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戶西安難:戶籍制度門檻還是有點高

2017-01-18 12:09:49|來源:西安日報|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原標題:對比成都落戶西安條件更多 門檻還是有點高

  購房落戶無法提交房産證原件怎麼辦?社保滿五年,合同卻不合規定又該如何?目前,西安戶籍制度已經過多次改革,已經有多種方式支持外來人口落戶,但不少群眾在實際辦理入戶申請時卻仍表示,想在西安落戶政策“門檻”仍然很高。

  與此同時,記者對比成都戶籍制度也發現,入戶西安不僅需要符合的條件更多,實際操作中,需要準備的材料也更嚴苛。

  購房入戶 西安條件高得多

  此前一直工作在青島的徐女士,2016年看到西安新的購房入戶政策時,對落戶古都動了心,“西安各項惠民政策釋放了一個不錯的訊號,長期來看,對西安的發展也比較樂觀。”徐女士告訴記者,與家人商量之下,于2016年在西安貸款買了一套160平方米的住房。本以為自己已經符合了購房落戶的條件,但真正操作中才發現,貸款買房的房産證是要押在銀行的,可辦理戶口時卻需要準備房産證原件。

  1月10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位於南二環的長安路派出所,就購房入戶的房産證問題進行了諮詢,民警明確購房入戶必須有房産證原件,如果因貸款買房抵押了房産證,可向房管局進行諮詢,而如果房産證還未辦下來,則只要在2017年12月31日之前進行網簽,等房産證下來後也可進行入戶申請。記者也聯繫到了香米園房産交易大廳,據介紹,房産證原件是可以借出的,只要申請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即可。但很多群眾對此並不知情。

  雖然西安目前能夠購房入戶,但要求的是“在西安市具有合法穩定職業的非本市戶籍居民,2015年7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間,在西安市行政區內購買建築面積90平方米以上商品住房……”而記者查詢成都“購房入戶”條件顯示,2014年6月1日前“購買商品住房70平方米以上”即可,2014年6月1日後,購買商品住房90平方米以上即可,對工作單位則未做限制。

  社保入戶 人為難度沒有了政策難度還不小

  社保入戶同樣也難住了不少人。2010年就來到西安工作的李兵(化名)告訴記者,諮詢後才發現與北京總公司所簽的合同並不能作為申請材料,落戶的手續在合同上“卡了殼”。

  走訪中,記者遇到了已經成功提交入戶申請材料的王先生,“去年12月份諮詢了一次,當時民警説滿足繳納社保五年的,需要遞交這五年來所換公司的合同與公司資質。”可王先生此前曾換過一次單位,要想準備上一個單位的材料難度很大。不過,近來西安市抓工作作風轉變,王先生於1月3日再次前往派出所進行諮詢時,被告知只需要目前所在單位的材料。記者對照西安市公安局官方網站公示的《長期在本市市區就業並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人員入戶辦事指南》中,申請材料只要求提供“所在用人單位資質文件”以及“現在用人單位的勞動合同”。

  人為的障礙沒有了,但就成都市公安局官方網站與西安市公安局所公示的材料對比來看,在“居住期滿入戶”的條件中,在成都“居住滿2年,已經在我市不間斷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2年以上的市外人員”,便可申請入戶。辦理材料中只對“省級社保”,提出與本市用人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要求。而西安在類似的入戶條件中則要求,“與本市市區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勞動合同並參加本市社會保險實際繳費滿5年以上。”記者在公安碑林分局、蓮湖分局與新城分局諮詢,戶政民警均給出了類似的答覆,除嚴格按政策辦以外,還要拿具體材料來看是否合規,而入戶材料中所需的公司合同則應表明申請人的工作地點在西安。

  隨遷入戶 西安要求更嚴苛

  記者在走訪中也注意到,隨遷家屬在入戶時需要提供的“未就業證明”也讓不少群眾犯了難。2016年7月在西安市購房入戶的劉明(化名)在為妻子辦理隨遷手續時,因未能準備妻子原籍未就業證明,使其遲遲未入戶,據劉明介紹,其妻子的失業證明是戶口所在地居委會開出的,但政策要求的是“區、縣的勞動就業部門開具的未就業證明”。同樣,2016年11月結婚的劉女士在辦理夫妻投靠戶口遷入時,也因未能提供區縣級以上證明而無法遷戶口。

  原來西安對於隨遷人員入戶,要求“配偶戶籍所在地為城鎮地區的,提供配偶在原籍區、縣的勞動就業部門開具的未就業證明,或《就業創業證》或《就業失業登記證》原件及複印件”。而成都對於申請配偶隨遷條件上,只要求“夫妻雙方兩本結婚證”。

  經過走訪,記者注意到,隨著我市狠抓作風建設,群眾辦理入戶手續在政策執行方面已經有所改進。但具體政策對比成都的確要更為“嚴苛”。

  近日,記者也聯繫到了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對於戶籍制度該負責人也表示市公安局已提交了新的戶籍制度提案,或許近期將有新政策出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