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最大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項目 讓家冬暖夏涼
原標題:全省最大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項目:用地熱能讓家冬暖夏涼
探訪湖北省最大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項目——巧用地熱能,讓家冬暖夏涼
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因其高效、綠色、無污染的優點,正在湖北省建築節能領域快速推廣。
湖北省住建廳統計,2017年,湖北省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面積1800多萬平方米,今年計劃再新增1600萬平方米。
可再生能源用起來怎樣?5月3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湖北省最大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項目——江漢油田地熱供暖改造項目一探究竟。
12座地熱站上崗
可替代3.77萬噸煤
江漢油田職工小區冬季供暖,總供暖面積達548.13萬平方米。為此,江漢油田備有供暖鍋爐房20座、鍋爐44台,其中大部分是燃煤鍋爐。2016-2017年供暖季,共消耗原煤8.22萬噸、天然氣406萬方,排放污染物數量非常可觀。
2017年7月,江漢油田與中國石化新星公司簽訂合同,合作建設江漢油田礦區530萬平方米供暖改造項目。如今,一期項目建設的12座地熱站替代了14座燃煤鍋爐房。
5月3日,記者來到華美小區鍋爐房舊址,這裡的燃煤鍋爐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地熱+水源熱泵系統”,各種複雜的管道填滿了屋子,這個地熱站已于去年投入供暖,目前處於檢修階段。
這套系統從700米深的地下取水。“出水溫度就有33℃,地下水的熱量被板式換熱器置換出來後,以12℃左右又回到地下,熱量源源不斷地傳導到內部循環系統,被水源熱泵吸收,再傳送到用戶循環系統。”新星湖北公司工程技術部副經理張繼承説。這套系統只取熱不取水,封閉式生産,不産生污染。
熱泵另一頭連著獨立的供熱管道,管道裏的循環水流進熱泵,提熱到60℃左右後輸送至千家萬戶。
“以前供暖鍋爐房就在小區附近,冬天煙囪冒煙,居民很受影響。”家住石南小區的文春華説。2017年冬季,她家裏用地熱供暖的效果很好,只穿秋衣都不冷,而居民區裏的煙囪少了,空氣品質變好了。
據項目設計單位測算,一期改造項目供暖面積為235.66萬平方米,涉及910多棟住宅和部分公用建築,受惠居民超過2.2萬戶,每年可替代標煤3.7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9.43萬噸、二氧化硫905噸、氮氧化物264噸。待二期項目完成後,減排量將更多。
自然熱能的“搬運工”
有望活躍于更多地方
南方的冬季濕冷難耐,南方人經常羨慕北方人能享受“集中供暖”。地熱供暖效果好又環保,能否大範圍推廣?
“潛江的地熱資源豐富,便於利用。”潛江市建材發展與建築節能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而且,江漢油田的職工小區原本就有供暖管道,新建的地熱站只要接上這些管道即可,部分站房地面建築可充分利用,省去了很多工程量,這也是項目建得快、投運得快的重要原因。
新星公司地熱開發專家王永軍介紹,水源熱泵系統,扮演的是熱能“搬運工”的角色,它將大自然中的熱能搬來搬去。在地熱資源不足的地方,其實仍有辦法應用這項技術。
比如,江水中的熱能就可利用。夏季將建築中的熱量抽出來,排到江裏去,以此來給建築製冷;冬季將江水的熱量提取出來,利用到建築中取暖。
目前,國內已有這樣的項目運行,如重慶江北嘴CBD集中供冷供熱項目,其水源熱泵集中供冷供熱系統就是利用長江水。除了江水外,污水源中的熱量也可以如此利用。
技術、成本控制已成熟
使用地熱物有所值
王永軍介紹,地熱資源作為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儲量大、分佈廣,具有清潔環保、用途廣泛、穩定性好、可循環利用等特點。利用水源熱泵進行地熱供暖製冷,不受季節、氣候、晝夜變化等外界因素干擾,節能優勢明顯。目前,國內地熱利用項目已有一定規模,地熱開發利用技術已經成熟。
地熱開發利用經濟性如何?江漢油田地熱供暖改造項目實施前,對天然氣改造、空氣源改造、壁挂爐改造等9種能源系統改造進行了比對,地熱改造在運行自動化、安全穩定、人工成本節約等方面有很大的優勢。相對天然氣改造方案,地熱供暖不僅更加安全環保,不受氣荒的影響,而且供暖成本低20%左右;相對空氣源改造,地熱供暖噪音較小、運行更平穩可靠,供暖成本也低17%左右。
江漢油田地熱供暖改造後,取暖成本會不會提高呢?據了解,江漢油田的供暖費用,原先均由企業承擔,隨著國有企業“四供一業”(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分離移交工作逐步展開,今後供暖按戶收費是大勢所趨,地熱供暖節能30%左右,綜合效益物有所值。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彭一葦、通訊員朱騫、周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