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省率先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2018-09-29 09:49:1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趙佳雯

湖北省率先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圖為: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陶慧芬陪同中國殘聯康復部胡向陽主任到湖北省殘疾人康復中心調研

湖北省率先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圖為:香港理工大學、省康復中心專家教授到咸寧市開展殘疾兒童融合教育技術指導

湖北省率先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圖為:鄂州市殘聯聯合華仁康復醫院開展殘疾兒童家長心理講座

湖北省率先出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圖為:宜昌7歲以上殘疾兒童開展活動

  根據《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有關規定和《國務院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國發〔2018〕20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著力保障殘疾兒童基本康復服務需求。力爭到2025年,健全和完善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體系,讓殘疾兒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復服務,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二、總體要求

  建立健全與湖北省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相適應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為殘疾兒童接受基本康復服務提供制度性保障。

  (一)堅持政府主導,應救盡救。各級政府要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人口素質、保障殘疾兒童生存與發展權利的高度,充分認識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重要意義;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殘聯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堅持應救盡救,全面覆蓋,保障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得到基本康復服務。

  (二)堅持整合資源,統籌規劃。採取殘疾兒童康復專項救助、基本醫保報銷、家庭合理負擔、相關部門政策有效銜接的辦法,統籌資金,解決殘疾兒童康復需求。

  (三)堅持需求導向,標準適度,服務可及。將殘疾兒童康復服務納入社會公共服務體系,為殘疾兒童提供醫療、康復訓練、教育、輔助器具適配、社會融合等多學科領域的系統康復服務。圖書館、體育館、公園等公共場所應當接納殘疾兒童參與社會生活,併為殘疾兒童融入社會生活創造和改善環境條件。政府培育和支持社會組織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服務。

  (四)堅持責任共擔,公平公正,規範有序。積極發揮家庭、社會、政府作用,形成家庭善盡責任,社會廣泛參與,政府兜底保障的責任共擔格局。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納入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監管之下,建立和完善公正規範的康復救助機制,加強績效考評,提高制度運行效率。

  三、主要內容

  (一)救助對象。具有湖北戶籍(含持港澳臺居民居住證),0-10歲,診斷明確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兒童身體狀況穩定,有康復意願且家庭成員配合。包括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的殘疾兒童和兒童福利機構收留撫養的殘疾兒童;殘疾孤兒、納入特困人員供養範圍的殘疾兒童;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殘疾兒童。其他經濟困難家庭的具體認定辦法,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有條件的地方可放寬救助對象年齡和救助範圍。

  (二)救助內容。以減輕功能障礙、改善功能狀況、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手術、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基本康復服務。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根據本地實際,確定具體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項目。

  (三)救助標準。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據本地財力狀況、保障對象數量、殘疾類別等,分類確定康復救助基本服務項目的經費保障標準,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確保本地救助制度確定的救助對象範圍、內容、標準不低於現有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和政策的相應範圍、內容和標準。

  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主要用於以下支出:

  1.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的醫療康復費用。

  2.在康復機構接受醫療、康復、教育、輔助器具、社會融合活動等服務産生的直接支出。

  3.用於適配殘疾兒童康復所需的各類普及型輔助器具。

  4.用於控制致殘疾病而需長期服用的特殊食品和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以外的藥品。

  5.本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規定的其他支出。(四)救助方式與康復安置。各地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為殘疾兒童提供形式多樣、標準規範、程式簡單、就近方便、公開透明的康復服務。

  殘疾兒童康復安置渠道包括:

  1.殘聯、衛健、教育、民政等部門所屬的公益事業單位,以及社會專業組織設立的康復機構,授權開展殘疾兒童康復服務和康復救助。

  2.通過政府招標,購買社會化康復服務,轉介殘疾兒童享受中標機構提供的康復服務。

  3.經縣級殘聯同意,殘疾兒童在異地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按本級救助標準補貼所産生的康復費用。

  (五)政策銜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要與公共衛生服務、義務教育、社會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政策相對接。地方政府應當制定具體的政策銜接辦法,統籌解決殘疾兒童康復費用和康復期間家庭生活困難等問題。

  四、救助流程

  (一)自願申請。本著自願原則,殘疾兒童監護人(照顧人、委託人)攜帶殘疾兒童戶口本、有效診斷證明材料(縣級以上醫院診斷證明),向戶籍所在縣級殘聯提出申請。

  (二)審核確定。縣級殘聯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申請資料進行審核,確定受助對象、受助項目、救助標準、康復安置機構和救助經費補貼方式,並及時向監護人(照顧人、委託人)反饋。

  (三)實施救助。申請救助的殘疾兒童監護人(照顧人、委託人)可自主選擇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定點康復機構由縣級以上殘聯組織會同衛生健康、教育、民政、人社等部門按照公開擇優原則選擇確定。

  1.縣級殘聯通知並組織殘疾兒童到本地確定的定點康復機構,簽訂康復服務協議,由康復機構組織實施康復服務。

  2.選擇異地確定的定點康復機構的殘疾兒童,由縣級殘聯審批同意並提供轉介服務。

  (四)經費結算。在本地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發生的費用,經縣級殘聯組織審核後,商同級財政部門確定結算週期,與定點康復機構直接結算;經縣級殘聯組織審核同意在異地定點康復機構接受康復服務發生的費用,由縣級殘聯組織商同級財政部門明確結算辦法。

  (五)檢查評估。當地政府應組織委託第三方機構對救助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估,並將評估結果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責任分工。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實行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制。成立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建設領導小組。地方政府要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列入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督導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按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

  1.殘聯組織。按照本級黨委、政府工作部署,做好當地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的組織實施。切實發揮組織協調作用,篩查掌握殘疾兒童的康復需求;聯合相關部門,按照就近就便、公開擇優原則,篩選確定為殘疾兒童提供服務的定點康復機構,共同履行對康復機構的監管責任。

  2.教育部門。要依法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權利,加強殘疾兒童康復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在教育系統各類評先評優、表彰獎勵和職務評聘中,要向特殊教育教師傾斜。

  3.民政部門。要落實好社會救助政策,保障貧困家庭殘疾兒童康復期間的基本生活。對其他生活困難確需救助的,可予以臨時救助。

  4.財政部門。要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統籌使用上級撥付的殘疾兒童康復經費和本級經費。

  5.人社部門。要按規定將殘疾兒童在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醫療費用納入醫療保險報銷範圍。根據殘疾兒童醫療康復需求,逐步增設報銷項目,提高報銷比例,簡化報銷程式。探索將殘疾兒童門診醫療康復費用列入醫保報銷範圍,將符合條件的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視同分級轉介的一類醫療單位,落實同等報銷比例等優惠措施。

  6.衛健部門。要依託衛健系統建立殘疾兒童篩查、登記、報告制度,與同級殘聯實行信息共享。推動康復醫學診斷標準、評估量表和應用技術規程的研發與推廣工作,逐步推行康復醫學與殘疾預防的有效對接。

  7.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康復機構登記,做好康復機構監督管理和信用信息公示工作。

  8.扶貧部門。要將殘疾兒童康復納入精準扶貧和健康扶貧重點內容,確保相關政策向貧困殘疾兒童傾斜,加大貧困殘疾兒童的兜底保障力度,對建檔立卡的殘疾兒童家庭予以精準幫扶。

  (二)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體系。地方政府要加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能力建設,將康復機構設置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鼓勵和支持多種形式舉辦康復機構,逐步建立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殘疾人康復中心為主體,醫療衛生單位為技術支撐,社會康復機構共同參與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體系。加強殘疾兒童康復專業人才隊伍和康復服務能力建設,搭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促進殘疾兒童康復事業發展。重視殘疾兒童家長的康復技術培訓和對家長的心理支持服務,提升殘疾兒童家庭康復能力和水準。

  (三)加強監督管理。地方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監督管理責任。政府有關部門和殘聯要完善監管制度,對救助對象、康復機構實行動態復核、動態監管。財政、審計等部門加強對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防止發生擠佔、挪用、套取等違紀違法現象。對出具虛假材料騙取康復救助資金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查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情況要定期向社會公開,充分接受社會監督,發現問題,及時查處。對績效評估未達到協議要求的康復機構,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達標的,取消其參與政府招投標資格或康復定點機構資格。

  (四)加強社會動員和政策宣傳。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讓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殘疾兒童康復。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到殘疾兒童康復服務中來,為殘疾兒童參與、融入社會生活創造良好的無障礙環境。

  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自2018年10月1日起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抓緊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組織實施。湖北省殘聯要會同相關部門督促指導各地做好貫徹落實各項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重大情況向湖北省政府報告。湖北省政府將適時組織專項督查。

  背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重視殘疾人健康,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康復服務”。

  200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意見》(中發〔2008〕7號)提出,“研究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2015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的意見》(國發〔2015〕7號)提出,“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逐步實現0-6歲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免費得到手術、輔助器具配置和康復訓練等服務”。

  2016年,《“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國發〔2016〕47號)提出,“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2017年,《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第二十六條規定,“國家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逐步實現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免費得到手術、輔助器具配置和康復訓練等服務”。

  2018年6月21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國發〔2018〕20號),規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自2018年10月1日起全面實施。”

  據此,省政府制定了《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

  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工作狀況

  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結果推算:湖北省0-10歲殘疾兒童約有10.5萬。

  兒童期是康復的黃金時期,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多數殘疾兒童能顯著改善功能,不僅可以減輕家庭經濟、精神負擔,更能正常上學就業,為社會作出積極貢獻。

  湖北省從2010年實施湖北省0-6歲貧困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工程,至2016年實現了對五類(聾兒、腦癱、智障、孤獨症、苯丙)0-6歲殘疾兒童的應救盡救,是全國較早開展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並較早實現了應救盡救的省份;每年救助兒童數從2000多人增至每年6000多人,救助標準從每人每年4000多元提高至每人每年1.58萬元;省級財政投入從每年1000多萬元增至每年5000多萬元(2016年起每年5117萬元)。

  工程得到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各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工程開始之初時任省委主要領導親自過問,省政府督查室多次督導;省衛生、民政、財政、計生、教育等部門密切配合。各地政府也將該工程列為當地的民生工程、福祉工程、為民辦實事工程。工程帶動了政府投入,各級財政都籌措落實了配套資金,並落實了醫療康復項目納入醫保的政策,促進了殘疾兒童康復保障政策的完善;基層殘聯建起了一批綜合康復服務機構,民營殘疾兒童康復機構蓬勃發展,並建立起一支康復人才隊伍,康復技術得到推廣與發展,促進了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體系建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省0-6歲殘疾兒童康復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受助殘疾兒童減輕了殘疾障礙和恢復了部分功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了殘疾的發生和發展,減輕了家庭和社會負擔。

  雖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我省殘疾兒童康復工作仍存在服務體系不健全,康復機構、康復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品質不高;服務理念滯後,規範化、專業化程度不高;標準規範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篩查、診斷、康復有效銜接不足;保障制度不完善,非醫療康復項目難以納入醫保,醫療康復項目補償有限;不少殘疾兒童家庭因殘致貧致困等問題。特別是6歲以後的殘疾兒童因為沒有項目的支持,很多原本得到改善的兒童放棄了進一步康復,導致已恢復的功能停滯或退縮。《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出臺將極大的改善上述問題,進一步保障殘疾兒童的健康與發展權益。

  《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政策解讀

  依據:一是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的意見》的精神和要求為基本依據。二是我省現有的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在起草救助制度時,根據國家救助意見進行對標檢查,原則上我省現有的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政策上沒有限制條件的,採用我省政策規定。例如,在“救助對象”的家庭狀況和經濟條件方面,我省現有救助政策未設此類限制條件,因此,起草的救助制度中採用我省現有救助政策的有關規定。三是全省基層已實施的相關救助政策,例如武漢市已實施0-14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黃石、孝感、荊州、仙桃等地也將救助年齡擴展至14歲。

  主要內容:包括指導思想、總體要求、主要內容、救助流程、工作要求等5個部分的內容。

  在救助對象方面,規定了年齡、類別和應具備的條件。與《意見》比,我省將救助對象界定為0-10歲,擴大了救助範圍,解決了6-10歲殘疾兒童的康復救助。同時,提出了有條件的地方可放寬救助對象年齡和救助範圍。

  在救助內容方面,規定為以減輕功能障礙、改善功能狀況、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參與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手術、康復訓練、輔助器具適配等基本康復服務,由地方政府確定具體救助服務項目。

  在救助標準方面,規定由地方政府根據本地實際確定具體標準,並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且確保不低於現有各類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和政策的標準。

  在救助方式和康復安置方面,要求由各地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明確具體救助方式和康復安置渠道。

  在政策銜接方面,要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要與公共衛生服務、義務教育、社會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政策相對接。

  在救助流程方面,規定了對殘疾兒童實施康復救助需按照自願申請、審核確定、實施救助、經費結算、檢查評估等工作流程。

  在工作要求方面,強調地方政府負責制,要加強組織領導,細化責任分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抓緊制定具體實施辦法,並組織實施。省殘聯將會同相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重大情況向省政府報告。

  《湖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亮點

  (一)強調要建立、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殘聯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格局,明確“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實行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制”。進一步明確了各個職能部門的職責。

  (二)救助對象方面:

  1.湖北省將符合年齡段的有康復需求的殘疾兒童全部納入救助範圍。

  2.湖北省救助對象界定為0-10歲,較國家規定擴大了救助對象年齡範圍。

  (三)救助內容:

  除提供手術、輔具、康復訓練外,強調教育、社會融合。0-6歲殘疾兒童以康復為主,7-10歲殘疾兒童以教育為主,康復為輔,強調依法保障殘疾兒童受教育的權利。

  (四)對救助經費的支出作出了具體規定,主要用於醫保報銷後個人負擔的醫療康復費用、在康復機構接受醫療、康復、教育、輔助器具、社會融合活動等服務産生的直接支出、適宜的殘疾兒童康復所需的普及型輔助器具、為控制致殘疾病需長期服用的特殊食品和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以外的藥品等5個方面。

  (五)強調家庭責任與對家長的支持。家長自願申請項目,自由選擇定點康復機構。同時,要加強對家長康復知識、適宜技術的培訓,以及給予家長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