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導航_fororder_廣告1
荊楚大地
新聞熱線:027-88153686
長江入湖北第一關的“疫”線守門員戰疫賽道上有一種漢馬版的暖心服務物業小哥騎單車給居民運套餐 100多斤豬肉挂滿車把隔離點內中風老伴得到悉心照顧 七旬老人“實名”視頻致謝婦女節6名一線工作者講述抗疫故事省扶貧攻堅領導小組印發通知要求 力爭做到戰“疫”和戰貧兩不誤武漢:用愛心打通居民服務“最後100米”父親走了 她沿著父親的腳步踏上防疫一線湖北十堰“90後”女輔警創作漫畫為戰友一線戰疫加油湖北省首批穩崗返還5.53億元 惠及企業10.35萬家武漢:三類地點全部實現“床等人”硚口武體方艙醫院“休艙”【戰疫最前線】除了治療新冠肺炎 疫情中的醫護人員還做了這些暖心的事浦發銀行潘衛東:加速數字化轉型 促企業復工復産 保民生服務暢通江夏區方艙醫院首批23名患者治愈出院碧桂園採購10噸防護物資直飛運抵武漢中共湖北省委統戰部向全省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發出倡議武漢實現核酸檢測日清日結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對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實施康復隔離的通告(第16號)組圖:拿起兒時筆 手繪戰“疫”情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告江夏中醫醫院17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張定宇妻子為新冠肺炎患者獻血漿兩次病危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 專家:中醫藥全程干預效果好致在湖北留學生(中、英、法)武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於嚴格公共場所疫情防控措施的通告(第13號)209名滯留同胞乘國航包機回家武漢開發區城管隊員24小時待命 每小時給道路橋梁量一次“體溫”武漢見證:急難險重有我子弟兵武漢百萬中小學“線上開學” 特殊典禮開啟新學期湖北交投鄂西高速職工用“五穀雜糧”作畫 為武漢加油祈福武漢市衛生健康委關於全民監測體溫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武漢三種方式強化發熱病人排查社區防控:築牢第一防線寂靜的城市 堅守的市民湖北鄖西:54個寶寶在疫情中平安降生轉運首批患者的車輛抵達火神山醫院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3日23:00)一首《武漢伢》傳遍大江南北武漢市定點醫院病床使用情況(統計時間2020年2月2日23:00)湖北加強疫情防控監督工作 對違紀違法者堅決查處武漢市金銀潭醫院20名患者集體出院17個文藝人共譜《武漢伢》《戰書》如確有需要 武漢將申請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武漢市中小學從2月10日開始線上開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用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武漢協和醫院11名醫護人員病毒核酸檢測轉陰湖北將在3天內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産能禁行首日 武漢商超供應有保障武漢雷神山醫院開工 12天內交付

湖北印發《關於加快全省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

2019-02-20 11:37:40|來源:湖北日報|編輯:蘇喜茹|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  《關於加快全省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

  日前,湖北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全省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對加快湖北省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建設文化強省,作出安排部署。《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全省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視察湖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湖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加快湖北省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建設文化強省,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推動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和文化消費模式,以高品質文化供給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堅持正確導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深化改革,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融合創新,促進文化産業轉型升級,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堅持特色發展,大力實施文化品牌戰略。

  到2020年底,建成一批主導産業特色鮮明、集約配套完備的文化産業聚集區,培育一批實力雄厚、核心競爭力強的骨幹文化企業,打造一批有較強知名度、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推動文化産業成為湖北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文化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全國平均水準。到2025年底,建立完善的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

  二、優化文化産業區域佈局

  1.打造文化産業核心區。武漢要發揮國家中心城市的優勢,加快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全國性新興文化企業聚集區;高標準建設全球創意城市網絡“設計之都”,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建築設計、時尚設計等創意設計産業,打造全國性時尚設計之都;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打造全國性文化科技融合示範中心。推動文化産業加快成為支柱産業,到2020年,文化産業增加值超過千億元,增強對全省的輻射帶動功能。

  2.建設文化産業支撐區。襄陽市、宜昌市要加快把文化産業培育成支柱産業,打造全省文化産業的重要支撐區。襄陽市要加快古城文化、三國文化和漢水文化建設,打造全國知名影視拍攝基地、中部地區重要的文化創意産業基地和區域性的工藝品生産基地,建設國家級文化旅遊名城。宜昌市要加快建設長江中上游區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做強叫響三峽文化旅遊品牌,打造“鋼琴之城”和“詩歌之城”。到2020年,襄陽市和宜昌市文化産業增加值均超過250億元。

  3.培育文化産業新興增長極。荊州市、荊門市、隨州市要發揮荊楚文化、三國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加強文物大遺址保護利用,加快非遺傳承保護基地建設,深度開發特色文創産品,推動形成荊楚文化、三國文化展示交流區。黃岡市、孝感市、黃石市、咸寧市、鄂州市、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要依託紅色文化、工業遺址、萬里茶道文化遺産等文化資源,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工業旅遊和文化休閒旅遊;精準對接武漢市,承接關聯産業轉移,推動形成武漢城市圈文化産業聚集區。十堰市、恩施州、神農架林區要依託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以及自然山水等資源,叫響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品牌,加快創建國家旅遊改革創新先行區。各縣(市、區)要從本地資源和優勢出發,大力發展特色文化産業,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

  三、推動文化産業重點領域加快發展

  4.加快出版業轉型發展。鞏固湖北省少兒、美術、文學等出版業務在全國的優勢地位。大力發展數字出版,培育一批數字出版示範企業,加快華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建設。創新版權交易、知識付費發展模式,支持華中國家版權交易中心打造行業領域的示範平臺。推廣綠色印刷、按需印刷,建設華中國家綠色印刷包裝物流産業園。發展網上書店,升級改造實體書店,創新“書店+綜合消費體驗”新模式。

  5.推動影視産業加快發展。發展壯大影視企業,培育優秀製作團隊,推出一批有影響的影視作品。統籌推進現代題材、革命歷史題材和傳統文化題材劇拍攝基地建設,配套發展相關産業。加大優質劇本培育和孵化力度。推進縣級影院、專業影廳和新型院線建設,壯大銀興、天河院線的綜合實力。加大對優質電影創作、攝製、發行、放映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發展影視品牌授權和形象行銷,開發後續運營市場。加強網絡視聽産品開發行銷,發展網絡影視平臺。

  6.激發演藝業發展活力。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增強國有文藝院團的發展活力和市場競爭力。支持民營演藝團體發展。鼓勵各類演出經紀機構健康發展。打造以《洪湖赤衛隊》《編鐘樂舞》等為代表的文藝精品演藝劇目。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建設全國地方戲曲演藝中心。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演藝産品,支持重點城市和景區做強做優旅遊演藝品牌。鼓勵商業綜合體引進創新演藝項目。實施優秀劇目海外巡演。

  7.發展先進文化裝備製造業。適應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發展趨勢,加大可穿戴設備、智慧硬體、沉浸式體驗平臺的推廣力度,提升傳統製造業水準。加強標準、內容和技術裝備的協同創新,構建較為完善的研發設計、製造生産、銷售安裝産業鏈。豐富以聲、光、電為媒介的表現形式,提升藝術展演展陳數字化、智慧化、網絡化水準。支持文物和藝術品展陳、保護、修復設備産業化及應用。推動文化裝備製造與智慧旅遊、特色小鎮、城市綜合體等相結合,發展智慧家庭娛樂、智慧語音、3D 列印等高端製造業。

  8.壯大創意設計服務業。做強工業設計,鼓勵創建國家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加速設計成果産業化應用,推動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轉變。做大建築設計,大力發展建築設計規劃諮詢、概念設計等設計業務,加快發展以院所為重點的設計主體,拓展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積極發展以珠寶、多媒體、服裝飾品等設計為重點的專業設計服務。組建時尚産業聯盟,辦好國際時裝周,構建時尚品牌孵化平臺。規劃建設一批時尚消費展示綜合體,促進時尚設計諮詢、展示貿易等加快發展。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産業,支持發展網絡視聽、網絡動漫遊戲、網絡藝術品交易等新業態。推動廣告技術創新,探索跨媒介、跨平臺、跨業態的融合發展模式,培養廣告創意人才。加快發展高端廣告創意策劃、設計製作等服務,大力發展互聯網廣告和數字化精準行銷。

  9.培育動漫遊戲業新優勢。加強荊楚原創動漫遊戲精品創作,打造動漫遊戲行業品牌。推動動漫遊戲跨界融合發展,鼓勵與設計業、製造業、旅遊業等開展合作,促進動漫遊戲與影視、直播、文學、體育等深度融合。開發動漫遊戲衍生品市場,形成完整産業鏈。加強遊戲核心技術研發和提升,大力發展手遊、端遊、VR遊戲等新型業態。培育和引進高水準專業運營機構,舉辦大型遊戲賽事活動,打造區域性電子競技賽事中心。

  10.促進會展業升級發展。推動政府辦展向社會辦展轉變,提升會展業市場化、專業化、國際化水準。舉辦網絡虛擬會展,發展新型會展業態。辦好機電産品博覽會、“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華中圖書交易會、長江非遺大展等知名展會,打造區域特點顯著、行業特色鮮明的會展品牌。引進一批行業影響力強、帶動效應顯著的會展品牌落戶湖北省,培育會展龍頭企業。積極申辦國內外重大賽會節展活動,提高辦展的水準。

  11.培育荊楚特色文化産業。統籌推進湖北省紅色文化、荊楚文化、三國文化等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加快構建生産和服務、開發和保護良性發展格局;著力打造具有荊楚特色的工藝産品,促進傳統工藝提高品質、形成品牌。加強文化文物文創産品開發,大力發展漢繡、楚式漆器、玉雕等民間工藝美術精品,推進特色非遺産品研發、生産和銷售,搭建非遺産品交易展示平臺。加強特色文化小鎮、文化名村和特色街區建設,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元素,把民族民間文化元素融入鄉村建設。鼓勵引導民間藝人、非遺傳承人、文化志願者和文化企業向特色文化小鎮、文化名村和特色街區聚集。鼓勵利用歷史遺跡、文化遺存及生態宜居環境等資源發展文化休閒旅遊業。繼續辦好隨州市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宜昌市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中國長江三峽國際旅遊節等活動,發展特色節慶經濟。

  12.推動文化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促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發展。加強文化領域共性技術研究和重點行業關鍵設備與系統集成研製,加快數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前沿技術的創新應用和成果轉化;培育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新型文化業態,創建國家級文化與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加快推進武漢·國家出版融合數據共享研發基地建設。促進文化與旅遊全面融合發展。統籌推進資源、市場和品牌整合。豐富景區內涵,提升景區文化品質,打造文化亮點。大力發展工業旅遊,支持申報國家工業遺産認定試點。積極發展集農耕體驗、教育展示、文化創意于一體的特色農業。促進文化與體育、商貿、康養等産業加快融合。發展體育競技表演、大眾體驗體育、電子競技等新業態。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商業街區和商貿城鎮,構建新型文化商貿流通網絡。支持建設溫泉養生、中醫藥養生、遊樂養生等特色健康文化産業基地,開發康養文創産品。促進文化與建築業、信息業等相關産業融合發展。

  四、健全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

  (一)做大做強文化市場主體

  13.壯大骨幹文化企業。推進省屬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在允許社會資本進入的領域,鼓勵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支持龍頭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加快出版、影視、演藝等領域資源整合和交叉持股,培育一批航母型企業集團。推動省屬國有文化企業進一步做強主業、做大企業。鼓勵在鄂央企、世界500強等大型企業拓展文化業務,組建現代文化傳媒企業。加大文化産業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龍頭文化企業。加快建設和儲備一批示範性強、拉動作用明顯的文化産業項目,發揮重點項目的支撐作用。

  14.扶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深入實施“雙創”戰略,制定扶持政策,提高服務品質。扶持發展動漫基地、廣告基地等形態多樣的小微文化企業創業基地。支持小微文化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推動總量上規模、品質上水準。促進文化名家工作室、大學生創業工作室等新型主體加快發展,鼓勵鄉土文化人才創辦經營實體。引導小微文化企業利用互聯網拓展經營範圍,依託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平臺等載體開拓市場、激發活力。鼓勵“個轉企”“小進規”。

  15.加快發展文化産業園區。鼓勵建設一批專業化、特色化、集聚效應明顯的文化産業園區。制定加快發展文化産業園區措施。重點支持生産性文化企業入駐,壯大主導産業,發展配套關聯産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形成企業集中佈局、産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的園區發展格局。支持重點文化産業園區創建國家級示範園區,推動國家級廣告産業園做大做強,建成國家級示範園區。

  (二)培育特色優勢文化品牌

  16.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強化品牌意識,實施文化品牌戰略。制訂文化品牌培育計劃,支持引導文化企業註冊、培育、保護和利用商標。促進特色文化産品交易,支持文化企業參加各類賽會節展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培育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文化企業、文化産品、文化活動、文化服務和文化資源等系列優勢品牌。

  (三)擴大對外文化貿易

  17.鼓勵和支持文化出口。用好中國(湖北)自貿區政策,建設一批省級文化貿易示範園區及基地。培育文化貿易企業,推動更多文化企業入選國家《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支持申報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推動文化企業通過跨境電商等模式拓展國際業務。鼓勵文化企業參加經審定的國內外重大展會,承辦經審定的國內外重大文化賽事活動,對承辦公共文化賽展活動的文化企業,由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予以補貼。優化通關審批服務,簡化因公出國(境)審批手續。

  (四)創新文化金融服務體系

  18.加大文化金融服務創新力度。加強文化産業投融資平臺建設。建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政策協調和信息共享機制,促進銀企供需對接。支持金融機構成立文化産業專營機構、特色支行和專業服務團隊。引導各類金融機構擴大對文化産業的融資比例,創新文化信貸産品和服務。切實加大對小微文化企業的金融服務力度。

  19.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金融機構採取投資企業股權、債權、資産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文化企業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推動文化産權市場創新發展,支持華中文化産權交易所做大做強。探索建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建立文化企業上市“綠色通道”,獎勵文化企業上市融資,支持上市文化企業用好資本市場再融資。

  (五)培育和擴大文化消費市場

  20.鼓勵引導文化消費。合理佈局文化消費場所,提供有效覆蓋、方便快捷的文化消費設施。健全培育和擴大文化消費的長效機制。推廣武漢市、宜昌市創建全國文化消費試點經驗,創新文化消費補貼方式。增加政府購買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的品種範圍,推動文化産品和服務提升品質,鼓勵文創産品進超市、商場和景區。探索開展城鄉居民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刺激撬動大眾文化消費。

  (六)強化文化産業人才支撐

  21.加強文化産業人才隊伍建設。認真落實我省關於高層次人才的優惠政策,將文化産業人才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人才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堅持為我所有和為我所用相結合,加大人才引進、培養力度,造就一批文化産業領軍人才。支持文化企業設立培訓機構,培養一批文化産業技能型人才。完善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和保障體系,鼓勵大學生留鄂創新創業,聚集基礎性文化産業人才。鼓勵文化企業以知識産權、無形資産、技術要素入股等方式,加大對骨幹人才的激勵力度。

  (七)優化文化市場環境

  22.優化文化市場環境。推進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全面落實,加強反壟斷執法和壟斷行業監管。完善知識産權保護機制,加大對産品版權、商標權和名稱權等的綜合保護力度。強化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建設和結果運用,營造守信踐諾的市場氛圍。深入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創新監管方式,加強行業自律,凈化文化市場環境。

  五、完善文化經濟政策

  23.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各級政府要加大對文化産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發揮各級文化産業專項資金的引導和杠桿作用,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文化産業發展的投入,對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和新型業態進行重點扶持,對重大招商引資落地項目、企業上市、“個轉企”“小進規”等按規定給予獎勵。全面實施財政資金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24.落實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國家關於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文化企業改制重組、文化産品出口和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等稅收優惠政策。文化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按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扣除。對經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的文化企業,按照規定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文化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享受國家規定的有關政策。文化企業符合新辦軟體企業或動漫企業條件的,按照規定享受“兩免三減半”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25.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對國家級、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基地)的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優先納入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優先保障供地。對符合湖北省優先發展産業的文化産業類工業項目,按不低於所在地土地等別相對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的70%執行。降低生産性文化産業項目的一次性置地投入,其使用的工業用地允許以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方式供應,可在一年內分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首期繳納比例不低於50%。利用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産、土地興辦文化産業的,其用地手續辦理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按劃撥方式辦理。落實國家關於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土地優惠政策。鼓勵利用閒置的歷史文化街區、生産廠房、倉儲空間、鄉村院落等興辦文化産業園區。

  26.加強和改進文化産業統計工作。統計部門要強化統計業務培訓,完善統計方式方法,做好文化産業單位的日常統計核查和名錄庫建設工作。工商部門要加強對文化市場主體註冊登記行業分類的指導把關,確保及時入庫。

  六、強化保障措施

  27.加強組織領導。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統一領導下,湖北省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産業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推進全省文化産業發展工作。湖北省委宣傳部統籌協調,省直各相關部門要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抓緊細化措施。各市州縣要健全工作機制,加大推進力度。

  28.大力實施簡政放權。深化文化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探索“一站式”辦理模式。推進文化領域有序開放,在文化專業服務領域探索更多先行先試的做法。推行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規範涉企行政檢查行為。實施政務服務第三方評價機制,加大考核評分權重,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