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鄂州:精雕細琢築夢“一生之城”

2018-12-20 13:00:22|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湖北鄂州:精雕細琢築夢“一生之城”

圖為:鄂州濱江公園遠眺。 (視界網 范修海 攝)

  一座城,如果你願終老於此,它該是什麼樣?

  在這裡,襟山帶水,草長樹茂,鳥語花香,街巷整潔,交通有序;在這裡,從出生、上學、就業再到就醫、養老,均無後顧之憂;在這裡,既有田園休閒的舒適時光,也有都市生活的豐富多彩……

  改革開放40年,建市發展35載,鄂州敢為人先,孜孜以求,城鄉發展從“統籌”到“一體化”,再到“融合”。在將“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一攬入懷後,鄂州人繼續精雕細琢,鍥而不捨打造“一生之城”。

  隨著亞洲第一的專業貨運機場建設進程加快,鄂州這座千年古城正迎來發展窗口期。市委書記王立説,要破解城市快速發展與宜居之間的矛盾,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著眼于基層基礎,著力於常態長效,完善城市執法體制,強化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湖北鄂州:精雕細琢築夢“一生之城”

圖為:志願者定期到鄂州火車站義務做清潔。(鄂州日報供圖)

  從“臟亂差”到“潔凈美”

  陳立遠在楊灣社區住了十幾年,一度難以忍受這裡的臟亂差,幾年前就想賣掉楊灣的房子,搬入城南的新房。

  2017年鄂州市開展最美社區建設示範,“老大難”的楊灣社區被列其中。事實上,楊灣社區周邊的自然環境並不差,“臟亂差”緣于配套設施退化。結合實際,社區黨委提出了集環境整治、文體設施為一體的綜合治理思路:對廢棄場地和泥巴地硬化再利用,拆除違建亭棚,點亮路燈。

  不到一年間,小區裏佔道的亭棚、檯球室不見蹤影,閒置空間改建成黨員群眾服務中心,成為居民學習娛樂的去處。家門口的變化,讓陳立遠打消了搬家念頭。他説,每天清晨出門,可以在綠意盎然的小區快走、慢跑,週末還可約上好友到活動中心下棋、練書法。

  然而,有了安逸,有了美景,有了清新的空氣,人們就願意把家安到小城來嗎?鄂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院院長秦宏志説,現在“城市病”已很重,人們卻仍然往大城市擠,為什麼?是因為許多小城市雖然好,但城市功能不足,服務品質不高,這個短板必須要補齊。

  宜居,對交通秩序當然有更高的追求。2018年以來,鄂州實施“緩堵保暢”工程,著力解決令市民煩心的擁堵問題。以前,在鳳凰路與濱湖北路交匯處,曾矗立著標誌鄂州入選歷史文化旅遊名城的雕塑,是當地人迎客的驕傲,但隨著車輛增多,每天上下班的擁堵成了常態,甚至大小事故不斷。為此,鄂州市政工程管理中心決定將“馬超龍雀”雕塑挪移,新建地下通道,騰出主幹道,實現人車合理分流。

  較長一段時間,葛店開發區面臨“白天工作忙、晚上無處去”的尷尬。如今,投資109億元的城市功能項目和投資135億元的城市基礎設施項目正集中開工,優質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文化資源和商業資源將匯集於此,滿足不同層次人才的各類需求。

  眼下,鄂州“三大中心”即文化中心、體育中心、會展中心正在建設中,總投資32.79億元,這是市民們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

  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對,就是這個感覺,接著往下走……”落駕坪社區活動室裏,61歲的程剛眼睛微閉,正陶醉在悠揚的樂曲中。

  和程剛一樣癡迷音樂的,還有高嘉、許凱等老人。他們每逢週四在一起排練,把身邊好人好事寫進歌詞,不定期在各個社區舞臺演出。

  近年來,落駕坪社區與當地企業聯合辦老年大學,為轄區老人提供學習、娛樂場所,豐富精神生活。截至目前,老年大學已有200多位學員,他們不僅自娛自樂,還自覺參與到社區建設中。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他們不僅當志願者,還倡議號召更多居民加入到建設美麗家園的隊伍中。周剛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住在鄂鋼小區,退休後主動參與小區美化改造。在他的感召下,許多鄰居加入進來。

  為探索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治服務,古樓街道飛鵝社區爭取到鄂州市財政30萬元啟動資金。社區5名年近70歲的老黨員當上了志願者,配合業主委員會開展工作,在小區事務處理、環境保潔及矛盾糾紛調處等方面發揮了“領頭雁”作用。

  積小善,成大美。“我在這裡生活了幾十年,對小區有很深的感情,看到環境變得整潔,綠化面積開闊,文化活動室、健身場所等一應俱全,大家住得舒心,再苦再累也覺得值!”小區業主委員會負責人劉海春説。

  華容區針對志願者管理提出“儲時激勵”方案,規定以服務時間獲得積分,憑證兌獎,樹立榜樣。同時,不定期組織志願者進行業務培訓,提升服務能力。

  “他們的堅持,讓時間變得更有價值,但這個價值不是物質層面的,而是文明生活的潛移默化。”華容區區委書記姜飛輪説:“越來越多的市民在工作之餘,走出家庭,傳播文明,溫暖社會。”

  一個人影響一群人,一群人影響一座城。目前,鄂州註冊志願者達12萬餘人,佔鄂州市總人口的13%,先後涌現出“華容大姐”等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服務品牌。

  從全局規劃到精細治理

  “給人以便利,給人以溫度,給人以歸宿。”無論新城建設,還是舊城改造,鄂州決策者都圍繞“人”下足了功夫。

  12月6日晚,鄂州市委書記王立、代市長劉海軍分別帶隊走進社區,入門訪戶,答疑解惑,同時聽取他們對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此次夜訪,從側面反映了鄂州城市治理思路的變化:由過去單一追求城市建設規模,轉向“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優化人居環境”。立足市情,鄂州今年以來對準文明城市創建測評體系中的弱項,做到兩手抓:一手做大民生蛋糕,普遍提升民生福祉;一手從民生關切處著力,精準完善公共服務保障。

  早從年初起,鄂州市即實施“40工程”:在擦亮40個老舊小區“面子”的基礎上,相應提升“裏子”的內涵。“前期整治是做減法,重點拆違,然後做加法,以凈化、綠化、亮化及管線、安防等基礎設施改善為主要內容。”鄂州市城管局局長黃開勝説。

  民生跟著“民聲”走。自11月起,鄂州市對300多個重要測評點進行跟蹤,對照高於國家測評體系的自製標準輪番“挑刺”,並責令限期整改,如推諉拖延則追查問責。

  微規劃,微改造,微治理,城市治理于細微處見文明。鄂州從每一件實事抓起,讓市民們真正享受到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實惠。

  隨著車輛增多,停車難且亂停車,一度糾紛不斷。為此,鄂州市城管局和市政設施管理處共同制定增加公共停車位方案,並劃定嚴禁停車區域。至今,城區已新增2000個道路停車泊位。

  在2017年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測評中,鄂州以較小差距落榜。“文明創建是一個持續過程,我們將在追夢過程中不斷補齊短板。”鄂州市文明辦主任劉榮表示,全市將突出抓好社區黨員服務中心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紅色物業管理推廣、集貿市場提檔升級等工作,進一步培育城市人文精神。(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勁松 通訊員 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