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民心工程助力脫貧攻堅——上半年陜西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工作綜述

2018-08-15 09:18:06|來源:陜西日報|編輯:李妍|責編:趙瀅溪

  略陽縣“山妹子”社區工廠加工的艾葉枕頭、香包、坐墊、涼蓆等精巧的手工藝品,頗受市場歡迎。這讓在工廠務工的群眾勞動有勁頭、致富有奔頭。工廠176名員工中,就有貧困婦女56名。

  在“三下鄉”活動推動下,各級婦聯充分發揮女性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通過開辦社區工廠、巾幗服務隊送技術上門等多種形式,鼓勵貧困婦女走出家門,就近就業。2018年上半年,略陽縣培育了“山妹子”社區工廠、紫竹巧娘手工編織合作社等6個經濟組織,帶動了139名貧困婦女就業增收。

  8月14日,陜西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暨服務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在西安召開。各級各部門有關負責同志交流“三下鄉”暨服務脫貧攻堅工作經驗,展望下一步工作,凝聚起“三下鄉”工作的合力。

  2018年,我省緊緊圍繞全省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三下鄉”活動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品質落實。各級各部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精準服務基層、助力脫貧攻堅,將“三下鄉”活動打造成深受農民群眾歡迎的民心工程。

  “三下鄉”服務品牌效應凸顯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決定著我國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品質。

  陜西省“三下鄉”活動開展20多年來,始終以服務“三農”為核心,堅持不懈開展強農惠農富農活動,打造了推動農業和農村發展的響亮品牌。一場場精彩演出和文化下鄉活動,如涓涓細流滋潤著群眾心田;一批批農技專家在田間地頭開展現場培訓,打通了科技到戶“最後一公里”;一個個醫療隊下鄉義診,將健康知識和醫療服務送入千家萬戶。

  “三下鄉”活動已經成為各級宣傳部門服務基層群眾的直接方式和重要載體。我省積極探索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拓展活動渠道,為農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

  1月16日,2018年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在西鄉縣啟動,省級“三下鄉”活動成員單位、10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現場為群眾提供科技諮詢、科普展覽、義診、發放書籍等惠民服務。

  2018年,我省還注重點對點扶持、面對面服務,廣大科技人員、醫療專家、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為農民群眾提供科技諮詢、查體治病、科普展覽、發放書籍資料等服務,讓廣大群眾從中受惠獲利。

  今年上半年,全省各級各部門下鄉服務6.9萬人次,省市縣三級統籌推進的合力逐漸形成,使“三下鄉”活動成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載體、扶貧扶志扶智工作的有效抓手,成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響亮品牌。

  精準項目扶持見實效

  扶持對象精準、資金使用精準、脫貧攻堅成效精準,“三下鄉”才能受到基層歡迎、讓群眾受益。

  在長武縣,夕陽紅老年公寓、村級幸福院建設,讓老人安享晚年;“兩館一院”、道路建設,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均等的公共服務。截至目前,長武縣已經主動對接2019年陜西省暨咸陽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項目21個,涉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産業扶貧等。

  2018年上半年,全省已完成“三下鄉”活動扶持項目4000多個,扶持資金30多億元。省級“三下鄉”活動成員單位扶持項目達1700多個,省交通廳為西鄉縣、子洲縣積極籌建1100多公里的産業路、通村路,團省委實施20多個希望工程項目,漢中市安排茶葉基地等涉農項目165個。

  省扶貧辦將“三下鄉”活動作為提升全省脫貧品質和脫貧成效的主要抓手,促進“三下鄉”活動創新發展。截至目前,省扶貧辦已落實重大産業幫扶項目42個。

  我省堅持精準項目對接,及時啟動籌備工作,組織相關廳局與示範縣區及時聯繫、無縫對接、現場辦公、面對面協調。西鄉縣和子洲縣兩個示範點,對接2018年項目186個,獲得扶持資金近8億元。

  這些群眾所需、基層所盼的精準項目,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增動力、添活力,也讓群眾真真切切得到了實惠。

  “常下鄉”“常在鄉”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

  堅持把基層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注重在“常下鄉”“常在鄉”上下功夫,助推扶貧扶志扶智,是我省“三下鄉”工作的典型特色。

  3月至5月,子洲縣廣泛開展了“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惠及全縣18個鄉鎮;安排10支“三下鄉”服務小分隊,將文化、科技、衛生服務直接送到田間地頭、農家小院。

  今年以來,我省堅持把群眾所需、面向農村、服務農民作為“三下鄉”的首要任務,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實施“文化惠民”;著力解決農業生産發展的實際問題,培訓農民技能,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將農業科研成果應用於生産;提升農村群眾的身體素質、健康水準,不斷給農村送去醫療設備,進行大量的義診活動。

  在集中示範服務的基礎上,全省各級“三下鄉”工作人員組成小分隊,走村入戶,培訓授課,面對面為當地群眾傳經送寶。

  省文化廳組織各類文藝小分隊,深入農村演出,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省科技廳大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進行各類科技培訓,受益群眾3000多人次。省衛計委組織醫療小分隊,為群眾體檢、治病,普及衛生防疫知識。團省委組織的志願服務、省文聯開展的文化惠農活動,都受到基層群眾的廣泛歡迎。

  在此基礎上,我省還組織各方專家學者、科技人員“常下鄉”“常在鄉”,因地制宜地推廣先進技術、優良品種、實用機械,著力培養技術骨幹和致富帶頭人,為農村留下一支不走的“三下鄉”隊伍。

  2018年上半年,全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實現了精準化和常態化,幫助農民群眾樹立志氣、增強信心、增加技能,充分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記者 李龍飛 見習記者 楊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