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成績單”盤點“世界東湖”魅力值
原標題:全年遊客量2000萬人次創歷史新高 大數據“成績單”盤點“世界東湖”魅力值
東湖櫻花,已經成為吸引世界遊客前來武漢賞花的一張金名片 胡九思 攝
2018年,東湖風景區圍繞推進全域旅遊大發展的主題,率先探索文旅融合之路,加快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高質地打造了“世界級城中湖典範”的中國城市旅遊品牌。據東湖風景區旅遊大數據統計,2018年東湖風景區接待遊客2049.11萬人次,同比增長11.75%,創歷史新高;實現國內、入境旅遊收入共57.54億元,同比增長13.96%。
依託東湖風景區全年遊客量分析總結報告,並委託行業數據分析專業機構進行抽樣調查,同時結合攜程旅遊、騰訊文旅、大眾點評等第三方旅遊數據平臺提供的數據,綜合出這份2018年東湖旅遊大數據。
東湖風景區全國排第幾:2018晉陞前五
2018年十一黃金周之後,全國各旅遊權威機構統計數據綜合顯示,東湖晉陞為全國景點人氣排行第5名。2019年初,大數據平臺騰訊文旅發佈《2018中國旅遊行業發展報告》,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入選2018年國內旅遊熱門5A自然景區TOP10,名列第四。
東湖遊客從哪來:七成是本地遊客
武漢市本地遊客為主,國內遊客中,逾七成(72.04%)是武漢市內遊客;市外省內、省外遊客分別約佔19.73%和8.23%,外地遊客約560萬人次。
國內遊客中,本科及以上學歷遊客比重接近一半(49.74%),企事業管理人員比重超過四分之一(25.03%),以休閒度假為主要出遊目的的遊客比重較大(38.31%),可見東湖風景區的國內遊客品質較好。
哪些人喜歡來東湖:25~44歲白領、學生居多
男性遊客多於女性遊客。2018年東湖風景區接待的國內遊客中,男性遊客佔54.12%,女性遊客佔45.88%,男性遊客高於女性遊客8.24個百分點。
近八成遊客年齡在15歲至44歲,其中15~24歲群體佔比34.53%,25~44歲群體佔比為44.89%。企事業管理人員和學生較多,分別佔國內遊客的25.03%和22.91%。國內遊客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比例為49.74%,其中本科學歷的遊客比重為42.10%,碩士及以上學歷的遊客比重為7.64%。
遊客喜歡怎麼玩:一日自助遊佔九成
偏愛一日遊旅遊市場為主,2018年東湖風景區接待的國內遊客中,一日遊遊客佔絕大部分,比重達93.17%。
出遊方式以自助遊為主,隨著互聯網和交通基建的發展,自助遊遊客佔據主流。2018年東湖風景區自助遊遊客比重達到96.02%。
國內過夜遊客人均停留2.19天(夜)。選擇停留1夜的過夜遊客佔比最高,達到50.29%,停留2夜和3~4夜的過夜遊客也佔據一定比重,分別佔22.30%和17.78%,停留5夜及以上的遊客佔比相對較低,僅佔9.62%。
遊客遊玩花費多少:過夜遊花費超千元
遊客人均花費為274.93元。其中一日遊遊客人均花費198.53元,過夜遊客人均花費1316.50元,過夜遊客人均花費高於一日遊1117.97元。
遊客旅遊花費中,購物花費比重居於首位,佔29.28%;其次是餐飲花費,佔23.61%;交通和娛樂花費也佔據較高比重,分別佔14.80%和11.26%;景區遊覽和住宿花費也佔據一定比重,佔比在7%~8%之間。
遊客選擇哪些經典遊線:逛綠道是首選
東湖綠道成為串聯東湖各景點的綠色紐帶,為遊客遊玩提供便捷通道。“來武漢,遊東湖,逛綠道,品文化”成為遊客來武漢首選遊線。人們從城市出發,漫步湖邊、乘船湖心、步入森林、登臨山頂,看湖光山色,觀魚鷗嬉戲,賞山林遍野,品詩詞人文。
每逢節假日,遊客量均在50萬人次以上,六大精品遊線受熱捧。
最浪漫遊線:白馬洲頭—桃花島—田園童夢—曲港聽荷—鵝咏陽春—湖光閣—華僑城濕地公園(歡樂谷)
最野趣遊線:白馬洲頭—塘野蛙鳴—落雁景區(趙氏花園、觀鳥臺)—濱湖濕地(萬國風情園)
最人文遊線:梨園廣場—聽濤景區(碧潭觀魚、瀕湖畫廊等)—蒼柏園(周蒼柏、周小燕紀念室)—先月亭(老鼠尾)
最古韻遊線:梅園踏雪(櫻園、梅園)—磨山南門—朱碑亭(杜鵑花海)—楚天臺—離騷碑—劉備郊天臺—楚城—全景廣場(磨山梅園碼頭)—漢街
最青春遊線:磨山南門驛站—東湖石刻—猴山—碧山竹影—燒烤樂園—森林公園北門—大李村
最親水遊線:從漢街碼頭上船,落霞水榭碼頭上岸,沿途可欣賞楚河漢街現代時尚的絢麗燈影,還能領略充滿楚風漢韻的“聽濤畫卷”。
市民喜愛哪些休閒方式:徒步約跑騎行
40元通票乘坐觀光車遊覽、乘遊船飽覽東湖水上風光,這是國內遊客遊覽東湖的首選方式。大家喜愛在湖光、田園、深林、濕地之間穿行,看風景變換。聽濤、磨山、落雁、馬鞍山森林公園四大景區一線串聯,一車暢遊東湖綠道一二期101.98公里。乘坐東湖遊船,欣賞碧波萬頃,感受水面平穩靜謐,遠眺楚天臺、落雁景區。禁行機動車輛的綠道,為武漢市民遊客營造了一個約跑勝地、騎行天堂、徒步樂園和“最美馬拉松賽道”。(撰文:傅雪嬰 劉帥 程艷 寧秀梅 張越 周永平 崔冬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