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汛期實戰檔”,我省堅決打贏防汛抗旱硬仗——既解蘇北“渴”,又防蘇南澇
進入主汛期,江蘇省已迎來入梅後的兩場強降雨。2020年防汛抗旱形勢怎麼樣?如何應對強降水?正值水稻栽插大用水時期,如何保障夏種用水?
蘇北地區依然“渴”
新華日報記者從6月16日召開的全省防禦梅雨期強降雨工作視頻會議上獲悉,2019年江蘇省蘇北地區遭遇60年一遇的嚴重氣象乾旱,汛後期主要湖庫未得到有效補給;而2020年入梅前,全省降雨又總體偏少,遭遇連年乾旱。
2020年以來,江蘇省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尤其4月至6月上旬,全省面降雨量僅110毫米,較常年同期少40%。與此同時,上游來水明顯枯,蘇北地區“三湖一庫”水位一直低於正常蓄水位,總蓄水量僅22億方,較常年同期少35%,比2019年同期還少7億方,為2001年以來最低。蘇北地區乾旱形勢一度重於去年同期。5月27日,江蘇省水利廳發佈了洪澤湖乾旱藍色預警。
“我們在系統總結去年抗旱抗洪抗臺工作成效基礎上,全力抓好汛前準備和抗旱工作。”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陳傑表示,立足於“早”,水利部門在2019年汛後,一直啟用江水北調工程向北送水;2020年2月18日起,逐漸加大江水北調的調水力度;持續實施江水東引,保障裏下河和沿海地區用水。立足於“統”,統籌多水源,優化配置長江調水水源、節約利用“三湖一庫”蓄水水源、合理攔蓄雨洪資源,實現多水源的統一調度;統籌多工程,合理啟用江水北調各梯級泵站,及時啟用裏下河水源調整工程,啟用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解決連雲港地區用水問題,減輕洪澤湖供水壓力;統籌多目標,在保障6月水稻栽插大用水基礎上,兼顧重點工業、大運河航運和生態用水的需求,保障生活用水、栽插用水、航運用水、生態用水;兼顧太湖安全度夏和安全度汛,適時啟用引江濟太,增加太湖水環境容量和水體流動性,服務藍藻與湖泛防控。立足於“管”,逐月下達供水調度計劃,6月1日起,以5天為一個時段,滾動加密制訂用水計劃。
通過一系列舉措,在2020年水稻栽插較常年提前5天到7天的情況下,江蘇省基本保障了農業大用水需求,目前已完成水稻栽插近800萬畝、完成近50%。
不同區域將呈現多種水情
6月9日,江蘇省淮河以南地區入梅,為20年來最早。“今年是早梅年,總梅雨量偏多,較前幾年梅雨更加典型。”江蘇省氣象局局長于波分析,預計6月9號到7月12號,全省大部分地區降雨量可達250~350毫米左右,部分地區可達350毫米以上。6月下旬中後期還會有一段持續性降水過程,7月份的降水過程可能主要出現在上旬中期和中旬的前期。
總體來看,入梅後的首輪降雨有效緩解了全省面上旱情。據統計,淮北地區面雨量70毫米,江淮之間面雨量85毫米,沿江蘇南地區51毫米,“三湖一庫”水位止落回漲,旱情得到緩解。
另一方面,本輪降雨可能形成局部洪澇。受持續強降雨影響,6月16日10時,秦淮河東山站水位上漲至9.06米,超過警戒水位0.26米,預計水位將繼續上漲,江蘇省水利廳發佈秦淮河洪水藍色預警。太湖北部河網水位快速上漲,蘇南運河無錫段和武澄錫地區個別站點水位超警、現已回落。16號到18號的降雨,將先後影響沿江蘇南、江淮北部及淮北地區,持續時間長、強度大,與首場強降雨疊加重合,部分地區洪澇風險較大,發生超警洪水的概率較大。
不同區域將呈現多種水情——淮北地區湖庫蓄水量仍然不足,需要在確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適當利用雨洪資源;裏下河地區河網水位總體偏高,需要全力排水;太湖與沿江蘇南地區河湖水位偏高,蘇南運河部分河段超警戒,需要搶潮排水入江。
有序有度防汛抗旱
目前,全省防汛工作已進入實戰狀態,各地各部門以雨情汛情為命令,迅速調整到“汛期實戰檔”,堅決打贏2020年防汛抗洪硬仗,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江蘇省水利廳強化沿江、沿海地區水利工程動態調度,提前排水,預降河湖水位,騰出庫容迎接強降雨。針對蘇南運河、秦淮河、滁河等河湖水情,適時採取錯峰調度措施。針對蘇北地區湖庫蓄水仍然不足、水稻栽插正在進行的現狀,繼續強化供水管理,嚴格用水計劃,保障用水需要。
據江蘇省農情調度,截至6月15日,全省小麥收穫進度達99%以上,水稻播栽進度近六成。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唐明珍表示,農業農村部門將加快水稻等秋糧播栽進度,確保不栽7月秧。按照已制定的水稻、旱雜糧兩個技術指導意見,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一線,踏田指導服務。對受災作物,加強苗情會商,實行分類指導,做好補苗、補肥等補救措施,促進恢復生長。
江蘇省住建廳副廳長陳浩東表示,將對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強化巡查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進一步落實排水防澇的保障措施。同時加強對城市危房的巡查,實行條線業務指導和條塊結合分片包乾,確保城市的安全度汛。
對於蘇北地區來説,新一輪強降雨既有可能緩解當前旱情,保障夏插用水高峰需求;又有可能導致旱澇急轉。淮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坤説,將堅持防汛防旱兩手抓,科學研判和統籌調度雨情、水情、工情、汛情與災情,切實做到遇汛保度汛安全,遇旱保供水安全。在抓好面上防汛抗旱防颱風的同時,突出抓好城區、鎮區、園區、圩區等重點區域和關鍵部位的防守,實行專人專責盯防。(新華日報 記者 吳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