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十堰:小蚯蚓蠕動3萬畝農田

2018-05-31 09:26:13|來源:湖北日報|編輯:楊坤林|責編:孟慧

  原標題:鄖陽區施有機肥提升地力 小蚯蚓蠕動3萬畝農田

  湖北日報訊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姬廷順 熊偉

  “松鬆軟軟的,隨便一鍬下去就能看到蚯蚓,這樣的地,種出好葡萄不成問題。”5月22日,十堰市鄖陽區譚家灣鎮心怡綠色農場,綠瑩瑩的葡萄挂滿葡萄架,讓人垂涎欲滴,農場負責人畢金玉用鐵鍬翻開葡萄架下的土地,一條條蚯蚓蠕動著,或黑或紅,相當粗壯。

  譚家灣鎮心怡綠色農場的葡萄,2017年賣到30元一斤,還供不應求,畝産純利潤3萬多元。畢金玉估計,2018年行情比去年還要好。“2016年以前,農場的葡萄最多15元一斤,地力不行,葡萄品相、品質都一般。”

  過去,農場施的是化肥,蚯蚓都被“燒”死了,土壤板結。2016年,畢金玉開始使用有機肥,土壤鬆軟,有機質含量高,蚯蚓多了起來。

  有機肥來自鄰村的宏陽生態養殖公司。這家公司原本是圩坪寺村的一個養豬場,2016年開始生産有機肥。“以前拿豬糞沒辦法,只能倒在農田裏,氣味難聞不説,肥田效果也差,村民意見很大。”負責人劉先虎介紹,公司現在存欄3500頭豬,每天産生大約10噸豬糞。其中,4噸是幹糞便,添加輔料後加工成6噸有機肥;6噸濕糞便進入三化池,發酵後産生大約400立方米沼氣,供圩坪寺村100多戶村民使用,還有大約5.5噸沼液,配上秸稈、菌棒渣,可加工成7噸有機肥。“臭烘烘的豬糞,以前是煩惱,現在成了寶貝!”劉先虎自豪地説。

  在宏陽公司的倉庫,記者看到了他所説的“寶貝”:黑色粉末狀的有機肥,非常細膩,沒有異味,有4個品種,分別適用於水果、蔬菜、茶和水稻。

  截至目前,宏陽公司的有機肥已在周邊兩個鄉鎮、近20個村推廣。起初,有些村民持觀望態度,畢竟使用有機肥成本比較高。“如果施化肥,一畝地最多施100斤,大約需要100多元錢;施有機肥,需要800斤到1000斤,大約需要600元。”圩坪寺村村支書洪洋海説,不過,鄖陽區2017年出臺政策,施有機肥,每畝地補貼400元。這樣算下來,農戶每畝地只花200元,“咱們村200畝蔬菜基地、1100畝茶園,現在基本都施有機肥。”

  在圩坪寺村村部,有一個電子顯示屏,上面標明瞭該村土壤的PH值、濕度、溫度等數據,實時滾動更新。洪洋海説,這些數據會送到鄖陽區農業局分析,“咱看不懂,但能感受到變化,村裏河水更清澈、空氣更清新了。村民們反映,以前的地鏟都鏟不動,現在隨手拿根樹枝一戳,輕鬆進去二三十公分。”

  土地鬆軟,蚯蚓歸來。發生這種變化的不止是圩坪寺村。鄖陽區已建成3家有機肥生産企業,2017年共配送施用15000噸有機肥,完成3萬畝土地品質提升。2018年的目標是,讓10萬畝土地品質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0.2%,化肥施用量減少20%以上,畜禽糞便利用率達90%。“農業必須走高品質發展之路,農産品的品質要提高,關鍵在土壤品質。”鄖陽區委書記孫道軍介紹,以前全區畜禽糞便利用率不足30%,化肥、農藥等造成的面源污染問題嚴重,“鄖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是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和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圍繞土壤做文章,是環保的要求,也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最佳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