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全國(全球華人)斑馬魚PI大會在漢舉行
原標題:第四屆全國(全球華人)斑馬魚PI大會在漢舉行 斑馬魚,幫助人類篩選藥物
花鳥魚蟲市場常見到一種小手指大小的觀賞魚,體側有5條延伸至尾部的水準藍色條紋,因而得名斑馬魚。這種小型熱帶淡水魚,原産印度東部和孟加拉國。這種玲瓏纖細的小魚,竟然會幫助人類篩選藥物。
10月12日,第四屆全國(全球華人)斑馬魚PI(實驗室主任)大會在武漢開幕。本屆大會是中國動物學會斑馬魚分會成立以來首次主辦的全國PI大會,有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美國等地的200多名學者參加。國際轉基因魚研究領域的開拓者朱作言院士、中國斑馬魚研究的領軍人物孟安明院士等專家學者出席。在為期3天的大會上,與會學者圍繞遺傳與發育、環境與健康等主題,報道斑馬魚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
斑馬魚其基因和人類相似度達87%,是開展生命科學、健康科學、環境科學研究的重要模式動物,素有“水中小白鼠”美譽。利用斑馬魚,可以研究生命科學的基礎問題,揭示胚胎和組織器官發育的分子機理;可以構建人類的各種疾病和腫瘤模型,建立藥物篩選和治療研究平臺;可以建立毒理學和水産育種學模型,研究和解決環境科學和農業科學的重大問題。相比小白鼠,它具有繁殖力強、發育迅速、胚胎透明、體外受精、體外發育等生物學特徵。同時,由於斑馬魚胚胎很小,可用數以千計的胚胎進行平行試驗,進行高通量的藥物篩選(同一時間平行檢測大批量的候選藥物),而用小鼠等試驗動物難以做到這一點。近20年來,以斑馬魚為實驗材料的研究發展迅速,研究總量擴展近20倍,斑馬魚已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僅次於小鼠的第二大脊椎模式動物。我國斑馬魚研究在近10年得到飛速發展,佔全球同類研究體量20%,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大斑馬魚研究大國。
全國斑馬魚PI大會是代表國內斑馬魚研究領域最高水準的學術會議,每兩年舉辦一屆,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承辦。位於武漢東湖邊的中科院水生所是我國淡水魚類生物學研究的權威機構,在這裡誕生了世界首例轉基因魚和體細胞克隆魚。2012年10月,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在水生所正式掛牌成立。目前,該中心已成為全球三大斑馬魚資源庫之一。
水生所研究員、國家斑馬魚資源中心主任、中國動物學會斑馬魚分會秘書長兼常務副理事長孫永華介紹:目前,以全國斑馬魚研究團隊的數量來看,武漢已排名前三位,成為全國斑馬魚研究重鎮,一定會吸引全球更多的斑馬魚研究科學家加入;希望能在武漢誕生出利用斑馬魚高通量篩選獲得的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産權的新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孫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