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3支“輕騎兵”走遍荊山楚水
原標題:873支“輕騎兵”走遍荊山楚水 讓群眾時時處處分享文化“大餐”
圖為: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在長陽龍舟坪鄭家榜村演出。(視界網 杜昆 黃炎 攝)
2月12日,正月初八,為觀看下午2點在陽新縣文化館演出的經典黃梅戲《羅帕記》,不少當地群眾早早在家吃過午飯,乘坐公交車從老城區趕到新城區來看戲。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小分隊,更是提前一天冒著雨夾雪,暫別尚在過年的家人,從武漢趕到陽新。演員王肖磊、王藝琳夫婦甚至帶著未滿周歲的嬰兒,踏上新春送戲下鄉之路。
小分隊不僅現場演出,還同時運用抖音、鬥魚直播等進行線上線下互動。這不,正在台下聚精會神看戲的張光翠大嬸,就接到了正乘高鐵赴廣東上班的兒子電話,兒子在抖音裏看到了家鄉正在舉辦的文藝演出,激動地熱淚盈眶。
紅色文藝輕騎兵,紮根荊楚暖人心。湖北著眼全域覆蓋基層、全程精心組織、全心服務群眾,在全國率先打造873支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深入鄉村社區、學校軍營、工礦企業、建設工地等,廣泛開展送戲下鄉、文藝匯演、非遺展示、社區文化秀、新春書畫展覽、寫春聯、公益電影播放、輔導培訓等10920場文化惠民活動。特別是廣泛運用抖音、鬥魚直播等平臺,進行線上線下互動活動5000余場次,全媒體推送活動信息5300余條,總瀏覽量突破1億。
精準對接送好戲
“不須停杯問生地,長陽亦是我故鄉……”這首優美動人的歌曲《轉山轉水轉到長陽留下來》,如今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人傳唱、家喻戶曉。這緣于1月3日,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小分隊在長陽龍舟坪鄭家榜村的慰問演出,《轉山轉水轉到長陽留下來》作為最新創作歌曲,首次亮相舞臺。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活動,堅持向革命老區、貧苦地區、邊遠山區、少數民族聚集區傾斜,精準對接人民群眾需求,注重區分不同地域、不同層次、不同受眾,分門別類制定活動“菜單”,開展“訂單式”“點單式”文化服務,讓群眾説了算,把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組織方石、王原平等10多位知名藝術家,深入英山、保康、長陽、神農架林區等地,“量身”創作《家在英山》《轉山轉水轉到長陽留下來》《山窩窩》等17首扶貧歌曲,通過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廣泛教傳唱。面向城鎮街道社區群眾,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多支小分隊帶來新編廣場舞,藝術家們手把手教社區大媽大嬸。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多次走進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建設工地慰問演出,為讓工人們晚間好好休息,特意選在中午演出,魔術、合唱、快板等工人喜愛的互動節目輪番上演。
借力新媒強互動
1月31日,“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走進武漢江夏區五里界街群益村。湖北舞蹈金鳳獎一等獎獲得者肖雪峰、徐喆帶來雙人舞《高粱紅了》,現場抖音視頻點擊量就達42萬人次。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不僅演遍荊山楚水,更借助網絡傳播,讓遠在他鄉的荊楚兒女同看家鄉戲,同讚家鄉新變化。
每一支小分隊演出,都會借助抖音平臺,宣傳活動精彩片段和花絮。截至目前,湖北省各市州黨委宣傳部和湖北省直宣傳文化戰線單位開通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抖音政務號32個,展播活動視頻600余個,實現全天不間斷線上線下展示。
同時,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還借助“學習強國”湖北平臺、長江雲、微信網絡直播、鬥魚直播、VPHOTO圖片直播進行滾動展播,實時宣傳活動開展情況,形成立體化、矩陣化的宣傳效應。
隊伍規模全國第一
氣溫零下3攝氏度,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楊俊身穿薄紗衣演唱《女駙馬》,台下觀眾叫好不斷。候場時,楊俊凍得全身發抖,剛上臺牙齒打顫,開腔兩個字差點沒唱出來,她卻打趣:“俗話説,凍不死的花旦,在低溫嚴寒環境演出能鍛鍊一副好嗓子。”
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湖北省京劇院小分隊,裴咏傑、王小蟬、江峰等京劇名家走進鄂州市梁子湖區峒山村、新洲區汪集鎮陶嘴咀村等地,為鄉親們演繹經典摺子戲《霸王別姬》等,在低溫嚴寒中力求“演一場、暖一鄉”。
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陸鳴和搭檔許勇,嫌舞臺離群眾遠了,走到台下觀眾身邊,表演相聲《我也來祝賀》,説學逗唱讓觀眾樂翻了天,現場歡呼聲不斷。
湖北省委宣傳部通過分級、分類建立文藝輕騎兵數據庫,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文藝輕騎兵隊伍,先後組織10多位“中國戲曲梅花獎”得主、20余位著名表演藝術家,把100多個傳統的摺子戲、優秀唱段送進基層群眾心窩裏。湖北省組建873支人員精幹、水準精湛、靈活高效的荊楚“紅色文藝輕騎兵”,隊伍規模居全國第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別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