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報道:5月9日上午,南京環境資源審判長江新濟洲研究修復基地啟動儀式在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舉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道虎,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顧俊,南京市委常委、江寧區委書記李世貴,南京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徐錦輝共同為研究修復基地揭牌。

南京環境資源審判長江新濟洲研究修復基地啟動儀式現場
夏道虎在講話中指出,設立南京環境資源審判長江新濟洲研究修復基地,是落實長江大保護國家戰略的實際行動,是探索環境資源案件“恢復性司法實踐+社會化綜合治理”審判結果執行機制的有益嘗試,是深化江蘇省法院環境資源審判“9+1”機制改革,服務保障江蘇生態文明建設,打好藍天碧水保衛戰,提升高品質發展“含綠量”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南京長江新濟洲國家濕地公園管理中心將長江下游濕地植物資源展示區的55.96公頃濕地,提供給江蘇省法院作為環境資源保護替代性修復項目。目前,基地已經完成相應的規劃、設計和報批手續,濕生、沼生、水生植物資源庫等項目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完全建成後,基地將成為長江下游濕地植物種質資源庫,為整個長江下游地區生態資源修復提供水生植物種苗。
夏道虎強調,研究修復基地要在著力打造“三大平臺”上下功夫:一是打造恢復性司法實踐平臺,充分認識基地在恢復性司法中擔負的主要功能,積極主動為相關環境資源案件審判結果執行工作提供替代性修復場地和項目,提高環境損害賠償金使用效率,保障受損環境得到修復,更好推進長江大保護;二是打造環資審判研究平臺,積極組織開展環境法學基礎問題和前沿問題、環境資源相關科學技術問題研究,積極組織開展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研討,積極組織開展環境資源審判實務問題研究,探索設立由環境資源法學、環境科學等方面專家組成的專家庫,為環境資源審判提供強大智力支持和技術幫助;三是打造環資審判宣傳教育和國際交流平臺,以基地為載體,傳播環境資源司法理念,發揮司法教育、評價、指引、規範功能,吸引更多的社會公眾關注和參與環境資源保護,增強全社會環境資源保護意識。
啟動儀式由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孫道林主持。國家“2011計劃”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司法理論研究基地以及上海財經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河海大學等多所院校的環境資源法專家學者,江蘇省法院、省檢察院、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南京市委政法委、南京市人民檢察院和南京市法院系統相關負責人參加了基地啟動儀式。(文/圖 高苑 朱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