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2018年港澳臺僑子女武漢夏令營側記

2018-08-13 15:28:30|來源:長江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2018年港澳臺僑子女武漢夏令營側記 

DIY折扇,用文字和水彩記錄最美黃鶴樓

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2018年港澳臺僑子女武漢夏令營側記

在武漢規劃展示館了解武漢城市發展

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2018年港澳臺僑子女武漢夏令營側記 

在長江日報印務總公司體驗活字印刷術

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2018年港澳臺僑子女武漢夏令營側記

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重溫首義歷史

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2018年港澳臺僑子女武漢夏令營側記

參觀盤龍城遺址,感悟武漢三千年曆史文化

  這個暑期,20名港澳臺僑青少年帶著已久的期待與夢想展開了穿越“武漢三千年曆史文化”之旅,他們走出學堂,深入實踐,開啟了“行攝武漢興中華”、追尋“最美武漢之旅”。 

  在7月30日至8月1日的3天時間裏,小營員們參觀了盤龍城遺址公園、夜遊長江、參觀黃鶴樓、品嘗戶部巷小吃、參觀辛亥革命博物館、武漢規劃展示館,觀光東湖落雁景區、參觀長江日報印務總公司活字印刷和現代印刷技術。他們用手機拍攝行程點滴,用文字記錄心得,用繪畫記錄最美瞬間。

  尋訪武漢城市之根 感受中華文化魅力

  “武漢是一座山水之城,長江漢水在此交匯,武漢更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盤龍城遺址、知音故事、木蘭傳説、首義精神聲名遠播。”在夏令營開營儀式上,武漢市中華文化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徐輝希望通過寓教于樂的研習夏令營讓港澳臺僑籍青少年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弘揚中華文化。

  營員們首發站走進武漢城市之根——盤龍城遺址公園,係西元前18世紀至西元前14世紀前期,為商代前期或商湯時期南方中心城邑宮殿城址,為商代青銅文化遺址,被譽為“武漢城市之根”。“這裡陳列著盤龍城商代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和骨器,距今已經有3500多年的歷史。”營員們邊參觀邊用心領悟,從這些文物中去感受中國古代武漢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化歷史淵源。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出發前往黃鶴樓的車上,營員們已經忍不住齊聲背誦《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香港的小營員徐浩然告訴記者,課本裏有很多關於黃鶴樓的詩詞,就是從詩裏認識的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我小時候經常吟誦的詩句,在我兒時的心靈裏江城武漢就是我嚮往的地方,參加這次夏令營活動,使我夢想成真。”來自香港的小營員李佳依興致勃勃地説。

  黃鶴樓獨特的民族風格,記錄著大武漢城市歷史文化變遷的點點滴滴。在歷史上被屢毀屢建,仍保持著最本真的形態。走下黃鶴樓,營員們用水彩畫、文字將自己所感所悟印在折扇上。

  領略大江大湖 行攝最美武漢

  從城市之根到城市之魂,營員們一路走過盤龍城、黃鶴樓、辛亥革命博物館,在歷史中探尋城市的人文和城市的發展。近年來,武漢發展迅速,不僅擁有現代化都市的繁華,更有生態之城的恬靜。

  被譽為山水之城的武漢,擁有中國最大的兩座城中湖

  湯遜湖、東湖,長江、漢江穿城而過。揮別著名的歷史景區,營員們登上了夜遊長江的觀光船,欣賞長江兩岸夜景。

  “那裏是黃鶴樓!”“長江大橋這樣看真長啊!”扶在船欄上,營員們歡呼雀躍,白天站在黃鶴樓上看到的景色,夜晚在江上看是如此特別。營員們登上夜遊長江的觀光船,船隻從武漢港碼頭出發,途經禹功磯、晴川閣、長江大橋、漢陽江灘(大禹神話園)、黃鶴樓、武昌江灘、江漢二橋,站在船上就能看見“武漢三鎮”的夜景。

  營員們中也有不少小朋友從小在水邊長大,問起對江景的感受,來自台灣的陳振維説:“我突然記起毛爺爺《水調歌頭·游泳》的‘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可以這樣説,長江文明一直承載記憶著中華文明的歷史的源頭,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兩岸同胞一家親,兩岸同胞血濃于水。” 

  相比長江兩岸的都市繁華,城市綠心東湖則是另一番美景。正值盛夏,東湖風景區內一片綠意盈盈。“大家去過西湖嗎?東湖景區比西湖還要大6倍,整個東湖有七百多種荷花。”營員們站在東湖落雁景區聽著老師講解東湖的各種植被、各大景觀,再次感受了“東湖之美”。

  一半山水一半城,親眼目睹了武漢的江城風景之後,營員們對於武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

  品美食學方言 武漢是心中第二故鄉

  穿越武漢三鎮,最令人深刻的是哪一站?在營員們心中位列第一的還屬武漢城市規劃展覽館,偌大的武漢在這裡被“縮小”到一眼能望盡全貌,還有充滿科技感的未來城市。第二便是武漢獨有的特色美食,這對於營員們來説有無限的吸引力。

  “那邊是漢口,我家住在那一塊。”在規劃館二層的兩江四岸微縮模型區,武漢的景觀被按比例“縮小”,小營員李翊瑄一眼就找到了自己的家的位置。李翊瑄隨父母在武漢生活快3年了,這還是第一次來城市規劃館。她最喜歡的是在規劃館演示大廳播放展望2020的武漢城市“大片”,特意全部錄製了下來,好在暑假回台灣的時候分享給小夥伴們。

  武漢悠久的歷史人文和特殊的地理條件,養育了性格豪爽耿直的武漢人,也衍生和匯聚了各式各樣的地道的美食。活動中,營員們也借機到美食一條街戶部巷大飽口福。熱幹面、三鮮豆皮、湯包、燒麥、牛肉豆絲、糊湯粉、面窩……這些武漢人“過早”必點的經典小吃,成了營員們喜愛的美食。一句“你吃了冇?”武漢人獨有的打招呼方式,也被營員們學得像模像樣。

  與營員們一樣感到開心的還有他們的父母,看見孩子在這趟旅行中的收穫與成長,李和軒的媽媽格外欣慰。她告訴長江日報記者,兒子從小就特別喜歡歷史,在武漢有帶孩子去過博物館、歸元寺、晴川閣,也會去看編鐘演奏、表演、展覽,“武漢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對孩子的未來發展來説具有長遠的意義” 。

  20名來自港澳臺僑的營員們因父母親人在武漢工作,隨親來到武漢讀書、生活,武漢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第二個故鄉。

  長江日報見習記者舒筱  通訊員高燈明  陳定智

  本版圖片均由杜肖雨 秦卉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