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東寶區來龍村探索新型土地流轉 土地存入合作社 “命根子”變“錢袋子”
金秋時節,緊鄰207國道復線的荊門市東寶區牌樓鎮來龍村一片繁忙。夕陽西下,52歲的村民吳太武開著三輪車,準備去曬場為合作社收稻穀。
吳太武家裏有4畝地,以前自己種,勞心費力,一年忙到頭也掙不了幾個錢。可自從把土地存入村土地合作社後,家庭年收入成倍增長。“2017年我家一畝地的土地流轉金就有700元,還有分紅和國家補助,再加上自己就近給企業和合作社幹活,收入還不錯!”吳太武笑著説。
來龍村地處荊門城區東郊,1354人,耕地面積1596畝。過去,來龍村依託區位優勢,以傳統蔬菜種植為主,但各自為戰,小打小鬧,收入不高。2012年,來龍村集體年收入不足6萬元。
如何讓土地效益最大化?2014年,來龍村探索出“村集體統一流轉、企業一體化打造、農戶參與經營”新模式。
“我們村資源少,只有在盤活土地上下功夫。”來龍村黨支部書記胡為義説。來龍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改變農戶直接流轉土地給村委會,村委會再租賃給企業的做法,村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讓村民把土地存入合作社,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通過合理劃分片區後,再由合作社向市場主體集中流轉土地,實現了流轉土地規範化、集約化、標準化經營。
“村集體對流轉對象進行把控,有利於主導産業的培育,加快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胡為義介紹,土地流轉不簡單停留在換人種地,而是確定流轉對象以現代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為主,流轉産業以果蔬種植、三産融合為主。
除了引進投資12億元的中南地區最大的彭墩農業綜合物流園,來龍村還引進了現代農業科技園、襄荊高速公路拌和廠等15個億元企業落戶。同時,來龍村積極推薦村民就近進入企業和合作社務工,賺取報酬。來龍村就近務工人員達到356人,年人均增加工資性收入8000元。“不用跟村民逐戶流轉,直接與土地股份合作社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還能就近招聘村民務工,這種模式方便又省事。”荊門辰龍花卉負責人李鵬飛表示,公司計劃在來龍村流轉土地600多畝。
目前,來龍村已經達到全域土地流轉,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共有流轉土地6800畝。通過土地租賃、土地入股及村集體“合資+土地”入股等方式,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200多萬元,年底村集體拿出部分收入給村民分紅。2017年,來龍村集體資産、資源、資金達1.5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萬元。
隨著村集體經濟的飛速發展,來龍村又在改善村民居住條件、建設美麗鄉村上做文章。在來龍村的雙龍萬人社區裏,一幢幢帶獨立車庫的小樓整齊排列,社區中央是一個小花園,花草搖曳、亭臺精緻,三三兩兩的村民領著蹣跚學步的孩子在亭中玩耍,老人們悠閒地聊天喝茶。村裏近三分之二的村民已經搬進新居,社區二期工程也在加緊建設中。“近幾年,來龍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好日子,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來龍村村民説起土地股份合作社,滿滿的獲得感。(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運濤 通訊員 孟亞利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