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美如畫 處處是風景 ——寶雞市眉縣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2019-06-14 10:01:21|來源:陜西日報|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美麗陜西進行時

  鄉村美如畫 處處是風景

  ——眉縣積極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鄉村環境的保護和治理,是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在2011年,眉縣就開始在全省率先啟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該縣先後被評為全國生態縣、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以及全省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驗示範區。2019年眉縣按照“常態保潔、源頭治理、縱深推進、提檔升級”思路,整縣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陋巷換新顏

  初夏,橫渠鎮文謝村的一草一木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格外耀眼,南北長達1.2公里的公路兩旁是五顏六色的傳統文化宣傳圖,漫步其間使人心曠神怡。

  村民孫寶傑帶著記者走進新修的“六尺巷”,狹長巷道兩側的白墻上繪著一些圖畫,充滿了文化氣息。孫寶傑走在前頭,扭頭笑著問記者:“你知道這裡以前是什麼嗎?”看記者滿眼困惑,孫寶傑便説:“去年7月之前這裡是個垃圾坑,大家把污水往這裡潑、廢料往這裡倒、柴草往這裡堆。一下雨,人就根本無法走過去。”

  而當初就是這麼一條巷道,當村委會決定對它進行清理、改造時,村民們包括孫寶傑都持反對意見。“當然不願意了,因為那樣倒垃圾就會不方便。”在村幹部們與周圍住戶進行反復溝通後,終於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現在再也沒有村民來這裡倒垃圾了,相反大家午間會來這裡曬太陽,飯後來這裡散步。遇到下雨天,撐著傘行走其間還別有一番滋味。

  村民張滿滿説:“以前大家都不敢帶朋友回來,生怕別人笑話我們環境差,今年年初我帶幾個朋友來村裏玩,他們都感到十分驚訝,説沒想到我們村環境這麼好,還拿出手機拍照片錄視頻發朋友圈。”

  農村環境的改善不僅讓村民們在朋友面前更有面子,連婚姻問題也能得到更好解決。“以前給村裏小夥兒介紹外村姑娘,姑娘家會來人考察我們村裏情況,一看到村裏臟亂的樣子就不願意把女孩嫁過來。現在環境好了,村裏人娶媳婦也更容易了。”孫寶傑説。

  聽説家鄉環境好了很多,以前住在眉縣縣城的村民郭剛也回到了文謝村。他在自家院裏種起了辣椒、香瓜和番茄,還修了池塘,上面架著一座袖珍拱形橋。他自得其樂地説:“每逢節假日,我會把住在縣城的朋友帶來,讓他們體驗鄉村生活。”

  改廁改出新生活

  每天下午3時,金渠鎮寧渠村村民王斌準時將垃圾清運車開到村口,車上的高音喇叭循環播放有關環境治理的宣傳信息。村民王靜告訴記者:“我們全村都沒有垃圾桶,因為每天下午都會有垃圾車到家門口收垃圾。”

  寧渠村裏共有14個村民小組,1080戶4150人。2013年至今,王斌和另一位司機海湖輪流開車收集垃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倆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村裏有太多人在等著他們。

  農村環境整治除了垃圾清理,還少不了廁所改造。

  一個土坑兩塊磚,三尺土墻圍四邊。天氣一熱,廁所裏臭氣熏天、無從落腳。這是印象中農村的廁所環境。農村大多上下水等配套設施不健全,很多農戶家都是旱廁,推動廁改是鄉村環境整治中無法回避的重要環節。

  從旱廁到水廁、室外廁到室內廁,2018年寧渠村對640個廁所進行了改造。“現在村裏大部分人家都用上了水衝式廁所,房前屋後沒有一點臭味,夏天也不招蚊子蒼蠅。”今年78歲的村民李哲説。

  同時,寧渠村近年來投資100余萬元,在村內大街小巷栽植綠化苗木,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美景。投資200多萬元,修建花欄2000多米,安裝綠化護欄3000多米,墻體塗白8萬平方米,排水溝加蓋9000多米,更換路燈60多盞,佈置文化宣傳牌80多面,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觀。

  寧渠村的垃圾處理、廁所改造和基礎設施改善之所以能進行得如此順利並取得明顯成效,離不開制度的保障。

  寧渠村所在的金渠鎮在環境整治中採取鎮領導包片、村幹部包組、組內按責任劃分保潔區域的方法。同時還制定了精細化管理措施,對環境不好的村子進行曝光和通報批評,對做得好的則以獎代補。此外採用積分制對每個村子進行日常管理,環境整治是其中佔分很大的一項。正是這樣獎懲嚴明的制度,極大地調動了村幹部和村民的積極性。

  村美人更美

  橫渠鎮豆家堡村注重將環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

  2010年春季豆家堡村完成了村民“三堆”的清理。2011年,全村修建花壇3000余個,種植花草26萬株,安裝400余盞路燈。

  同時,豆家堡村還建設了文化一條街、孝道一條街和家風家訓一條街。每個村民的家門上都有村委會請人為他們“量身打造”的對聯。2017年豆家堡村被中國生態文化協會授予“全國生態文化村”稱號。

  每天中午11時多,橫渠鎮豆家堡村的幸福院裏就會聚集近60位老人。他們有人去房間裏看電視,有人在院子裏靜靜瞇著眼睛曬太陽,有人則你一句我一句地嘮著家常。

  “這是我在幸福院吃飯的第5年,幸福院每天飯都不一樣,餃子、麵條、米飯、饅頭換著吃,還不收費。”今年89歲的楊美玉坐在電視機前笑得合不攏嘴。70歲的村民任旭忙説:“那可不是,不但不收費,廚師做飯還好吃。最主要的是,人上了年紀,兒女們不在身邊,連個説話的人都沒有。在幸福院每天能見到很多歲數差不多的人,大家聊聊天,還能解解悶。”

  正説著,廚師喊了一聲“開飯了!”只見老人們拿出自己的餐具,聚到廚房窗口。讓記者驚訝的是,老人們自覺地沿著窗口排成一隊,不爭不搶。

  豆家堡村環境的持續優化,促進了村民精神文明水準的提升。“記得2011年那會兒,有的村民看見幹部們清理垃圾,還會故意把煙盒扔在地上。而現在,村民們見到路上的煙頭會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裏。”村委會主任張增峰對此倍感欣慰。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為眉縣老百姓帶來了實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關心、重視農村環境,為提升改善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本報記者 師念)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