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常態化限行聽證會:6人支持4人反對 10名代表説了啥

2017-07-20 09:35:09|來源:陜西傳媒網|編輯:王菲|責編:董健雄

    西安市實施機動車常態化限行,你同意還是反對?7月19日,西安市鐵腕治霾辦召開《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機動車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草案)》市民聽證會。10名西安各界的教授、律師、工程師、公務員、研究生等作為聽證陳述人在聽證會上發表觀點。市人大代表、熱心市民、媒體記者和西安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聽證旁聽。

  10人發言6人支持4人反對

  此次聽證會市民是通過網絡報名方式徵集,截止16日,共收到52名市民報名。經過篩選,最終確定來自西安各界的10位市民參與陳述。此次聽證會的事項有三項,一是《通告(草案)》是否必要可行;二是限行時間、限行區域、限行規定、不受限車輛等規定是否合理、可行;三是對《通告(草案)》的意見和建議。

  聽證會上,10位市民分別陳述了自己的觀點。10人中有6人支持常態化限行,2人表示反對,2人表示希望暫緩實行。同時,10位市民對限行時間、限行區域、城市公共交通、處罰標準等方面分別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建議:階梯式罰款提高行車效率

  西安石油大學教師賀雨田表示自己支持常態化限行,但制定要合理合規。政府應給市民解釋機動車限行和減少污染物有什麼關係?在霧霾總污染物中,機動車污染佔多大?而且與別的城市限行對比,不應該用汽車保有量比,而應該用車路比更合理。

  此外限行直接和交管部門相關,行車效率提高,一樣會減少污染物産生。限行是一種方式,交管部門也應提高交通通暢效率,減少尾氣污染。交通更順暢,肯定對尾氣污染減少得更多。

  “大家經常在路邊看到停滿了機動車,是否可以按照階梯式罰款。”賀雨田認為,機動車亂停放,也會影響交通,應加快停車位建設。此外,治理污染,不只是治理機動車污染,應多部門聯動。還應考慮到機動車限行後後續影響,比如公交、地鐵可能會面臨大客流,如何保證出行。

  建議:限行同時發展公共交通

  陜西師範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研究生段倩囡發言表示,支持西安機動車常態化限行。她説,汽車尾氣是兩大重污染天氣産生的元兇,去年11月18日一天,西安現行了20%的車輛。當日西安市的四項污染物指標下降了148噸,可以説機動車限行對重污染天氣下抑污消峰有積極作用。

  “但是,限行不是目的,控制減排才是目的。她希望限行的同時需要逐步解決百姓的出行難問題。所以從長遠來看,限行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比如增加公共交通線路,結合規劃設置車站點,淘汰老舊車輛,發展新能源汽車,搭建公共交通信息服務平臺建設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需要進一步完善。”段倩囡説。

  建議:限行同時還應進行限購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輔導員王翼傑同意並認可常態化限行。他認為,西安霧霾成因有很多原因,地形、氣象、冬季採暖、工業企業和機動車污染等很多方面。西安機動車261萬輛,擁堵面積佔百分之五,機動車污染是霧霾成因之一。其他城市,比如佛山市,亞運會前夕進行限行,各項污染物下降均有比例。蘭州市也可反映這樣的結果,只是數據不同,但氮氧化物均有大幅度下降。西安可以借鑒和參考。

  陜西海普睿誠律師事務所律師唐惠表示,自己支持常態化限行。綠水藍天是大家的共同心願,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為改善空氣品質而努力。她建議,從政策公平考慮,限行後還應進行限購。而且是否能對機動車車主的稅費和保險降低20%。同時應改善公共交通建設,增加空調車和新能源公交車,增加公交線路並延長公交運營時間。

  建議:暫緩實行常態化限行

  西北工業大學副教授鄧旭東表示,應暫緩機動車常態化限行。他認為,造成交通擁堵是因為道路通行能力有限,而且市民會購買第二輛車,增加機動車保有量,造成停車難。西安市城市規模大,長途遠郊的市民乘坐公共交通依然不便。應重點限制尾氣污染大的國一、國二等柴油車大貨車。

  陜西惠通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師陳蕾也希望應該暫緩實行常態化限行。她認為,現有道路交通並不完善,道路網不改,公交系統跟不上,只能導致週末報復性出行。而且機關公務用車應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接受社會監督。交管部門應調整紅綠燈,提高路口通行效率。她建議繞城高速對西安牌照的機動車免費,減少市內道路通行,應通過提高燃油品質和用車成本,減少機動車污染物。 (記者  陳燕)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