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記“土專家”信恒均:手、腦、心並用的維修工匠

2018-11-28 12:35:4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王高飛

  原標題:“土專家”信恒均23年改造46件機械設備,11項成果被推廣應用。同事説——“他一動腦筋,我們就省力了” 

記“土專家”信恒均:手、腦、心並用的維修工匠

圖為:11月26日,信恒均檢修鐵路設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11月21日,夜裏11點半,宜昌東站背後的機修車間裏,“叮叮咣咣”的敲打聲再次響起。

  白熾燈下,46歲的信恒均瞇著雙眼,盯著一個零件凸起的部分,仔細敲擊打磨。

  “信工長,又來加班啊。”“不是加班,在家閒著也沒事,就過來搗鼓搗鼓。”

  白天,他看見工人修剪鐵路線兩邊的樹枝很辛苦,就琢磨著能不能製作個機器,幫大夥兒省點力。

  “愛操心”的勁頭一上來,信恒均又要幹個通宵了。23年來,他一向如此。

  “問題沒有解決好,不輕言放棄”

  在武漢鐵路局荊門橋工段宜昌東線路車間,機械化維修工區副工長信恒均被稱為“土專家”。

  大夥開玩笑説,信工長搞發明,是在幫大家“偷懶”,特別是“運砟神器”,省了大力氣。

  這是一個4個車輪、5塊鐵板組成的微型敞口廂體,寬度與鐵軌契合,前後左右及底部鐵板可以活動。挖掘機把道砟裝入廂體,推到換填地點,打開鐵板,道砟便會自動填滿路基。

  以往,鐵路換填路基,一次作業3個小時,靠100個人手工搬運,500筐石頭只能填鋪25米長的鋼軌軌底,但用信恒均發明的“運砟神器”,只需30人就可輕鬆填鋪60米。工人都説,“他一動腦筋,我們就省力了”。

  在信恒均的工作間裏,像這樣的“土發明”,還有好幾十種。

  測量道岔3條軌道的心軌降低值,以往使用的工具要手動操作3個尺規,讀數慢、精度低。信恒均將兩端的尺規固定,中間的尺規加裝電子錶頭,不僅測得更快,還測得更準。

  軌道螺帽風吹日曬,外側棱角日漸磨平,專用扳手夾不緊,拆卸困難。信恒均用自行車鏈條加鋼管製成新式扳手,用鏈條將螺帽緊緊勒住,便可輕鬆卸下。

  在這些“土發明”裏,信恒均最得意的是道岔翼軌打磨機。傳統的打磨機,只能打磨鋼軌表面,無法觸及側面,若購進專用的翼軌打磨機,一台就需要12萬元。信恒均反復琢磨,將普通砂輪片改造成特殊形狀,加裝在傳統打磨機上,可調整方向和角度,180度打磨毫不費力,成本還不到5000元。

  據統計,23年來,信恒均改造鐵路養護機械設備46件,11項成果被推廣應用,為鐵路養護節約200多萬元成本、5000多個工時。

  “我不算聰明,只是喜歡琢磨,問題沒有解決好不會輕言放棄。”信恒均坦言,鐵路養護是個複雜系統,兩根鋼軌下大有文章可做。列車開行得越久,需要改進的問題也就越多,“但我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

  “手、腦、心並用,才是工匠”

  其實,23年來,搞發明只是信恒均的“業餘愛好”,維修機械設備才是他的主業。

  信恒均所在的工段擔任漢宜、宜萬線259公里正線、108條股道、266組道岔的維修保養任務,擁有各種類型衝擊鎬60台、螺絲鬆緊機30台、內燃搗鼓機8台、發電機25台等。

  為了讓這些機械設備保持正常運轉,信恒均沒休過一次年假,日均維修機器10余臺次,春運高峰每天要修理60余臺次。

  常年與機械、機油、油漆打交道,每天把幾十公斤重的“鐵疙瘩”搬來挪去,信恒均的手掌佈滿老繭,細小的傷口一層疊一層。面對這些難以完全癒合的小傷口,信恒均笑稱自己皮膚很好,傷口洗一下、擦一下就沒事了。

  “鐵路日夜川流不息,隨時可能出問題,必須24小時待命。機械設備是大夥兒的武器,出了問題就得儘快修好。”信恒均説,鐵路養護不能干擾火車正常開行,只能在“天窗時段”爭分奪秒地進行。因此,改造機械設備,提升作業效率,是他搞發明的動力。

  “信恒均搞發明,是在給大夥兒搶時間。”荊門橋工段工會主席張啟雲表示,鐵路線上,愛崗敬業的維修工為數不少,信恒均之所以出類拔萃,關鍵在於他比別人多走了一步,多想了一層,“態度決定了高度”。

  在信恒均的工作筆記上,記者看到這樣一段感言:“用心做事,那是工人;用手和腦做事,那是工程師;只有手、腦、心並用,那才是工匠。”(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鄧偉 通訊員 曹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