地主要為俄羅斯莫斯科和白俄羅斯明斯克;亞洲方向為13列、1196標箱,主要目的地為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
而在2020年3月,南京中歐班列兩個方向開行總量只有10列、872標箱,不到今年同期一半。
鐵路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南京中歐班列共發出54列、4454標箱,貨物發送量3.92萬噸,同比增長2.02萬噸,增幅106%。
南報融媒體記者還了解到,南京中歐班列運送貨品主要以液晶顯示器、小家電、洗衣機、電器配件等傳統外貿出口商品為主。
優化班列作業流程,助力外貿企業穩業務
如果把中歐班列看作接力跑,那麼貨物通關就像交接棒一樣關鍵。為支持中歐班列發展,早在2月24日,海關總署就出臺了支持中歐班列發展的10條措施。
“我們積極落實這10條舉措,通過建立有效協作機制,及時加強信息對接,形成貨物搭載班列高效通關模式,對有海關查驗指令的集裝箱,鐵路和場站調度做到‘隨到隨調隨掏’,海關查驗部門做到‘即到即查、即驗即放’,全力提升通關全鏈條運作效率。”新生圩海關貨物查驗三科工作人員陳鋼説。
為減少人員面對面接觸,新生圩海關積極推進“智慧監管”,通過班列收發貨人提交電子申請材料、場站負責人現場簽字確認的方式,實施收發貨人“不到場查驗”,在減少人員聚集的同時,保障班列貨物高效驗放。
此外,新生圩海關還依託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加強與鐵路、場站、中歐班列承運人、貨代等之間的信息共享和電子數據傳輸交換,優化作業流程,為中歐班列提速增效保駕護航。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的平穩運行為不少外貿企業提振了復工復産信心。中集凱通江蘇國際多式聯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余計晨認為,近期外貿企業陸續開始復工,客戶對班列運行時效上有比較高的要求,海關對班列貨物的高效驗放,為班列如期發運帶來了很多便利,幫助企業在復工復産中穩住業務。
提升國際流通樞紐地位,增強區域競爭力
2014年8月,南京首開中亞班列,目的地是中亞五國;兩年後的6月,從南京開往莫斯科的中歐班列正式運行。這兩趟貨運班列成為南京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國際市場經貿往來的重要通道。
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國際經濟貿易係教授邵軍告訴南報融媒體記者,南京始發的中歐班列主要服務中亞及東歐方向的經貿往來,班列開行不僅為南京及周邊地區的外貿企業開拓了新市場,同時也對周邊地區外貿資源有一定的集聚效能。中歐班列的發展和壯大有利於鞏固提升南京在國際流通體系中的樞紐地位,強化對長三角乃至更廣闊腹地的物流輻射力,增強區域競爭力。
為何在全球經濟都受疫情的影響下中歐班列能逆勢增長?邵軍認為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各項政策鼓勵支持、相關部門有效協調,特別是相關國家的密切合作,中歐班列的運行模式越來越成熟,貿易便利化程度顯著提升,國內貨源逐步穩定,這些都降低了貿易成本、提高了班列運輸的吸引力,這是逆勢增長的堅實基礎;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一些海運業務暫停或無法到達目的地,部分企業選擇班列運輸貨品。(南報融媒體 記者 王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