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詩和遠方六合行,看江蘇生態旅遊正當時……

池杉湖濕地公園
“這220萬盆玫瑰組成的花海令人眼前一亮,隨手一拍就是一幅畫!沒想到,村子裏還有這樣特別的地方。”6月6日,南京楓彩漫城,“90後”王琛與未婚妻來此為婚紗照拍攝“踩點”。他説,如果景區允許,帶著親友來這裡辦一個“戶外婚禮”,應該會很有趣。
楓彩漫城坐落于南京市六合區竹鎮鎮大泉湖畔,佔地8255畝,其彩色生態的建設主題一直為人稱道。景區工作人員張俊介紹,100多萬株優質樹種從世界各地移植至此,春季櫻花海棠吐蕊,夏季彩被玫瑰園玫瑰盛開,秋季紅楓層林盡染,冬季紅色瑞木、藍色聖誕樹交織相生,一年四季呈現多彩的生態景觀。如今正是玫瑰盛開時節,其花期長達七八個月。
從區位看,六合作為南京的江北門戶,浩浩長江臨城而過,區內江闊水清、綠樹成蔭,山水城林融為一體,正成為一處宜居新空間和南京的生態後花園。南京市六合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田志文説:“近些年,六合區不斷加強環境整治,依託山水人文資源,打造出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生態景區,既美化了鄉村環境,也發掘了優秀的旅遊資源,還帶動了農民增收。”
順著田志文的指引,自楓彩漫城驅車半小時來到位於六合程橋街道與安徽來安交界處的池杉湖濕地公園。8萬株池杉投射出大片綠蔭,水面波光粼粼,大量天鵝蒼鷺棲息其間。“2005年開始,池杉湖周邊全面退漁退耕還濕,園區地跨蘇皖兩省,總佔地面積5800畝,其中江蘇片區約3600畝。”公園投資企業家韓匯山説,常年在此生活和每年經此遷徙的候鳥種類超百種、總數超十萬隻,是名副其實的“池杉濕地,百鳥天堂”,周邊城市遊客常在週末自駕來此。池杉湖濕地公園還種植展陳了近千種精品荷花,重點打造的“紅蓮灣”項目佔地300多畝,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印度紅睡蓮種植基地之一,依託精品荷花資源,6月26日-8月31日,池杉湖將承辦2020年六合池杉湖荷花文化旅遊節,呈現一場夏日盛宴。
不過,花海池杉僅是一隅,六合的生態旅遊資源可謂比比皆是。每到傍晚,夕陽下的金牛湖湖面愈發澄澈透明。這座修建於1958年的人工湖泊,早已成為國家水利風景區,被譽為“南京西湖”。止馬嶺自然保護區作為江蘇省空氣標準品質對照區,草木茂密,山幽林靜,飛禽走獸出沒其間,一派原始風光;長江漁村擁攬10公里水杉大道、萬畝蘆葦蕩和7000畝魚塘,油菜花、苗木“編織”成的“龍袍”“遊龍戲麥”等大地景觀已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蟹黃湯包、長江江鮮香飄大江南北;投資超100億元的龍袍新城奶山康養小鎮于3月正式開工,將打造3000畝全域旅遊生態小鎮,引入中醫養生、山地自行車比賽、特色農業觀光園等運營資源……六合,正依託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開闢一條生態文化旅遊路徑。
放眼全省,不只南京六合,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後,周邊遊、鄉村遊等生態型旅遊愈益受到歡迎。到了週末,宿遷三台山國家森林公園停車場往往多出不少周邊市縣的車輛;小長假期間,徐州銅山區峨山村農家樂院子不時傳出遊客的歡聲笑語;南通五山地區則幾乎成為周邊遊客自駕遊的必打卡地之一;揚州沿湖村依託漁業特色資源,發展漁家樂、民宿客棧,已成為遊客爭相打卡的“網紅休閒地”。“做足水文章,深挖漁文化,借力互聯網,圍繞‘生態+文化+旅遊’,也是尋求自身特色發展。”沿湖村黨總支書記劉德寶説。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生態旅遊一直保持著兩位數的年增長速度,2018年全國生態旅遊遊客量16億人次,創造社會綜合産值1.5萬億元,生態旅遊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中最具增長潛力的産業之一,在助力生態文明、鄉村振興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與傳統景點作為觀光産品僅有一次性消費不同,目前,鄉村旅遊等以生態為特點的旅遊市場其實還是一片‘藍海’。”省文化和旅遊廳産業發展處處長陳勁松認為,供給端應當精準發力,為旅遊市場提供優質産品,但要注意利用生態資源優勢,突出地域文化與自然性,真正令遊客放鬆身心。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總規劃師寧志中則提醒,生態旅遊發展需要明確理念的底線、空間的紅線、行為的基線,還應設置“旅遊斑馬線”,對空間、功能、程度、遊客容量進行有限利用,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