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鎮江:讓農民成為“體面職業”

2020-06-29 11:02:44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路晶森    

  原標題:“小康故事”在希望的田野上不斷涌現 鎮江:讓農民成為“體面職業”

  茅山老區最窮的村莊“逆襲”成富裕村,戴莊經驗在全省推廣;共享集體發展紅利,農民變“股民”年年拿紅利……近日,在“聚力強富美高 決勝全面小康”採訪活動中,鎮江多個村莊的“小康故事”讓新華日報記者深感振奮。

  截至2019年末,鎮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785元,204個經濟薄弱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80萬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綜合實現程度達97.4%、列全省第四。

  戴莊模式滋潤農業“強起來”

  6月10日,在句容市戴莊村稻田裏,59歲的李文美正彎著腰拔草。“這十多畝地都是我家承包的,種的是越光有機水稻。”李文美説,別看這有機水稻不用化肥農藥,可産量一點都不低,價格也不高,實現了農民和消費者的雙贏。

  這一切離不開戴莊模式的再創新。2002年,從鎮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崗位上退休的趙亞夫主動請纓來到這裡,帶領戴莊人發展有機農業、創辦村社合作型農民合作社,一舉讓這個貧困村成為人均年收入達3.1萬元的富裕村。“合作社的統分之變,就是戴莊模式不斷創新的體現。”“最美奮鬥者”趙亞夫説。

  2006年成立之初,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統攬全局,根據承包畝數給承包戶發錢,但大家積極性不高,實際畝産也低;後來按照實際産量算錢,結果産量上來了,品質卻下降了。“2017年起,合作社將水稻種植分成若干作業塊,承包戶只負責田間管理,育秧、插秧、收割等農機作業則由合作社負責,合作社給承包戶工作打分,年底根據分數分錢,杜絕偷施化肥農藥,水稻品質産量都有了保障。”戴莊村黨委書記姚偉超説,2019年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420萬元。

  創新經營模式讓當地農業提檔升級的故事,同樣發生在丹陽市建山村。上世紀80年代,地處黃連山下的建山村就是有名的苗木之鄉,種樹種成萬元戶的村民丁榮漢曾被評為省勞模。然而多年來村民們單打獨鬥,始終未能將苗木産業做大做強,建山村依舊是苦哈哈的“黃連村”。“2009年我當書記後,將全村1.2萬餘畝土地全部流轉,由集體統一經營管理。”建山村黨委書記丁志峰介紹,現在村裏有7000余畝苗木,聘請30多個苗木經紀人為這些苗木找銷路,村集體年收入達140萬元,集體資産超過6000萬元。

  理念創新鼓起百姓“錢袋子”

  “從廠裏退休後閒不住,就過來打打工,一天也有個百八十塊錢。”在揚中市利民村生態園的大棚裏,65歲的祝瑞根一邊採摘香瓜一邊告訴新華日報記者,像他這樣60歲到75歲有勞動能力的農民,村裏有180多個,人人有活幹,大家有錢賺。

  利民村創新理念,聘請規劃院專家,對全村發展進行詳細規劃。根據規劃,村裏預留工業用地招商引資,14家企業吸納全村80%的青壯勞力;1680畝農田全部流轉,建起生態園、果園、葡萄園、大米基地、江鮮養殖基地、苗木基地“三園三基地”,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可以選擇在任何一處農業基地打工。“我們利民村90%的人都住在村裏,農民成了‘體面職業’。”村黨委書記劉喬榮自豪地説,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達4.5萬元。

  潤州區光華社區則創新實行股份制讓農民共享發展紅利。光華社區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區,常住居民多為原住失地農民和拆遷安置居民。社區利用有限資源盤活存量,大力興建服務用房和創業樓,集體年收入超千萬元。2018年,鎮江主城區首家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光華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揭牌成立,1943名曾擁有責任田和宅基地的農民成為“股民”。2019年、2020年,每位“股民”先後領到了800元和880元的分紅。

  環境整治打造鄉村“生態美”

  走進丹徒區先鋒村,放眼望去,河岸兩旁樹木鬱鬱蔥蔥,田野裏是大片綠油油的蔬菜,景色宜人。

  2017年,先鋒村一組入圍省級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莊。借此契機,先鋒村全村開展“舊貌換新顏”行動,該村創新提出責任承包制,撥付保潔資金,村民組長、網格長負責自己片區的保潔工作。每年村“兩委”進行兩次拉網式排查,幹得好獎勵,做得差倒扣。“我們還發動村民實行門前三包,負責屋前屋後的保潔,以鄰帶鄰。”先鋒村黨總支書記聶永平説。

  京口區雩山村則發揮黨員模範作用扮美鄉村。4個黨支部分別與轄區企業結對,共同開展“四清一治一改”行動,全村30多名黨員分5個片區加入人居環境整治志願小分隊。

  戴莊村根據地貌類型進行適宜的生態農業佈局,不斷致力於培育生物多樣性,修復農業生態系統。“南京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調研發現,我們稻田裏有130多種動物,比周邊村高6倍。”姚偉超驕傲地説,戴莊村先後獲得“全國最美休閒鄉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稱號,被核定為“有機食品基地”。(新華日報 記者 董超標 錢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