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襄城“旅遊+”四方遊客誇

2018-12-10 10:04:39|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襄城“旅遊+”四方遊客誇

圖為:彰顯歷史厚重感的臨漢門。

  夜幕初降,挂著陜西、山西,或山東、河南牌照的旅遊巴士攜帶一路風塵,停在襄陽市襄城區臨漢門停車場。遊客下車,先是驚嘆“一江碧水穿城過”的氣勢,接著感嘆襄陽古城墻的歷史厚重,穿過臨漢門進入北街,又被繁華熱鬧的倣古街吸引,隨即沉浸在歷史和現代相融的阡陌街區裏……

  12月6日,襄城區旅遊局郭開慶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2018年夏季開始,這種白天在外地看景,然後風馳電掣趕往襄陽過夜的遊客大幅增加。襄城區通過“旅遊+”,2018年遊客將突破125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30億元,均比2017年同期增加三成。

  “+歷史”,凸顯古城的厚重

  12月6日晚,北風裹挾著雨絲,有些寒冷,來自河南開封的遊客陳先生卻興奮地對著襄陽古城夜景照個不停。陳先生説,他這次來,是想體驗同為歷史文化名城的襄陽和開封的不同。

  “山水觀形勝,襄陽美會稽”。襄陽古城位於襄城區,描寫古襄陽的詩句難以勝數,2800多年的滄桑歷史,讓這裡顯得厚重和神秘。楚文化、漢文化和三國文化在這裡交織。襄城的街巷和山水間,歷史和典故俯拾皆是。但是,為實現“城中景”向“景中城”的轉變,通過全域大旅遊轉變城市旅遊形象,2016年開始,襄城拉開“一城三線四大旅遊區”旅遊框架。“一城”指襄陽古城,“三線”指東線峴山臨江文化旅遊區,中線襄南大道沿線景區,西線303省道沿線等;四大旅遊區指襄陽古城、隆中風景區、峴山旅遊集群、尹集鄉村休閒區等,包括3個4A級和3個3A級景區。

  在硬體建設方面,襄城區完善古城、峴山等旅遊標牌89處,完成旅遊廁所提升改造60多處,建設完成古隆中景區遊客集散中心,峴山、習家池旅遊集散中心,開通了火車站至隆中景區、米公祠至唐城、習家池城市公交旅遊專線。軟體方面,該區全力打造三國文化旅遊品牌,圍繞品牌建設,該區舉辦三國文化研討會,精心打造三國文化旅遊主題線路。該區在線上線下開展全方位宣傳推介,提升襄城旅遊品質和認知度。他們還組織旅行社,加大推介和跨區域合作力度,通過“旅遊+歷史”,讓遊客在遊和玩中尋找、體味歷史。

  據介紹,為增強歷史厚重的體驗,襄城區加大力度推進古城改造:背街小巷改造的同時,同步還原小巷故事,讓歷史活起來;整合習家池、峴首山、谷隱寺資源,整合古隆中、黃家灣、廣德寺資源等,擴大歷史遺存集群效應,增加遊客體驗度。

  “+運動”,穿越時空的激情

  12月7日,佳沃單車俱樂部理事長竇明爭在微信群發佈信息:“因天氣原因,本週六在峴山綠道騎行。”俱樂部位於襄城區濱江大道長虹大橋附近,襄城這邊有3家單車俱樂部(車行)。竇明爭介紹,他們天晴的時候遠足,若天氣情況不是太好,就在綠道騎行。

  峴山綠道長近40公里,將峴山周邊的中華紫薇園、唐城、谷隱寺、習家池、峴山文化廣場5大景區進行串聯,不僅是城市的天然氧吧,也是城市森林公園、市民郊遊的理想之地。古詩吟哦襄陽古城“十里青山半入城”中的羊祜山、扁山、虎頭山、真武山等即由綠道一線串珠。

  據介紹,“旅遊+運動”是遊客在襄城的另一種體驗。千山腳下,2013年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簡稱“FSC大賽”)落戶,每年一屆。今年10月9日開幕的比賽,歷時5天吸引來自全國66所大學車隊參賽。該項比賽是一項由高等院校汽車工程或相關專業在校生組隊參加的汽車設計、製造與使用的比賽。參賽車隊按照賽事規則和標準,在一年內,自行設計、製造出一輛四輪外置的小型單座休閒賽車,最終選派選手駕駛賽車參加比賽。有關旅遊專家稱,襄陽賽場緊鄰高速公路出入口,方便喜愛運動的年輕人出行。年輕人的參與,培育了更多的潛在旅遊群體。

  10月底,襄陽舉辦襄陽馬拉松,跑者體驗到了襄城現代繁盛與古代遺存的融合,而通過央視直播,觀眾看到了運動在古城的魅力。

  “+娛樂”,回味詩畫意境

  據來自山西遊客張世文介紹,吸引他們的還有這裡獨具特色的夜遊項目。郭開慶稱,這就是襄城諸景區近兩年興盛起來的“旅遊+娛樂”項目。

  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妖貓傳》,以襄城南郊唐城為拍攝地。2017年底,隨著該劇的票房大賣,唐城成為粉絲的尋訪地。為增強景區的持久影響力和遊客更豐富的體驗感,2018年7月中旬,唐城推出大型嵌入行進式全景秀《盛世唐城之大唐倚夢》,以“尋盛世夢遊夜唐城”為活動主題,近400名專業演員以40萬平方米的倣唐建築群為全景式舞臺背景,全景式演繹夢回大唐,遊客置身其中,體驗穿越千年的盛世情景。

  在此之前的2016年,大型實景影像話劇《草廬·諸葛亮》在古隆中草廬劇場上演。該劇採用現代多媒體影像技術和先鋒話劇交叉融合的形式,重現三顧茅廬、踏雪尋才、黃月英入嫁等多段三國歷史。該劇以每週3次的頻次吸引孔明粉絲前往追劇。

  據介紹,夜間項目在襄城景區已多點推出。位於襄城西南尹集鄉姚庵村的牡丹園,成為房車露營目的地;漢江遊船江中漫遊,古城輪廓以或隱或現的山體為背景,讓身處異鄉的遊客流連、回味。(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姜遠海 通訊員曾忠保 張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