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訂單頻現,“喚醒”整條産業鏈 企業創新能力仍然是逆勢斬獲大單的底氣
當前,隨著江蘇省經濟復蘇步伐加快,記者發現,那些一度“隱身”的大訂單,正在重新出現,在一些企業,它們甚至“像雪片般飛來”。大訂單正在撬動整條産業鏈恢復運轉,新的産業機會也應運而生。
製造業上游“春雷陣陣”
位於張家港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廣大特材最近舉辦了一場業績説明會,在手訂單量成為公司董事長徐衛明發言的重點——截至第一季度末,公司高溫合金在手訂單為6200萬元,預計全年有較好的業績增長。其中,公司已與某特鋼公司簽署“哈氏合金板”銷售合同,合同總額2900萬元,並成功競標國內某化工類上市公司的“不銹鋼閥箱”項目,中標金額2623萬元。
頻頻拿下的大單帶來了生産車間的機器轟鳴。徐衛明告訴記者,高溫合金板塊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展的五大板塊之一,該類産品附加值較高,毛利率較傳統産品齒輪鋼、模具鋼等有所提高,將會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水準。
實際上,位於製造業産業鏈上游的鋼鐵行業2020年上半年的表現,將直接“預告”製造業全年的發展態勢。可喜的是,在江蘇省,類似于廣大特材這樣收穫大單的鋼鐵企業為數不少。
“隨著全國復工復産的深度推進,産業鏈運轉逐漸流暢起來,大訂單開始恢復。”大明集團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一家大型鋼鐵深加工企業,2020年復工初期,集團大多數訂單主要與防疫物資和醫用設備相關。目前,大訂單已經集中在石化能源、海工船舶、工程機械等重工業,訂單量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準,並且後期持續接單情況良好。在盛虹石化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中,大明集團就成功中標7包,訂單金額達2.2億元。
新基建送來“夏風習習”
採訪中,記者發現,新基建吹來的東風,讓江蘇省很多企業抓住機會拿到更多大單,從而坐上“風口”。
恩納基智慧科技位於無錫市梁溪區,主要從事半導體晶片貼裝及檢測裝備的研發和生産。此前,公司單個訂單體量基本都是百萬以內,但2020年公司首次接到了千萬級別的大單。
“公司一個做5G通訊的客戶,年後下了一個1000萬元的訂單,極大鼓舞了我們的士氣。”據恩納基創始人吳超介紹,此次千萬級大單,恩納基需要交付的是高精度晶片缺陷檢測裝備。該裝備長期以來都需要向國外進口,恩納基不僅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還在客戶需要“微定制”時快速響應,僅用一週時間就出具了包含更多新工藝的解決方案,在幫助客戶提升附加值的同時,價格只有國外同行的70%左右。
“這個訂單,我們只需要一個季度就能完成,不僅因為我們有這個能力,更因為我們有這個責任。”吳超表示,目前,得益於新基建的全國佈局,整個晶片産業鏈正在加大馬力運轉,每個環節都在趕進度。為實現極速響應,恩納基準備在重點客戶附近建立研發中心,將針對個性化産品的研發週期由24個月縮短為6個月。
蘇州上市公司東山精密也因新基建受益,公司一位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公司核心産品印刷電路板在今年第一季度需求強勁,訂單充沛。公司發佈的第一季度報告也顯示,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8億元,同比增長40.55%。
創新型企業“秋果纍纍”
斬獲大訂單離不開“自身硬”。據記者觀察,創新仍然是企業能夠逆勢拿到大單的底氣。
“我們的訂單已排到今年11月份,所有生産線都滿負荷。”中來光電是蘇州中來光伏在姜堰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副總經理劉志鋒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在手訂單量達30億元。
之所以能夠拿到這些訂單,劉志鋒認為,這和公司堅持走差異化路線有關。相比同行,中來光電專注于N型電池技術,其最新量産的産品擁有高轉化率、高雙面率,低衰減和低的溫度系數等優勢,在高溫高地面反射率的條件下有更好表現。“比如我們有客戶在中東地區,那裏氣候炎熱,大多是沙漠,地面反射率很高,我們公司産品更有競爭力。”劉志鋒説。
差異化的競爭力,最終來源於創新。據劉志鋒介紹,公司自2015年開始,就集中力量攻關“N型單晶雙面電池”這一光伏行業的世界性難題,為公司贏得大單打下堅實基礎。
“創”出來的大訂單,同樣發生在廣大特材。據徐衛明介紹,2019年,公司根據風電市場形勢變化,積極調整産品結構,啟動超大型鑄鍛件智慧化技改項目的建設,項目一期已于2020年5月正式點火試生産。雖然技改項目預期總投資額約10億元,但是很快,公司就與國內大型風電整機廠商明陽智慧簽署大單,合同總金額預估約9億元。(新華日報 記者 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