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黃石:從資源枯竭“破繭”轉型

2018-11-21 09:46:46|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湖北黃石:從資源枯竭“破繭”轉型

圖為:黃石,半城山色半城湖。(湖北日報通訊員 王劍 攝)

  “顏值逆天,黃石美得越來越認不出了!”

  剛剛落幕的湖北省運會,前來助陣的嘉賓紛紛讚嘆;眾多新媒體上,黃石亦是“圈粉”無數。

  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昔日的礦冶之城,如今碧水藍天、山明水秀,如詩似畫。

  這絕不是剎那芳華,而是一座城市歷經40年改革開放,不負韶光,鏗鏘綻放。

  轉型發展,則是潑墨繪就這座美麗大城蝶變的如椽大筆。

  從“環磁湖”邁向“環大冶湖”

  半城山色半城湖。車遊黃石,美景連連,獨繞不出“湖”。磁湖溫柔恬靜,獨具靈韻;大冶湖湖光疊翠,水色漣艷。

  襟江懷湖,依山傍水。黃石的城市發展離不開“水”。

  60多年來,由建市之初狹窄逼仄的沿江地帶,逐漸向沿磁湖區域拉伸,實現沿江開發、環磁湖發展的兩次跨越。

  但,這仍沒有解決黃石城市發展空間不足的問題,無法滿足黃石跨越式發展的需求。

  大冶與黃石市區間,橫亙著綿延20余公里的黃荊山脈;陽新與黃石市區間,隔著煙波浩渺的大冶湖。

  黃石發展需要更廣袤合理的空間。黃石市委、市政府反復論證,在大冶湖區域規劃建設一座450平方公里的生態新城。

  2013年夏天,屢受空間不足制約的黃石,邁出跨越大步——越過黃荊山,挺進大冶湖,從“環磁湖時代”走向“環大冶湖時代”。

  大冶湖生態新區是黃石復興的著力點,標誌著傳統工業老城向現代生態文明新城邁進。

  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規模。

  曾幾何時,這裡荒草叢生、淤泥遍地;而今,成了黃石“最美客廳”“城市綠心”。

  目前,投資180億元的大冶湖生態核心區已經建成。月亮山隧道、筠山隧道、大冶湖特大橋,這“兩隧一橋”和黃陽一級公路一起,將黃石城區、大冶市、陽新縣連為一體,構建了黃石全域“半小時經濟圈”。

  放眼望去,園博園、礦博園、奧體公園鱗次櫛比,生態館、地質博物館、城市綜合館巍然屹立,市民中心、鄂東醫療中心、社會福利中心拔地而起……

  待看“雙葉映湖蝶舞湖城”,一幅美輪美奐的新城畫卷,正在黃石軸展雲開。

  從“光灰城市”到最美工業城

  磁湖岸邊千絲垂柳,綠意盎然,近水一望,湖底的沙石水草盡入眼底。

  散步在磁湖岸邊的市民,紛紛拿出手機拍攝。

  徜徉在如今的黃石,第一感覺就是:乾淨漂亮。

  過去,不少居民的城市記憶是濃濃的灰色:冒著黑煙的高聳煙囪,“白襯衣不敢穿”“桌子剛抹過轉眼又是一層灰”,“光灰城市”的戲謔中帶著無奈。

  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2013年9月,黃石確立了“生態立市、産業強市”戰略,打破“資源詛咒”,換綠色發展之道。

  破污染之源,立生態之旗。先後否決了硅灰石、煉焦等100余個項目,對一大批污染大、能耗高的項目“端茶送客”;年投入近百億元資金,修復治理轄區內327個開山塘口、5萬多公頃石漠化荒地,撫平生態傷痕。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把長江生態保護放在壓倒性位置,僅用2個月時間拆除沿江123個非法碼頭,關閉131家露天採石場,關停沿江、環大冶湖等重點發展區域80%以上礦山。

  天更藍、水更綠、城更美,讓綠色沁潤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和日常的生活細節——

  新冶鋼,不再“燕過染灰”,20隻黑天鵝怡然于排水池中;東貝公司,廠前的廢水池中,則嬉戲著五顏六色的金魚。

  黃石礦山公園裏,面積達108萬平方米的“亞洲第一天坑”,變身國家4A景區;大冶鐵礦366萬平方米的復墾基地上遍植槐樹,每到四五月間,漫山槐花盛開,創造了“石頭上開花”的奇跡。

  從工業遺址出發,黃石人把目光投向工業旅遊,催生城市發展新動能。

  別出心裁的黃石人,又把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漢冶萍煤鐵廠舊址、華新水泥廠舊址等,讓鐵軌線把這些工業景點串珠成線。人們坐上火車遊黃石,在時光穿梭間欣賞工業文明的燦爛之花。

  黃石,這個百年礦冶之城,把“光灰城市”的帽子拋進長江,挂上了“最美工業旅遊城市”的新名片。

  從資源枯竭到創新活力之城

  黃石,因礦而興、因礦設市。

  然而,長期的採礦冶煉,造成了千瘡百孔的生態創傷,資源的枯竭也給城市的發展蒙上一層陰影。

  轉型,一直是這座城市的探索和實踐。

  “穿新鞋、走綠道”。近年來,黃石推動發展從高碳向低碳、從黑色向綠色、從製造向創造轉變,轉型發展有新理念,用綠色指揮棒引領了城市轉型之路。

  跳出資源找出路,探索“資源+”新模式,“老工業”換上“新馬達”——

  黃石上達電子,每天有9000片柔性電路板從生産車間,發往全球最大智慧手機液晶屏廠商京東方。

  依託高品位銅礦的資源優勢,通過産業鏈招商,上達電子、欣興電子、定穎電子等一大批龍頭企業相繼落戶,黃石實現年産柔性電路板2000萬平方米産業規模,成為繼深圳、昆山之後全國第三大PCB産業聚集區。

  電子信息産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讓決策者有了更強的信心和定力,也有了更高的遠見——

  2018年7月12日,黃石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進一步明確:要始終遵循高品質發展的基本原則,堅持創新驅動,全域一體發展,走品質內涵之路,提升城市綜合實力。9月19日,黃石召開全市動員大會,吹響打造創新活力之城、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的衝鋒號角:到2025年,建成長江中游同類城市最具創新活力之城。

  黃石市委書記董衛民表示,始終把創新作為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突出抓好創新鏈、産業鏈、價值鏈“三鏈融合”,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創新,讓黃石煥發出了全新的活力。

  一組數據為此寫下注腳:近5年來,黃石高新技術産業佔工業比重提升了12個百分點;上市掛牌企業103家,市場主體達到16萬戶。已經形成服裝、模具、化工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汽車零部件等7個省級重點成長型産業集群。50個産品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大冶勁酒、東貝製冷壓縮機等20個産品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陶忠輝 通訊員 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