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民心通則百通——應城打通3條十餘年斷頭路的啟示

2019-08-20 16:04:3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通了,通了,又通了——

  從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應城市區的育才路、文昌路、糧貿街先後全線貫通,贏得一片點讚聲。

  然而,此前十多年,多屆地方黨委政府十余次動議打通這3條“斷頭路”,均未如願,原因是這裡有32戶拆不動的“釘子戶”。

  從十餘年拆不動,到6個月全貫通,無強拆行為,無矛盾激化,應城市委書記程濤總結道:“一是不能先入為主把拆遷戶放在對立面;二是遇到困難要勇於擔當;三是要統一拆遷補償標準,決不允許老實人吃虧,狠人、精明人、有關係的人佔便宜。”

  症狀在群眾,病根在幹部

  這3條路始建於1999年,均位於應城市區漢宜大道以南,目前分屬應城市城中辦事處和應城市經濟開發區。

  應城市住建局黨組成員夏立進介紹,上世紀90年代,漢宜大道以南屬於城郊地區,這3條路主要作用就是連通市區和城郊村。進入21世紀,應城市快速發展,市區版圖不斷擴大,城郊村演變成城中村,這3條路逐漸成為南部市區主要通道。

  老百姓要求打通斷頭路的呼聲越來越高。2006年應城市“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有建議提案,應城市政府將此列入當年“十件實事”之一,然而這32戶“釘子戶”讓市委、市政府屢屢食言。

  2018年6月,程濤走訪調研,這3條路的問題反響強烈。“表面上看,問題出在拆遷戶身上,拖、鬧、鬥狠、耍無賴、找關係。可問題的根源,其實是出在我們黨員幹部身上,拆遷補償政策不透明、不統一,搞暗箱操作,導致老百姓陷入‘當釘子戶有好處’的誤區。”他説。

  標準面前,人人平等

  2018年下半年,應城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打通斷頭路。

  2018年10月,成立市級房屋徵收和補償工作專班;出臺《房屋徵收和補償標準》,實現中心城區補償標準統一;要求全市20個相關單位嚴格依法依規,統一口徑,不得擅自“開口子”,對徇私舞弊、串通作假的,嚴肅處理,構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

  彈性,變成了剛性,出現了一些“不適應”。

  吳平清,32戶之一,臨街,房屋面積275平方米。19年間,油鹽不進,社區副書記向敏上門做工作,曾經被他用板凳砸過好幾回。對於此次拆遷,他的要求是——除了正常的還建房外,還要一間臨街商鋪。“以前拆臨街的房子,都還門面房,憑啥我沒有?”

  因為政策裏沒有這一條!整整3個月,各級領導幹部拿著《房屋徵收和補償標準》,掰開了、揉碎了,給吳平清講了一遍又一遍。向敏衝著他拍胸保證:“如果這次拆遷有一戶還了門面房,我個人掏錢,給你買一套。”吳平清最終放棄了門面房的條件,簽了拆遷合同。

  類似的拉鋸戰比比皆是——

  在文昌路,拆遷戶中有1戶為離休幹部,其子又在房屋徵收和補償工作專班工作,碾屋社區居委會主任陳志偉多次登門拜訪:“你比我更熟悉政策,這一次拖、鬧、找關係,都沒有用,一切按照標準來。”

  在糧貿街,有拆遷戶拎著禮品夜訪楊橋社區黨支部書記許軍桂,但得到的答覆是:“一切按照標準執行,該給的不會少你一分錢,不該給的多一分錢也給不了。”

  不管是老實人,還是狠人、有關係的人,標準面前,人人平等。

  相信“溫柔的力量”

  標準是統一的,但32戶拆遷戶家庭情況各不相同,考驗著基層幹部的能力和作風。

  在糧貿街南路拆遷時,85歲的楊崇智一家關係複雜,大兒子意外去世,留下兩個孫子,小孫子殘疾、再婚,婚前1子、婚後1女。“如果按照標準,他家應還3套大戶型,但很容易引起家庭內部糾紛。”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浩説。

  在吳浩的協調下,最終為楊崇智一家爭取了4套小戶型,一家人很快就簽了拆遷合同。老人説:“吳書記處處為我著想,咱不能拖人家後腿。”

  在標準之內,多為群眾著想,為老百姓謀利益,這就是溫柔的力量。

  有拆遷戶提出家中雜物太多,吳浩幫忙尋找短期過渡房;有拆遷戶常年在外務工,城中辦事處綜治辦副主任陳中兩次駕車奔赴寧波,讓戶主簽下合同;有拆遷戶還心存“拖鬧”的僥倖心理,向敏每天登門宣講政策,變“上訪”為“家訪”。

  統一的標準,溫柔的力量,19年拆不動的32戶“釘子戶”紛紛簽下拆遷合同。“這次拆遷,沒有瞎搞、亂搞,各級領導都在做實事。這股正氣不容易,就憑這一點,我心甘情願。”吳平清説。

  打通的,不只是三條斷頭路

  路通了,皆大歡喜。

  值得深思的是,半年就能完成的事情,為什麼拖了十餘年?

  是因為補償標準更優厚嗎?不是。新標準規定的統一價碼,比之前的行情,略有降低。是因為還建地點更繁華嗎?也不是。都是就地還建,平房換成了樓房。

  以公開透明替代暗箱操作,以統一標準剎住歪風邪氣,不再讓老實人被逼成“釘子戶”,吳平清才心甘情願放棄“臨街商鋪”的要求。

  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關注百姓的合理訴求,因人而異、因戶制宜,將拆遷所帶來的直接矛盾和次生隱患提前化解,群眾才會和你一條心,楊崇智老人才會在簽下合同時説:“兒子、媳婦的工作我負責。”

  從這個意義上説,應城打通的,不只是那3條斷頭路,還有民心民意。民心通則百通,民意順則百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趙峰 通訊員 呂真 劉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