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湖北省2018年那些重大考古發現
原標題:曾國和楚文化考古爭奇鬥艷--盤點我省二〇一八年那些重大考古發現
2018年湖北考古業務成果交流會,于1月19至20日在荊州召開。本次交流會盤點發現,湖北省2018年考古重要成果不勝枚舉,特別是圍繞“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開展大量主動性發掘,取得不俗成績。
在史前階段,荊門城河遺址新發現的王家塝墓地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屈家嶺文化墓地。其棺具明確、葬俗獨特、隨葬品豐富、等級明顯,清楚表明屈家嶺社會形成了完備而獨具特色的墓葬禮儀,該遺址入選中國六項考古新發現。穆林頭遺址屈家嶺文化時期高級別墓地首次出土大型玉鉞、玉牙璧等權力象徵物。石家河遺址的蓄樹嶺地區是後石家河時期遺存最豐富的地點,為深入探索後石家河文化及其分期提供了重要資料。
商周階段,曾國考古和楚文化考古爭相鬥艷。廟臺子遺址、蘇家壟遺址、隨州漢東東路墓地、棗樹林墓地繼續開展工作。其中,廟臺子遺址發現的大型建築基址和與冶煉有關的遺跡遺物,進一步明確了其作為西周早期曾國政治中心的性質。圍繞萬福垴遺址為中心的沮漳河下游地區開展的區域系統調查也取得重要進展,該調查明確了四個分佈較為集中的大型遺址聚落群,在探索楚文化源頭的道路上邁出堅實一步。
荊州胡家草場M12齣土3000多枚西漢簡牘,內容包括歷譜、編年紀、律令、病方和遣冊,具有重要價值。更令人欣喜的是,2018年湖北考古走出國門,在巴基斯坦巴哈塔爾遺址開展聯合發掘,取得豐碩成績。
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肯定了大家將發掘與研究主動納入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的課題意識。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省水下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省文物信息交流中心及省內各地市州考古所、博物館的13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交流會。(湖北日報記者海冰、通訊員凡國棟、段姝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