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看“雙減”如何更上層樓
2022-02-22 10:13:34來源: 中國教育報

  度過“雙減”後首個寒假,各地中小學迎來春季開學。“雙減”在春季學期如何更上層樓?記者在多個省份採訪了解到,一些學校將從作業設計、課後服務、家校溝通等方面發力,持續鞏固提高“雙減”工作水準。

  作業設計更加注重“個性化”

  新學期伊始,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九中學的學生發現,課後作業有了較大改變。校長翟福平説,老師們正在加強作業設計研討,目標是實現個性化設計,分層“配餐”:多留探究性作業,併為每個學科制定作業標準。

  記者採訪過程中,很多學校的校長和老師都不約而同提到了“個性化”這個關鍵詞。新學期,在作業設計方面,改革和創新的步伐將會邁得更大,更多“腦洞大開”的作業內容和形式等待孩子們去“解鎖”。

  “新學期將繼續提升作業的針對性,發揮差異性作業的有效性。”遼寧省丹東市第五中學副校長何秀冰説,具體來講,一方面,通過作業的難度或者作業的數量不同體現差異,讓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達成符合自己現階段學習需求的目標;另一方面,通過不同作業類型滿足學生的學習風格或興趣差異,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

  “一些實踐活動要求拍圖片、視頻,或製作手工藝品,一、二年級的孩子很難自己動手完成,最後變成家長的作業。”女兒正讀二年級的重慶家長冉海燕説,學校佈置作業時應考慮學生的能力,佈置一些既有趣、孩子又能自主完成的實踐作業。

  江蘇阜寧縣阜寧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香港路校區校長周華東認為,要從有利於提升學生能力,有利於學生健康、長遠發展的角度去設計作業,“學校將進行廣泛調研,徵求學生對作業的建議。”

  除作業設計外,評價體系也是新學期教學改革的重點。山西省實驗小學副校長趙祿説,對學生的評價不應在學期末進行,而是在平時就從習慣養成、課上發言、與同學相處等多維度去評價一個學生,“新學期學校要在這方面進行全方位探索,開展對學生的綜合性評價。”

  課後服務引入更多資源

  “一開學班主任就告訴我們,這學期學校會有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籃球比賽、歌咏比賽、心理健康活動……我很期待!”重慶市第十一中學的初一學生葉思訊説道。

  相信很多孩子和葉思訊一樣,對新學期學校的課餘活動和課後服務充滿期待。

  “孩子們可以利用課後服務時間去發展興趣愛好,學校也可以利用這些契機去培養他們的學科素養。”廣州市越秀區文德路小學校長黃麗芳説,通過培養學科素養提升了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讓他們從興趣愛好出發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山西省實驗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師牛小妹説,“雙減”後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還要鼓勵他們個性化發展,稍微有點壓力,“老師的專業性是一個短板,學校在音樂、體育、美術等方面的師資力量稍有不足。”

  “課後服務在‘全覆蓋、廣參與’的基礎上,還要注重‘上水準、強保障’。”江蘇阜寧縣實驗小學石字路校區校長周為祥説,要進一步挖掘校內潛力,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方面的社會資源,增強課後服務的吸引性和有效性。

  多位受訪老師也表示,希望一些教育機構或專門的社會機構能夠走進校園,或者為學生提供研學服務。牛小妹説,換個新環境,孩子們的感官會完全打開,學習東西也會特別快!

  “希望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能更豐富一些,多去博物館、科技館等。也希望能讓更多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比如京劇表演、民樂表演等,讓同學們開開眼界。”家住重慶市江北區的四年級學生蘆雨晗説。

  家校合作鞏固“雙減”成效

  “‘雙減’後,孩子的課外培訓班停了,有時間練琴、打球,課餘生活更加豐富。上學期期末考試拿了三個A,比以往各個學期的成績都好。我的顧慮徹底消除了。”廣州一所小學的六年級學生家長任女士説。

  上學期,遼寧省丹東市第五中學在9月份和12月份各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通過數據分析來看,家長對“雙減”政策的支持率由35%提升至92%,絕大多數家長的態度都由剛開始時的焦慮、懷疑轉變為支持、配合。

  但與此同時,仍有部分家長對“雙減”心存疑慮。江蘇阜寧縣實驗初中長春路校區初一(24)班沈子揚的媽媽左紅琴向記者透露,身邊仍有家長希望能看到具體“數字化”的成績,以此了解孩子到底哪方面不足,不然感覺沒有“抓手”。

  家長是“雙減”的重要參與者,如果家長理解不到位,實施效果就要“打折扣”。

  “學校有一年級家長在老師佈置的作業基礎上‘加碼’,還在班級群裏曬‘成果’。”重慶巴川量子學校校長潘雲芬説,上學期學校嘗試在各班推進家庭教育經驗分享,取得一定效果,新學期將開辦家長學校,分年級組織家長學習、培訓和交流。

  遼寧省本溪市實驗小學的學生家長李秋莎説,通過參加學校的“家長學校工作坊”和“家長資源專家庫”等活動,認識到孩子的教育不能急於一時,而應該家校互動讓孩子全面健康成長。

  “要引導家長在支持、配合學校工作的基礎上做好‘加減法’——在減輕課業負擔上做‘減法’,在育人和良好習慣的培養上做‘加法’。”何秀冰説。(新華社記者 郭寶江 王瑩 柯高陽 李曉婷 李紫薇 陳席元 鄭天虹 劉巍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