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要與家鄉人一起,繼續講好東湖故事”

2018-04-11 17:29:37|來源:長江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人物專訪圖片】【主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內容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要與家鄉人一起,繼續講好東湖故事”

張文夫婦參觀周小燕紀念室,給東湖小學的孩子們講述東湖往事

記者胡東東 攝

【人物專訪圖片】【主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內容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要與家鄉人一起,繼續講好東湖故事”

1950年,周蒼柏與周小燕在東湖合影,如今的東湖滄桑巨變 資料圖片

【人物專訪圖片】【主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內容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要與家鄉人一起,繼續講好東湖故事”

張文與先生斯蒂文在東湖綠道遊覽合影

董宇杉 攝

【人物專訪圖片】【主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內容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要與家鄉人一起,繼續講好東湖故事”

張文夫婦在東湖國際公共藝術園裏參觀,開心地與東湖知名景觀“荷包蛋”合影  董宇杉 攝

【人物專訪圖片】【主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內容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要與家鄉人一起,繼續講好東湖故事”

周蒼柏紀念室內,張文給丈夫介紹珍貴的全家福照片

記者胡東東 攝

【人物專訪圖片】【主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內容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要與家鄉人一起,繼續講好東湖故事”

張文一行與東湖工作人員,在東湖即將建成的軍運會場館帆船基地的觀景平臺上合影

【人物專訪圖片】【主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內容頁標題】周小燕女兒重返東湖輕唱《長城謠》 “要與家鄉人一起,繼續講好東湖故事”

在周蒼柏及其子女三人的紀念銅像前,張文一行與大家合影留念  彭衝 攝

  青山隱隱水迢迢,仿佛換了人間。“真快啊!短短半年時間,媽媽的紀念室就建好了,東湖也變得如此美麗。這次回來,真的感覺是回家了!”4月10日上午,東湖聽濤景區蒼柏園迎來了最熟悉它的家人,他們是周小燕的女兒張文、女婿斯蒂文(美)、周小燕外甥郭大公及夫人等。這是2018年3月周小燕紀念室建成、周蒼柏紀念室改造完成後,張文夫婦首次回到東湖,回到蒼柏園。作為蒼柏後人,他們驚嘆于如今的大美詩意東湖,他們感受到家鄉百姓的濃濃幸福,他們要與家鄉人一起,將東湖故事永續傳承。

  周小燕曾深情地説:

  “我永遠是東湖的女兒”

  4月10日一早,張文夫婦一行參加了東湖風景區舉辦的“不忘初心 永續傳承”主題文化活動,接著參觀了新建好的周小燕紀念室以及煥然一新的周蒼柏紀念室,下午遊覽了春光明媚的東湖綠道。“太美了!”他們驚嘆于東湖的如畫美景,“我們會常回家看看!”他們説,要與家鄉人一起,把東湖故事繼續講好,將東湖文化永續傳承。

  “如何不作錢塘景,要與江城作畫圖。”今天的東湖,33平方公里煙波浩渺,有著亞洲最長的東湖綠道綿延102公里,行來處處景麗風柔。但9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野湖荒嶺。1929年,“東湖之父”愛國銀行家周蒼柏興建“海光農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蒼柏把這座橫跨東湖的私人園林捐給了國家,改名“東湖公園”,後更名為“東湖風景區”。近兩年,東湖先後建起綠道,串聯東湖美景,描繪出一片綠色生態的城市共享空間……一代代東湖人、武漢人的心血凝結,才有了蒼柏後人此次回漢親眼所見的大美詩意東湖。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每到清明節,東湖聽濤景區蒼柏園裏,都會聚集前來緬懷先烈的東湖職工、武漢年輕人和東湖小學的孩子們。身為周蒼柏先生的女兒,周小燕是從武漢飛向世界享譽海內外的當代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被世界樂壇譽為“中國之鶯”。她還是為新中國培育了眾多聲樂棟樑之才的著名音樂教育家。但在她的家鄉武漢,人們更願意親切地稱呼她為“東湖女兒”。4月10日,作為蒼柏後人,張文一行與這些熱愛東湖的人們一起,再次輕聲齊唱周小燕的經典名曲《長城謠》。充滿記憶的歌聲與周小燕紀念室內“燕音盒”裏播放的原唱相應和,勾連出戰火紛飛與歲月靜好的80年曆史光陰。

  仿佛就在昨天,東湖往事一幕幕在眼前劃過。張文一行參觀了新建的周小燕紀念室和改造後的周蒼柏紀念室。周小燕生前用來教學的鋼琴、喜愛的首飾盒,穿過的旗袍、羊毛披肩;周小燕出訪歐洲帶回來的紀念品……“紀念品就是好多小玩具,媽媽很喜歡這些”。在一張舊報紙前,張文駐足良久,這是1943年3月4日的上海《申報》,當時上面刊登了周小燕在巴黎演出的報道,將周小燕譽為“中國之鶯”。

  在一段珍貴的採訪視頻裏,周小燕曾坐在家裏面對武漢觀眾深情地説:“我永遠是東湖的女兒,東湖是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如今去東湖蒼柏園逛一逛,聽一曲《長城謠》,歌聲裏有時光的記憶,觸摸木棧石階,建築中鐫刻著城市的紋理。重現是一種緬懷,記憶是一種傳承,文化與骨血都融在這一張“人文東湖”名片裏,靜靜地候你來尋。

  東湖風景區管委會副主任夏喜平深情致辭,表達了全體東湖人的心聲:“告慰先賢在天之靈,最好的方式就是傳承,作為當今東湖的建設者、管理者、守望者,我們不忘初心,將不辜負蒼柏先生殷切期望,把東湖故事越講越精彩,將東湖聲音越唱越響亮,加倍努力把東湖建設成為世界城中湖典範!”

  東湖風景區管委會負責人説, 周蒼柏、周小燕紀念室的展陳升級對於明晰東湖建設發展的歷史脈絡、提升東湖風景區的人文內核,以及提高東湖風景區作為展示武漢自然風光、人文精神的城市名片地位起到重要推進作用。

  2018年,武漢市將繼續推進東湖綠道三期建設,重點對已建成的一期、二期進行文化、環境、配套、運營等方面的綜合提升,帶動東湖整體協同發展,為打造世界城中湖典範奠定基礎。周氏父女紀念室的升級改造,就是東湖綠道三期首個見效項目。

  一幕幕東湖往事“昨日重現”

  女兒張文:“想媽媽想外公的時候 我們就回來看看”

  1970年,周蒼柏去世,彌留之際仍然心繫東湖。2008年,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興建蒼柏園紀念這位“東湖之父”,蒼柏園由“海光農圃”牌坊、周先生及其子女三人紀念銅像、周蒼柏紀念室、紀念林組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小燕多次回漢,2008年,91歲高齡的周小燕女士回到東湖風景區,親自為蒼柏園周蒼柏先生銅像揭幕。她説:“此情此景,既熟悉又陌生,我充滿著對父親的懷念。”2016年,周小燕辭世,享年99歲。

  2017年9月,張文曾經來漢參與周小燕誕辰100週年紀念活動,並回到東湖蒼柏園“探親”。當時,東湖風景區就和張文商量,計劃在蒼柏園紀念館中增設周小燕陳列室,讓這位“東湖的女兒”與父親長久相伴,今後蒼柏園也有望作為東湖綠道二期中的重要人文景觀,向更多市民講述周蒼柏父女的故事。

  2018年3月8日,周蒼柏紀念室、周小燕紀念室完成升級改造,作為東湖綠道三期精品示範線路建設首批重點人文景觀開放,《長城謠》原音也重新唱響在東湖之畔、蒼柏園內。聽濤風景區負責人向張文一行介紹,周小燕紀念室最大的亮點是將藝術表現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用大量珍貴的展品和影像資料,全方位、生動形象地“講述”大師不平凡的一生。

  在周小燕紀念室,張文一行看到,天花板上,海量的歷史照片如行雲流水般律動;地面上,精緻的浮雕樂譜仿佛在訴説如煙往事;燈光隨音樂變幻,音符如夜鶯似飛舞。一排排琴鍵錯落有致,從天花板垂下,伴隨著《長城謠》的動人歌聲,夜鶯狀的燈光音符在琴鍵上跳躍。狀如八音盒的“燕音盒”裏,周小燕清亮純凈的原音演唱著她的一首首名曲,仿佛這位將畢生精力都投入中國音樂教育與發展的歌唱家又回到了生她養她的江城,歸棲于父親為她和湖北的鄉親們打造的這個東湖花園。

  周小燕紀念室裏擺放著這位音樂教育家生前使用的一台鋼琴。張文告訴丈夫斯蒂文,這架鋼琴是周蒼柏為周小燕學習音樂購買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放在北京家中,周小燕經常用這架鋼琴教學生們練聲。張文説,“鋼琴裏有我兒時的回憶,我對這架鋼琴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紀念室裏,最有參與感的設計是“燕音盒”,這是一個長得像八音盒的遊客互動裝置。斯蒂文戴上耳機,觸摸螢幕,聽到周小燕“原音重現”的經典歌曲《長城謠》《紅豆詞》等,他驚喜地告訴張文,“我聽到了媽媽的聲音”。張文還發現,“燕音盒”可以觀看周小燕的聲樂授課視頻,還能在電子鋼琴鍵盤上模擬彈奏。東湖小學的學生們,圍著“燕音盒”輕聲模擬彈唱,饒有興趣。此情此景,令張文連連點頭,“讓我一下子就想起媽媽平時在家教學生的情形,這個設計真的太棒了!”

  聽濤風景區負責人介紹,2017年冬天,華中師範大學文化與教育建築研究中心接到了主持設計周小燕紀念館的設計委託,設計人員與東湖管委會領導一行前往周小燕生前家中蒐集有價值的展品,接待他們的是周小燕的妹妹和專程從美國趕回上海的兒子張本先生。此次的上海之行帶回了大量珍貴的展品和影像資料,能夠全方位地展現一代音樂大師傳奇的一生。此次參觀後,張文表示很喜歡周小燕紀念室的設計,整個基調嚴肅有紀念意義,設計中又有趣味性,能吸引孩子們互動,在這裡了解過去、喜歡音樂。“家裏的東西都在這裡,鋼琴、媽媽穿的衣服、那些老照片、還有媽媽唱歌的聲音,一切都是這麼熟悉。”張文滿含笑意地説。

  隨後,張文一行參觀了即將開建的“德佑劇場”,該劇場以周小燕弟弟名字命名。周德佑也是一位愛國志士,抗戰期間,年僅19歲的他就為國捐軀。德佑劇場建成後將成為武漢又一個城市共享空間,開展各種藝術文化活動。

  一首首東湖之歌代代傳唱

  蒼柏後人:“東湖已然是老百姓心中的幸福樂土”

  童年時期的周小燕,常常與家人來“海光農圃”遊玩,游泳劃船,泛舟湖上,留下了美好難忘的時光。在周小燕的回憶中,東湖是一個充滿著對父親懷念的地方。她曾説:“每年暑假,我們都來度假,可父親説:‘這裡不是給你們的,將來要給湖北老百姓,給他們新鮮的空氣,漂亮風景,不收門票。’”

  周老先生一生都心繫東湖,1970年他在病中彌留時,還對女兒們説:“快把我大衣清出來,我要到武漢,他們還等著我開會,一起商量東湖景區的發展大計。” 周小燕生前曾説,雖然父母最後合葬在北京八寶山,但東湖,一直是父親心中的歸宿。

  “海光農圃”,這片由周蒼柏老先生首創,再經武漢市政府投資改造完成的舊景新顏,正在成為東湖綠道文化的新亮點和東湖人文傳播的一張金名片。

  對於東湖未來的發展,張文充滿著期待。她表示外公周蒼柏捐贈“海光農圃”的初心就是希望當時的中國人改掉壞習慣、要讓他們鍛鍊身體、有公益慈愛的心;東湖的建設現在看來,堅持了外公的“初心”,老百姓能來東湖享受新鮮的空氣,在這裡感受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能欣賞到高雅的藝術,“希望東湖成為一個充滿人文氣質的世界級名園,以後越來越好。”

  東湖綠道公共藝術公園裏,張文一行開心地與大地景觀“荷包蛋”合影,意趣盎然。周小燕外甥郭大公及夫人對長江日報記者説:“此行我們有個有趣的發現,東湖綠道上都是年輕人的面孔,跑步的,騎行的,充滿青春活力。”作為著名攝影家,郭大公先生此行拍攝了許多東湖遊客的笑臉和快樂身影,“感覺大家生活在這裡很幸福!”

  周小燕一生都在為了培養歌劇人才而不息,即使到了95歲高齡,仍然堅持每週上20節課。她曾説:“既然是終身教授,我就要幹終身、幹到底。”這已經成為她的名言。通過參加這次“不忘初心、永續傳承”主題文化活動,東湖小學五年級學生李佳靜説,她學習到很多,“周蒼柏先生把東湖捐贈給國家,他非常偉大,我感受到的是無私奉獻的精神;我喜歡唱歌,也希望成為周小燕先生那樣的大歌唱家。”李佳靜説。

  蒼柏園裏有七株桂花樹葉茂枝繁,是周老先生90年前親手所植,也是武漢樹齡最老的桂子樹,如今都已亭亭如蓋。看遠山如黛,伴碧波千里,家鄉山河如畫,祖國富強安泰,正是老先生一生所求。

  90年後,東湖風景區管委會負責人描繪了一幅幸福美好的城市畫卷:如今的東湖碧波萬頃,青山環繞,湖光山色融為一體,千樹爭奇,百花鬥艷,四季景色誘人;莊王擊鼓,屈子行吟,昭烈祭天,太白放鷹,人文燦爛,高校環立,節慶繽紛,使東湖富含人文底蘊,散發出江南形勝之地,三楚文萃之所的獨特魅力。綠道建設順應自然,親和萬物,實現“清水入湖、水清草長、生態健康、風景宜人”。漫步綠道,處處可見人與花鳥、人與湖山的和諧共存;時時可賞自然風光、傳統文化、現代科技、大眾運動。綠道,串珠成鏈,成為江城綠心最美的點綴。

  未來,東湖還將迎來革命性的巨變。以“世界名湖典範、城市綠心樣本”為目標,東湖人正在傾力打造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亮點區塊,全力構建“生態之心、人文之心、融合之心”三心合一的東湖世界級城市生態綠心,建設生態東湖、人文東湖、青春東湖,開啟“大湖+”生態綠城新時代,為實現“復興大武漢”的偉大征程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

  撰文:記者傅雪嬰 黃麗娟 通訊員董宇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