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建國:為患者建起“移動檔案”
圖為:趙建國查房時聽取管床醫生介紹病情
圖為:趙建國10年來建起890份“移動檔案”
“10個乳腺癌術後患者,9個説不清病情”,無論是首診還是復診,這樣的狀況常困擾著醫患雙方。但武漢市第一醫院甲乳外科主任趙建國10年來和他的團隊製作出890份“化療檔案”化解了這樣的煩惱。
一份檔案詳述病情
武漢人李蕓(化名)就是“移動檔案”的受益者。日前在石河子探親的李蕓找新疆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黃桂林教授復診。黃教授掃了掃李蕓手機裏的二維碼,一份完整的“乳癌檔案”就出現了。只瀏覽了1分鐘,黃桂林便開出了復診檢查單。
兩年前,李蕓在武漢市第一醫院接受了乳癌改良根治手術。黃教授所看到的專屬檔案是一份表格,列印出來不過薄薄一張紙。製作這份檔案的是趙建國。
趙建國為李蕓製作的檔案是一大袋病歷資料的專業濃縮。從手術到化療,再到歷次復診異常信息,核心數據全部記錄。無論患者在哪兒復診,醫生憑藉這份移動檔案,很快就能對患者病情明明白白。
為患者建立這樣的專屬檔案,比普通的病歷歸檔麻煩得多,也不屬於醫生的正常職責範圍,純粹是趙建國的“多此一舉”。
一直幫趙建國建檔的袁媛醫生回憶,趙建國的手術排得很滿,經常是早上7點半到科室,晚上8點下班。製作檔案,全靠業餘時間。從原始檔案中過濾出有效信息,特別耗時。
建檔10年,分為3個階段。手寫檔案,記錄在趙建國的3個軟皮本上,由於經常翻閱,封面已經磨破;電子檔案,存在辦公電腦裏,科室醫生均可共享;移動檔案,製成二維碼,患者到其他醫院復診,不會再費時費力還講不清病情。
目前,趙建國和他的團隊已為220份檔案製作了二維碼,其餘的也將陸續升級。把手寫檔案轉化為電子檔案,再把電子檔案轉化成二維碼,需要時間,更需要耐心細心,每一個數據都關乎病人的生存率,錯不得分毫。
談起建檔初衷,趙建國説,10個患者,9個説不清病情。坐診中常發現一些患者不僅對腫瘤的分期、分子分型和採用的化療方案一問三不知,甚至連出院小結、病理報告都遺失了。“如果給患者建個檔案,記下她們的核心信息,醫生就能進行精準治療。”趙建國很快把想法付諸行動。2008年8月,他記下了第一份專屬檔案。檔案中的數據,並非簡單的把檢查數據錄入,還有趙建國對患者的觀察。患者治療後的反應與數據對比、治療劑量在檔案中都有所記錄。
醫院的電子病歷,沒有分科,記錄著病人的所有就診信息,專科醫生調取要花時間,還得從中找出有效內容。趙建國的檔案,卻能讓醫生方便快速地判斷當初的治療方案是否最佳、腫瘤是否會復發、復發的可能性有多大、患者對化療或內分泌治療是否敏感。同時,避免了患者一些不必要的檢查。
移動檔案廣獲認可
很多醫生都對“移動檔案”印象深刻。
新疆石河子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普外醫院院長黃桂林回憶,6月底,一個30多歲的女患者兩手空空走進的專家診室,看她面生,應該是個新患者。黃桂林剛準備問病情,她就從包裏掏出手機,搗鼓了一會兒,遞到醫生面前:一份表格。細細一看,黃桂林發現這是一份完整的檔案。不到1分鐘,就瀏覽完了整份檔案。檔案中記載的都是核心信息,簡潔專業,醫生一看,對患者病情和治療情況一目了然。這個檔案解決了患者説不清楚病情的難題,為醫生進行精準治療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做成二維碼,更是實現了病歷檔案的“全國通”。
海口市第一人民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李東輝第一次見到趙建國的“二維碼檔案”是在今年年初。李東輝受同學之托為一位在海南過冬的乳腺癌患者復查。可他是泌尿外科醫生,對病人的病情也不了解,沒想患者自己點開手機上的二維碼檔案,檔案裏清晰地記錄著全部的病情和治療方案。
送走患者,李東輝馬上到甲乳外科,跟主任講了“移動檔案”的事,還準備幫他們牽線,聯繫武漢一醫院的趙建國交流學習。李東輝説,作為醫生,他希望病人都能帶著這樣的檔案來就診,診療的效率會大大提高。
江西省腫瘤醫院放療科主治醫生曾雷最近幾天的微信朋友圈被趙建國刷了屏。曾雷説,趙建國的“移動檔案”值得推廣。因為我們的患者資料還沒能實現全國聯網共享,他們常常説不清病情,病歷資料也不容易保存完整,無論是患者就診,還是醫生看診,都是件麻煩事。要實現全國病例資料聯網,工程量極大。趙建國的“移動檔案”簡單、實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全國範圍內患者的資料共享。醫生做科研常常苦於沒有第一手資料,如果建了檔,患者就會堅持復診,把每一次結果都記錄在案,形成一份完整的病歷資料。這對搞科研、做課題、寫論文來説,都是無價之寶。
期待“移動檔案”走得更遠
趙建國的“移動檔案”引來全國各地同行的熱議,武漢醫療界的專家學者和先進典型也為他點讚,讚其在“數字化+移動”的新時代為患者帶來福音。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同濟醫學院黨委書記、院長陳建國教授認為,趙建國真正做到了一切以病人為中心。
陳建國表示,社會的發展需要醫生與時俱進。“移動檔案”從紙質檔案到二維碼檔案,是大數據時代下“醫療資料檔案插上移動通訊翅膀,實現醫療服務水準騰飛”的一個很好的嘗試,很值得推廣。但要使這一模式惠及更多的病人,必須組建專業醫生和信息管理專業人員相結合的團隊或支撐體系,發揮各自的優勢,使趙建國探索的這一“移動檔案”模式走得更遠。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副院長季湘年稱讚趙建國是社會責任感強的好醫生,對患者極致負責的職業精神值得同行學習。
季湘年稱,目前全國的社區醫生幾乎都在建“居民健康檔案”,但因各種原因,不同程度上存在檔案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內容不夠精細等問題。趙建國給患者建立的專科檔案,其實是居民健康檔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讓健康檔案變得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