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門票降價引領旅遊公益責任
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部署,9月底前,一批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將降價。(8月13日央視網)
近年來,國內旅遊市場總有一股門票漲價的衝動。儘管《旅遊法》將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的遊覽場所、交通工具等的另行收費項目納入了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的範疇,明確了嚴格控制價格上漲的原則和程式;發改委也一再祭出“三年不漲價”“一年內原則上不漲價”等景區門票限價措施,但各地的景區門票價格還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和縫隙上漲了。目前,國內一線景區的門票價格普遍過百,有些景區的旺季門票價格已達二三百元。過高的景區門票價格增加了民眾負擔,背離了景區(尤其是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國有景區)本該具有的社會責任或公益責任,影響了旅遊市場的健康發展。
此番發改委推動的重點國有景區門票降價,讓人感受到了政府限制景區門票價格的決心和誠意。雖然從各地已經反饋的降價計劃或降價結果看,不少景區的門票降價幅度都在10元左右,但已經朝著順乎民心的方向邁出了積極的一步。別看一張門票的價格只降了十元、二十元,放到整個旅遊市場中,所影響的就是“大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旅遊達到了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對於景區或地方而言,降低票價也不是壞事,票價下降會産生旅遊激勵作用,旅遊的總量擴大後,門票收入不一定會下降,反而可能會上升,另外,票價下降對交通、餐飲、住宿、購物等消費也能産生拉動作用。算算長遠賬,票價下降也有利於景區或地方的發展。
很多山山水水、樓臺軒榭都是公共旅遊資源,政府採取措施壓低以國有景區為主的景區票價,引領旅遊公益責任的增量,是辦了一件民生實事。當全民旅遊成為熱潮,各地各部門應加強對景區票價的管控與監督,嚴格執行票價調整法定程式,嚴防票價反彈或“假降價”行為,用長效機制保障和鞏固景區的公益性。(李英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