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謀”一葉——隨州曾都千年銀杏谷的成長傳奇
圖為:初冬,隨州市銀杏谷308株千年銀杏樹的金色葉片慢慢離開枝頭,遊客在銀杏谷感受千年銀杏的魅力。(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攝)
一谷金黃,層林盡染。11月21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來到隨州曾都千年銀杏谷,眼見遊客紛至遝來。微風拂過,黃澄澄葉兒輕飄,令人流連。“2018年旅遊高峰期,景區已接待遊客36萬人次,門票收入突破1000萬元。”景區負責人劉康龍説。
銀杏葉為媒,美景引得央媒至
“最美不過夕陽紅……”洛陽鎮龔店村百年銀杏樹下,來自湖北知青藝術團的遊客拉起手風琴,高歌《夕陽紅》。央視二套《生財有道》欄目組現場採訪了幾位遊客,遊客羅漢明説:“久居鬧市,來到這裡,空氣甜潤,景色如詩,不由自主地唱起來了。”“這幾天,央視記者在景區採訪。”玉龍旅遊集團副總經理吳峰介紹,這裡定植銀杏樹520多萬株,百年以上古銀杏樹達17000多株,五百年以上古銀杏樹有7000多株,千年以上古銀杏樹308株,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銀杏群落之一。公司投資1.9億元,融入百年老石磨、千年銀杏谷、萬年黃緣龜、億年霸王龍等長壽元素,向康養旅遊目的地邁進。
童話詩景、清幽小院、鄉土美食……央視記者拍攝下景區美景和遊人如織的畫面。新華社記者也來到景區,除了航拍美景之外,還進農家訪農戶,聽他們講述身邊的變化。
永興村民王鳳平的老屋就在景區石磨博物館的位置,2012年,核心景區內的52戶村民的老房子被全部拆除,另在景區對面還建徽派新居。“以前是5間瓦房,現在住上了兩層的樓房,家用電器一應俱全。”王鳳平講,以前,他們或在家種地,或外出務工。景區開發後,丈夫張文正承包了景區的保潔和園林管理工作,常年聘請5個民工、旺季時10個人幫忙打理,每年純收入3萬多元。她則在景區客房部工作,每年有2萬元收入。
在永興村主任胡享艮看來,銀杏谷開發讓村民吃上旅遊飯。沒開發前,全村有900多人在外打工。開發後,300多人回來從事與景區有關的工作。“以文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曾都區外事僑務旅遊局長陳林坦言,全區以“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為抓手,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旅遊項目開發。
白果樹魅力大,影視頻頻入畫來
初冬暖陽,熠熠生輝,景區廣場上一條寬闊的通道上,一對青年男女面朝五老樹,邊走邊聊。攝像機平移著推來推去,一個大話筒被高高舉過頭頂。11月9日,電視劇《界線》劇組來到千年銀杏谷拍攝取景,遊客紛紛拿起手機相機,聚焦劇組拍攝現場。
曾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合意告訴記者,2009年,電影《鳳舞天下》在這裡取景;2010年,電視劇《阿丕書記》在這裡取景;2012年,電影《刺客聶隱娘》慕名而至。
影視劇組何以扎堆銀杏谷?劉康龍認為,景區古銀杏樹連接成片,是不可複製的獨特資源。景區周邊有3條高速公路,劇組進駐景區便捷通暢。
“備了一桌菜,來了3桌客。”洛陽鎮幹部陳家遠回憶説,2013年11月16日至17日,雙休日,來自省內外的4萬餘名遊客一下子把景區及沿途擠爆了,進出景區道路一度癱瘓,大批遊客不得不下車步行,不少遊客在洛陽鎮區被勸導折返。“活了這大年紀,還從沒見過有這麼多人來到我們這個小山村,沒想到白果樹(銀杏樹)有這麼大的魅力。”80多歲的永興村村民劉大勳説。
2014年以來,曾都區籌集1.8億元,打通集鎮東外環和景區快速通道,遊客可不通過集鎮直接到達主景區。7個停車場可容納2230輛車,3個遊客服務中心迎賓,徹底解決旅遊高峰期擁堵問題。2018年,曾都區又投資3300萬元,對部分路段降坡拉直。
聞名海內外,景色如詩人如潮
11月17日,濛濛細雨添詩意,來自港九紡織染業職工總會的200名遊客一進入銀杏谷主景區,就被眼前的美景吸引,紛紛拍照。“我們第一次看到像隨州這麼古老、這麼集中的古銀杏群落。”工會秘書長周兆康説,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讓香港和內地的聯繫更加緊密,往來也更加方便。此次,他們從香港乘坐高鐵來到湖北隨州,一睹美麗中國隨州版的芳容。
世界銀杏看中國,中國銀杏看隨州。12年前,這片古銀杏“養在深山人未識”。2007年9月,隨州市舉辦首屆銀杏文化旅遊節後,這片古銀杏才逐步被認知與開發。10多年來,經過市、區、鎮和玉龍旅遊集團聯手打造,這片古銀杏群落,讓許多國外遊客漂洋過海來欣賞。
據介紹,2016年以來,隨州市外事僑務旅遊局與湖北嘉程國旅等專業機構合作,加大了在港澳臺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宣傳推介,使隨州文化旅遊的國際知名度進一步提升。
據統計,在2018年的銀杏旅遊旺季期間,景區已接待來自俄羅斯、德國、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遊客4500人次,預計還有1000多人的境外旅遊團隊將來到隨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包東喜 通訊員 余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