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公里一個防汛棚 24小時巡堤查險徐昇
南京江心洲鳥瞰。
巡防小組在巡查。陳金剛 邵丹 攝
工程車輛在河堤待命。 陳金剛 邵丹 攝
南京江心洲作為長江之中靠近主城的江中綠島,四面環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汛期都是南京人最關心的區域。7月14日,揚子晚報記者來到江心洲洲頭公園、楓林泵站、夾江江堤探訪,一路上最顯眼的就是一個個防汛棚。街道機關幹部、各社區人員、志願者24小時不間斷在江堤巡邏值守,車輛物資集中待命,總體防汛形勢穩定。居民入住的幾個小區也沒有發生被淹的現象,大家出入並無不便。
24小時“臨戰狀態”巡堤查險
7月14日10:30,江心洲下起淅淅瀝瀝小雨,揚子晚報記者沿著江堤路首先來到楓林泵站。水面較之往日明顯上漲,江水已經沒過大樹的樹榦,較為低窪區域的親水步道已被淹沒,但是江面距離堤岸仍有一定距離。在楓林泵站一帶,建堤單位振高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巡堤查險,幾十個工人揮汗如雨,麻利地將一個個灌滿黃土的袋子堆在大堤上,並用力將每個袋子踩實。
“這一帶地勢比較低窪,我們昨晚灌裝了2000多袋黃土,今天一早開始鋪,可以起到防浪沖刷的作用。”振高公司負責楓林泵站一帶搶險工作的班組負責人陳先全介紹,此前,他們已經在紅衛泵站、下套口泵站等多處低窪的地方做好了加固。“我們24小時值守巡堤,洲頭鳳凰臺段、五橋涵洞工地、洲尾隧道通風口、旗桿渡口和11座泵站等地都是必須重點值守的。”
街道對環洲江堤劃分為白鷺社區防汛段、永定社區防汛段、洲泰社區防汛段。目前,江心洲街道工作組成員已下到相應社區駐點,各個社區及相關單位的幹部一體化定崗定位巡防。
“在汛期到來之前,街道、社區就先後召開了防汛會議,社區也第一時間檢查了儲備的防汛物資,並組織了幾十個搶險隊員。”白鷺社區黨總支書記薛訓慧介紹,“我們社區設置了5個防汛值班點,每個點24小時駐點巡查,每班次三至六人。最近,大家吃住都在江堤,很多人十幾天沒回過家了。”
沿著江堤往前走,身穿紅馬甲、手臂戴紅袖章的志願者正在巡堤。江堤上,每隔一公里即可看到社區搭設的防汛棚,由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居民群眾等組成的巡查組,每天24小時駐點巡查。
今年64歲的段銀珠,是土生土長的江心洲人。每年汛期她都參與巡堤,至今已有30多年了,經驗豐富。段銀珠説,每天7:30至16:00她都會巡堤,晚上還有兩班人馬。説起大堤,段銀珠信心十足,“過去江堤才兩三米寬,現在的江堤又高又寬,而且這幾年堤壩都在施工,相比以前更牢固了。”
22.5公里江堤形成封閉防洪圈
中午,揚子晚報記者來到下套口泵站附近的夾江江堤看到,這裡的水位較高,已經淹沒了堤坡部分樹木的樹榦,但水位離路面還有距離。永定社區的1號和2號防汛點就設在這裡。
“江心洲區域的堤防,是按照百年一遇的洪水標準進行高標準建設,堤頂高程達12.13米至12.3米,堤防22.5公里。目前長江水位約10米,距離堤頂還有較大安全距離。”建鄴區水務局綜合科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江心洲水情情況良好,防汛物資充足,備有4萬多只麻袋、1030根浪樁、1萬噸塊石、50立方米木材,10多臺工程車、6台挖機全部在河堤就位。
中新南京生態科技島開發公司規劃設計部工作人員介紹,早在2013年,江心洲中部居住最密集5平方公里內已建立了防洪安全區。近年來,防洪大堤在原有堤身基礎上進行加高加寬、增設防滲墻,邊坡坡比1:3,堤內設置寬度15米的壓浸平臺,堤防加固後使防洪能力得到提升。2019年,22.5公里長的江堤維修加固工程已全部完工,形成了封閉的防洪圈,具備足夠的防禦洪水能力。
“1998年江心洲沒有如今這般高標準建設的堤防,當時汛期水情嚴峻,老百姓就要撤走了。”薛訓慧告訴揚子晚報記者,雖然如今基礎設施牢固,也不能掉以輕心,目前來看,洲頭公園尚存在防汛風險,在主江堤以外。洲頭公園已經鋪放了幾層麻袋,另外還儲備了3000多個麻袋,有80個搶險隊員待命,隨時進入搶險狀態。
“海綿城市”: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南京2020年入梅早、雨水多、強度大。而在這次汛期的考驗當中,江心洲基本上做到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這要得益於智慧海綿城市的建設。頂著小雨,揚子晚報記者來到江島科創中心,屋頂花園、下凹式綠地、生態停車場、透水磚鋪裝道路、生態樹池……可蓄水、儲水、凈水的“海綿”隨處可見,小雨中行走無需擔心濕鞋,也未看見道路積水現象。
如今,江心洲全島就像一塊會“呼吸”的巨大海綿。“大海綿”是島內的水網和綠地空間,“中小海綿”是道路、地塊以及管網、泵站等設施。據介紹,目前江心洲已經完成30萬平方米的生態公園建設,約200萬平方米生態江堤和生態護坡建設,通過建設植被緩衝帶,生態草溝、透水路面等,使雨水直接排入濕地,既保護了全島水質,也能起到削減洪峰影響,緩解消除城市內澇的作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