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詩城涵清韻 琴都潤甘霖

2018-07-12 17:47:43|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詩城涵清韻 琴都潤甘霖

宜昌新區新建設的博物館與規劃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曙松攝)

詩城涵清韻 琴都潤甘霖

宜昌市民持文惠卡購票,週末觀看京劇《貴妃醉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曙松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唐宜貴吳擒虎通訊員周燕瓊

  “我是宜昌/如果你來,你會愛上我/愛上峽江漁女綻放的春色/愛上白雲之巔飄蕩的情歌/愛上槳聲燈影中流淌的三弦/還有巫山神女/等你千年的落寞……”一首《致遠方:宜昌情書》,向全世界展現了詩城之美。

  在這裡,人們接力獻愛心,為女詩人完成遺願,感動一座城;在這裡,農家不缺書,草根有舞臺;在這裡,市民文化消費100元,政府補貼500元……

  2015年,宜昌獲得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如今,即將面臨國家驗收大考,宜昌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擦亮品牌遍灑文化春雨

  “今生相遇/認為緣分將我倆/一輩子綁在一起/傻傻的將風雲空氣/都看作是你……”這首《非常愛》,是宜昌33歲女詩人郭娟生命中的最後一首詩。

  宜昌果園文學讀書社副社長陳金華回憶,2015年,一位60多歲的老人找到他,請他幫忙,完成自己女兒郭娟的遺願。

  郭娟生前是楊岔路小學教師,愛好詩歌。2014年患腦癌去世,留下的最後一個願望,是出版自己病中3年寫下的70多首詩。郭娟還在病床上為詩集畫了封面。但因家庭貧困,未能如願。

  陳金華深受觸動,寫下募資出版遺著的《含淚泣告書》。果園文學社等單位聯合舉辦郭娟詩歌朗誦會,募集出版經費,引起全城關注,共收到捐款5萬餘元。

  2015年7月21日,詩集《非常愛》公開出版,終圓郭娟遺願。果園文學社還用餘下的3萬元,成立了“郭娟文學與閱讀基金”。

  如今,這個詩集和基金已化作一種文化符號,記載著這座詩歌之城對一個普通詩人的厚愛,在宜昌傳為佳話。

  組織募捐的果園文學社,是宜昌市首家社區文學社,團結了文學愛好者160多人。在宜昌,像果園文學社這樣的民間詩社還有200多家。

  近年來,宜昌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統領,擦亮“詩歌之城”“鋼琴之城”“讀書之城”“志願之城”文化品牌。

  2014年,中國詩歌學會授予宜昌“中國詩歌之城”稱號。近5年來,宜昌每年舉辦大型詩歌活動80余場,參與詩歌活動及詩歌創作的群眾達10萬餘人。

  宜昌依託柏斯音樂集團,打造全國最大鋼琴生産基地。如今全球每七台鋼琴就有一台“宜昌造”。宜昌連續多年舉辦長江鋼琴音樂節,被中國音協授予“中國鋼琴之城”稱號。

  宜昌出臺“讀書之城”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連續5年全民閱讀指數居全省市州首位。打造“志願之城”,全市文化志願者達4萬名。

  資源下沉城鄉共建共享

  “朋友們,什麼是初心和使命?總書記説得很堅定,有句話兒記在心,為人民,謀幸福,中華民族要復興……”今年3月24日,宜昌市夷陵區太平溪鎮生態茶園裏,“僑之韻”藝術團的演員們打著快板,用鄉言土語宣講十九大精神。輕快的節奏,朗朗上口的歌詞,引得茶農們拍手叫好。

  十九大召開後,夷陵區“僑之韻”藝術團創編《十九大繪宏圖咱們跟黨信心足》快板説唱,榮獲全省十九大精神百姓宣講優秀作品一等獎。

  2016年,夷陵區僑眷僑屬組成該民間藝術團。他們把十九大、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政策信息,編成快板、小品、地花鼓節目,在鄉間巡迴演出,豐富山區老百姓的精神生活。

  2015年來,宜昌市縣兩級完成新博物館、奧體中心、規劃展覽館等30余項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總投資突破百億元。宜昌市文廣新局副局長肖發喜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最緊要的任務,是打破文化資源城鄉分配不均衡的局面,實現共建共享。”

  如何補齊農村文化資源短板?

  目前,宜昌11個縣市區進行了圖、文兩館提檔升級,縣一級新建圖書館7個、文化館9個、博物館5個,激勵民間博物館、美術館、民俗館等免費開放,創新實施“縣(總館)+鄉鎮(分館)+村(流通點)”三級縱深覆蓋。市縣鄉三級圖書館與農村農家書屋全面打通,部分地區已實現書籍流動、統借統還,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借到全市範圍內的館藏書籍,並可在全市任一圖書館還書。該市群眾藝術館下派優秀文藝幹部,到縣區文化館任業務副館長,實現服務重心下移。

  文化資源下沉,帶動該市文化活動興起,興山昭君藝術節、遠安嫘祖文化節等150多個特色文化活動風生水起,催生出200多個民間文藝協會、4000多支草根文藝團隊。

  市民點單引領消費新風

  “今年想挑一本關於家庭烹飪的書,參加‘你看書,我買單’活動。”5月初,宜昌市民孫平説。

  5月5日,宜昌市圖書館搭建“圖書薦購系統平臺”,廣泛徵詢讀者需求。啟動“你看書,我買單”活動,市民只需持本人圖書館借閱證及身份證,就能在新華書店天賜書城、大禹學子書店免費挑選、借閱心儀書籍,到期後直接歸還至圖書館即可。

  宜昌市圖書館副館長薛玲説,該活動將圖書館選購圖書的權利交給讀者,更多地購入讀者需要、市場認可的好書。

  2017年,文化部公佈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名單,宜昌成為我省唯一入選的市州。去年底,宜昌文惠卡正式發行。市民憑文惠卡觀看文化惠民演出,個人繳納100元後,可享受市級財政補貼500元。文惠卡涵蓋兒童劇、京劇、音樂會、歌舞表演等多種類型的節目。周周有演出,全年不間斷,今年1至6月已演出99場次49個劇目。

  適應手機閱讀新趨勢,宜昌將館藏資源數字化。移動圖書館上線3年來,點擊率突破200萬次。經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大數據分析,宜昌數字閱讀IP佔有率為6.49%,居全國第八位。

  打開微信,關注宜昌“文化e家”公眾號,各級各類文化資源一屏掌握,電子圖書、活動預告、文藝精品等信息一應俱全。今年暑假,該平臺推出近20門公益課程,供市民投票選擇,以點擊率確定開設哪些課程,真正實現了供需精準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