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春節”讓市民感慨:年味更濃了
原標題:武昌區非遺民俗活動從年初持續到正月十五 “文化春節”讓市民感慨:年味更濃了
黃鶴樓前的“空竹龍”表演通訊員況昕昀 攝
2019年春節期間,朋友圈裏不時有人發出感嘆:大城市裏的年味越來越淡,要找年味就得回農村。真是這樣嗎?據市民反映,整個春節期間,武昌區開展了形式各異的30余場民俗活動,給市民們端上了一桌“文化大餐”。黃鶴樓前舞龍、武昌江灘耍太極、漢街唱大戲、曇華林看非遺、戶部巷尋美味……一場場應接不暇的非遺民俗表演,增添喜慶年味。市民留言表示:年味兒春節,就該這樣過!元宵節快到了,武昌區第29屆“首義之春”“舞龍鑼鼓大賽”又將在首義廣場舉行。
記者從武昌區文化館了解到,從元月2日武昌區新春第一場音樂會開始,該區文明辦、文體旅就組織開展了多種多樣接地氣的非遺民俗表演展示活動,讓非遺傳承“見人、見物、見生活”。整個春節,在武昌區無論你走到哪兒都是濃濃的年味。
“文化春節”多姿多彩
黃鶴樓公園前,“空竹龍”舞得風生水起。“空竹龍”是將空竹與龍頭相連,後面用彩色長布條做成龍身與尾巴,舞起來的時候龍身與龍尾舒展飄逸。“空竹龍”舞起來,至少需要70多斤的力量,一提、一抖、一抬臂、一扭腰,一條金色“長龍”在空竹的帶動下躍然生姿,十分壯觀。
曇華林裏,20余個非遺項目展示,吸引了眾多遊人。做糖畫、捏面人、畫臉譜、盤手工、做雕塑,每一項都精彩。糖畫,用湯勺舀起溶化的糖汁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畫出造型,亦糖亦畫,小孩子拿在手上都捨不得吃掉。
2月15日,“2019武漢非遺過早節”在戶部巷拉開帷幕。一眾漢味老字號、小吃名店在戶部巷大戲臺依次排開,非遺傳承人和老師傅們現場製作“過早”名點,臺上演著湖北道情、地方戲曲,讓市民和遊客們感受到濃厚的春節氛圍。
過年最適合展示非遺民俗
在曇華林進行非遺項目展示的布藝堆繡傳承人馮曉明告訴記者,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她們都進行非遺作品的展示活動,邀請市民體驗。“正月初六,在吉慶街我們也進行了展示,現場是一個圍繞軍運會吉祥物兵兵的主題活動。”。
布藝堆繡畫即用布做的畫,是我國古代流傳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起源於唐朝,其色彩艷麗、生動活潑。馮曉明説,“過年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民俗,對展示非遺民俗來説是一個平臺,也是宣傳非遺民俗項目的窗口。”對於布藝堆繡的傳承和發展,馮曉明表示,後期將在區政府、區文化館的支持引導下,帶領布藝堆繡走社區,進學校,辦畫展,做公益,展示布藝堆繡的魅力。
武昌區文化館非遺工作人員王偉告訴記者,近三年來,春節期間武昌區組織開展的非遺民俗活動形式越來越多,節目越來越接地氣,同時也吸引了上百萬的民眾前來打卡,推動了武昌區非遺民俗的宣傳,也帶動了城市旅遊的發展。同時也利用傳統民俗節假日如春節、元宵、中秋等契機,結合非遺民俗進行展示,提高了市民對非遺民俗的認知度和保護意識。(記者曾晗 通訊員況昕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