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踏平坎坷成大道——鶴峰縣從“五無”向“五土”的轉變

2018-11-01 11:56:28|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踏平坎坷成大道——鶴峰縣從“五無”向“五土”的轉變

圖為:鄔陽鄉小園村“脫貧之星”蔡宏召的有機茶園裏,10余名村民正幫忙採茶。

  無鐵路、無高速、無國道、無港口、無機場——地處鄂西南深山的鶴峰縣,曾被人稱為“五無縣”。“五無”,是窮鄉僻壤的代名詞。

  中國革命的紅土、民族文化的厚土、生態完好的凈土、資源富集的沃土、正在開發的熱土——而今,到過鶴峰的人,常用“五土”形容這塊待琢的璞玉,這顆深山的明珠。

  山還是那些山,人還是那些人。從“五無”的戲謔,到“五土”的誇讚,鶴峰經歷了怎樣的轉變?

  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山,拐過一道又一道急彎,10月中下旬,記者深入這個國家級貧困縣,探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帶來的深刻變化。

  “富饒的貧困”怎麼破

  ——交通破局,築牢發展大底盤

  鶴峰很“富”。鶴峰縣資源富集、物産豐富,是湖北省優質茶主産區、中國南方薇菜集散地和世界唯一的野生葛仙米産區、全國最大的箬葉産區和出口基地,水能資源蘊藏量100萬千瓦,頁巖氣資源量3000—5000億立方米,磷礦儲量11億噸,擁有5A級景區品質的旅遊資源5處、4A級的8處。

  鶴峰很窮。2014年初,鶴峰縣建檔立卡貧困村51個、貧困戶2.33萬戶7.15萬人。鶴峰縣農村戶籍人數19.84萬,貧困發生率達36%,是名副其實的國家級貧困縣。

  巍巍群山孕育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民俗文化,也阻擋了山裏人脫貧致富的腳步。鶴峰為山所困,交通是最大瓶頸。

  要想富,先修路。鶴峰向“富饒的貧困”宣戰,從改善交通破局。

  作為迄今不通高速的縣,修一條高速大通道併入全國大路網,是鶴峰人多年孜孜以求的夢想。可在崇山峻嶺之中開山劈嶺、架橋築路,談何容易!

  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進大山。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2015年12月18日,設計全長55公里、估算投資63億元的宣(恩)鶴(峰)高速公路正式開工。鶴峰人的“高速夢”指日可待。

  破除制約發展的瓶頸,既要打通高速大動脈,更要暢通大山深處的內循環。

  幾年前一個揪心的畫面,至今深深刻在恩施州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鶴峰縣委書記王小平的腦海裏。

  畫面拍攝的,是鶴峰縣最偏遠的村——漁山村,村民張凡英帶著兩個孩子坐索道“鐵籃子”穿越峽谷的情景。“鐵籃子”下,是500米深的峽谷。這條740米長的簡易索道,不僅是孩子們上學的必經之路,也是176戶村民進出大山的通道。“雲端求學”的照片一上網就引起廣泛關注,讓人痛感山區出行的艱難。

  王小平深受震撼。他動情地説:如果沒有一條高速路,如果沒有蛛網似的村組路,缺乏大通道和內循環,鶴峰的脫貧路、小康路,都將是“斷頭路”。

  一場以交通建設為重點的攻堅行動,在深山腹地鋪開。2015年以來,鶴峰縣統籌各類資金37.47億元,其中用於基礎設施13.4億元。鶴峰縣205個村全部修通水泥路,村村通了客運班車。10戶以上的自然村(組)全部通砂石路。

  “路修好了,脫貧就有了希望。”2016年10月,鶴峰縣最大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鑫龍茶業公司將加工廠建到了漁山村。家門口有了茶廠,村民種茶的熱情高漲,2017年春茶收入超過120萬元。

  “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9834元,2018年將超過1萬元。”村支部書記饒以明喜滋滋地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安全飲水工程、寬頻進村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易地搬遷工程……隨著一系列扶貧基礎性工程實施,鶴峰脫貧的“底盤”越築越牢。

  穩定脫貧靠什麼

  ——産業扶貧,夯實脫貧致富路

  産業是脫貧之基、致富之源。沒有産業帶動,群眾很難脫貧;缺乏可持續的産業支撐,穩定脫貧難以實現。

  鶴峰地處北緯30°,是優質茶産區“黃金緯度帶”,群眾自古就有種茶的傳統。推進産業扶貧,縣委、縣政府把目光聚焦到茶葉上。

  10月19日,秋雨濛濛,鶴峰縣走馬鎮木耳山萬畝茶園,一壟壟茶樹依山就勢綿延逶迤,如綠浪起伏,似萬頃碧波。

  木耳山萬畝茶園是該縣鑫農茶業公司租賃荒山,歷經數年開荒建成。在當地政府支持下,鑫農公司先後將大山深處一方水土不能養活一方人的68戶貧困戶338人搬遷到這裡,探索出了“公司+基地+移民戶”的産業扶貧新模式。

  55歲的搬遷戶彭柏林,夫妻二人靠承包經營管理20畝茶園,今年收入超過10萬元。“他剛考了駕照,還買了一輛新款大眾牌轎車,日子過得好得很!”鄰居指著停在樓前的新車告訴記者。

  木耳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柏芝介紹,靠經營管理茶園和服務生態旅遊觀光,包括彭柏林在內的68戶貧困戶全部住上了新樓房,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走上了小康之路。

  “木耳山茶園,是鶴峰堅定不移推進茶産業扶貧的典範之作。”鶴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扶貧攻堅辦主任陶擁政説。

  經過連續幾年培育,鶴峰縣茶園總面積達到35萬畝,鶴峰縣9個鄉鎮184個村産茶,茶葉加工廠1170家,茶農3.5萬戶,從業人員14萬人。茶葉産業已成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的第一産業。

  “一葉”興旺百業興。鶴峰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建“中國有機茶第一縣”為抓手,持續提升以“四葉一畜”(茶葉、煙葉、箬葉、蔬菜和畜牧業)為主的特色扶貧産業。

  壯基地塊頭。鶴峰縣“四葉一畜”特色農産品基地面積達到157萬畝,農村居民人均7.9畝,覆蓋89%的貧困戶。

  揚企業龍頭。激勵引導鶴峰縣256家企業、259家專業合作社、100家家庭農場參與脫貧攻堅,帶動15815戶貧困戶年人均增收千元以上。

  引金融活水。開發“金財扶貧貸”“金財高山致富貸”“金財福企貸”等系列産品,累計投放扶貧貼息貸款3.74億元。

  拓電商新路。探索“農村電商+精準扶貧”新路子,建成1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5個電商體驗中心和164個村級電商網點,2017年鶴峰縣電子商務交易額4.18億元,帶動2.4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736元。

  企業到村,産業到戶,就業到人。鶴峰縣特色産業收入佔到農民收入的85%。

  産業扶貧,夯實了鶴峰穩定脫貧之路,更鋪就邁向全面小康的康莊大道。

  內生動力從何來

  ——精神扶貧,激發幹事創業精氣神

  深秋時節,層林盡染。距鶴峰縣城60公里的鄔陽鄉小園村,滿山茶園綠意盎然。41歲的蔡宏召與妻子穿梭在茶壟間,給茶樹修枝除草。

  “2018年茶葉收入超過10萬元。”蔡宏召樂呵呵地告訴記者,精氣神十足。

  可4年前,蔡宏召還是個垂頭喪氣的窮漢子。“那時候,母親生病,兩個娃上學,家裏揭不開鍋,幾畝茶園險些拋荒。”

  “同是男人,論個頭和力氣不比他們差,為啥上臺的不是我?”2014年,小園村組織“最美家庭”評選會,鄰居們紛紛上臺講脫貧致富故事,坐在台下的蔡宏召感到無地自容。

  自此,蔡宏召夫妻倆不再懶散,起早貪黑精心侍弄6畝茶園。普通茶園轉成有機茶園,需要3年時間。2014年,蔡宏召的茶葉收入只有6000余元。2015年增加到2.6萬元,2016年達到3.8萬元。2017年,他的茶園成功通過有機認證,茶葉收購價比普通茶葉高出5倍,收入一下攀升到9.1萬元。

  自己脫貧不説,蔡宏召還積極帶動貧困戶致富。兩年間,他手把手教會20多位村民掌握有機茶的種植和採摘方法。

  2017年底,蔡宏召被評為“最美家庭”。他揚眉吐氣,把牌匾高挂在門楣上。2018年2月,他又被評為“脫貧之星”,並在鶴峰縣脫貧攻堅推進會上作了交流發言。

  “貧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等靠要,整天戴著貧困戶的帽子睡大覺!”蔡宏召的現身説法,贏得熱烈掌聲。

  從垂頭喪氣的窮漢子,變身意氣風發的“脫貧之星”,蔡宏召只是鶴峰縣推進精神扶貧涌現出來的群星中的一顆。

  曾幾何時,鶴峰農村整酒成風,抹牌賭博成了生財之道,好逸惡勞被當成時尚,貧困戶“吃救濟”“等靠要”思想嚴重。

  人無精神不立。精準扶貧,物質上的幫扶只能治標,精神上的扶貧才能治本。從2014年開始,鶴峰縣實施全民素質提升工程,開展“最美鶴峰人”“最美家庭”“最美鄉村(社區)”評選,對評上的脫貧典型,縣裏從創業、教育、醫療、住房、信貸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扶持和激勵,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

  5年來,鶴峰縣共評選出“最美鶴峰人”50人、“最美家庭”50戶、“最美鄉村(社區)”15個,其中貧困戶19人、貧困家庭21戶、脫貧示範村3個。同時,鶴峰縣每年評選“我脫貧我光榮”示範戶500戶、“我致富我光榮”示範戶80戶。

  群星閃耀,榜樣帶動。“脫貧光榮,爭貧可恥”的理念在鶴峰深入人心,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成為一種自覺,“脫貧不等不靠,致富敢闖敢冒”的自強奮鬥蔚然成風。

  鶴舞群峰武陵動,脫貧致富會有時。鶴峰摘掉的將是“國貧縣”的帽子,升騰的是幹事創業的激情!(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黃俊華 黎海濱 通訊員 汪正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