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自貿片區試驗任務完成率超九成
原標題:掛牌兩年 4項制度性成果全國推廣 武漢自貿片區試驗任務完成率超九成
圖為:制度創新讓營商環境更優。武漢自貿片區未來科技城人才企業服務中心,讓企業辦事“就近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攝)
圖為:武漢自貿片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啟動,消費者海外淘貨效率大升。圖為綜試區金宇保稅物流園。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溪 攝)
2017年4月1日,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掛牌。按照計劃,3年內完成207項改革試驗事項。
再過一個月,正式掛牌將滿兩年,武漢自貿片區改革試驗進展如何?
據公開通報的數據,武漢自貿片區已完成改革事項189項,佔比超過91%。其中,行政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等4項制度性成果獲中央認可,在全國複製推廣。
2019年,武漢自貿片區新設立企業總數、進出口總額、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備案境外投資機構數量等主要經濟指標,對湖北自貿區的貢獻率均超過80%。在湖北自貿區三個片區中,武漢自貿片區的龍頭地位進一步夯實。
兩年來,通過大刀闊斧的改革探索,武漢自貿片區在推動區域快速發展的同時,形成了一大批緊貼市場發展需要、行之有效的創新性實踐經驗,在全國第三批自貿區的改革試驗中走在了前列。
開辦“迷你政務服務中心”——
制度創新讓營商環境更優
2月22日10時,光谷武漢未來科技城人才企業服務中心,武漢恩倍思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事務負責人王耀正在為公司員工辦理社保業務。
她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公司2013年4月入駐未來科技城。過去,辦理稅務、社保等業務要到東湖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耗時約2小時。人才企業服務中心設立後,下樓辦理業務,最快1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效率顯著提升。
武漢自貿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7年5月,人才企業服務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被稱為“迷你政務服務中心”,是武漢自貿片區“就近辦”改革創新的産物。
所謂“就近辦”,是“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的升級版。光谷武漢未來科技城有300余家企業,近3萬名工作人員。開設“迷你政務服務中心”,旨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解決企業和人才的後顧之憂。
當前,“迷你政務服務中心”開設10個服務窗口,可辦理企業入駐、稅務、社保、電信等34項業務。未來,還將探索增加服務功能,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
特色跨境電商産業,是武漢自貿片區産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加快建設國家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推動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增長80%以上。
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1月3日,武漢跨境電商綜試區正式啟動,武漢自貿片區東湖綜保區保稅備貨“1210模式”上線運行。當月,東湖綜保區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總量27.6萬票,超過2018年全年。其中,一般出口25.9萬票,超過2018年全年10倍。
綜試區內最大保稅倉儲企業、武漢金宇保稅綜合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羅華軍介紹,“1210模式”允許跨境電商企業提前儲備進口商品,並儲存在保稅區的公共服務倉內。消費者變“從海外電商平台下單”為“從國內跨境電商企業平台下單”。成交後,商品從公共服務倉發出,企業無需重復報關,消費者最快上午下單、下午收貨,效率大幅提升。
一系列的制度創新,武漢自貿片區不僅有效降低了進出口企業的經營成本,還拓展了滿足民眾消費需求的新渠道,有力推動了武漢市外向型經濟高品質發展。
致力首創性改革試驗——
“光谷基因”推動改革事項落地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發佈的2017年至2018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武漢自貿片區在第三批自貿區中排名第二。在制度創新指數的5個一級指標中,武漢自貿片區“政府職能轉變”指標得分,居第三批自貿區第一名。
據介紹,除部分因中央政策發生變化暫不具備完成基礎的改革事項外,兩年時間裏,武漢自貿片區已基本完成中央賦予的所有改革任務。
武漢自貿片區高效率、高品質推進改革任務落地的源動力是什麼?
中國光谷設立30年,對首創性改革的追求從未止步。武漢自貿片區掛牌後,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現“雙自聯動”,光谷的改革創新基因自然傳承到自貿片區。
2018年,武漢自貿片區“內外貿同船運輸貨物智慧放行”“先出區後報關”兩項通關便利化措施,入選全國可複製推廣的創新案例。“內外貿同船運輸貨物智慧放行”運用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確保內外貿貨物同船運輸嚴格監管的同時,讓企業傳輸數據和前端卡口採集數據自動比對,觸發卡口自動抬桿放行貨物,極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先出區後報關”,讓每票貨物減少通關時間約18分鐘,每票降低企業運輸成本約150元。此外,武漢自貿片區“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以及國地稅合辦營改增試點等2項創新成果也在全國複製推廣。
“新業態誕生,市場主體必然有著不同以往的個性化需求,要求相關職能部門主動作為,最大限度扮演好服務者的角色。”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長期關注我國自貿區發展,他認為武漢自貿片區工作人員視野開闊,整體素質比較高,對改革創新工作有積極性,能有力推動政策落實。
陳波説,國家層面大力支持自貿區發展,全國範圍內自貿區已經形成良好的競爭局面。在“前有綠燈後有追兵”的情況下,武漢自貿片區發展能在第三批自貿區中居於前列,人的主動作為是關鍵因素。
成績的取得也離不開相關部門的通力協作。以提升通關便利化程度為例,涉及海關、商務、金融等多個部門,任何環節産生畏難情緒,改革就會遭遇“腸梗阻”。只有各方擰成一股繩,才能確保改革事項順利推進。
主動作為揚長補短——
持續開放指向改革2.0
3年改革任務進入收尾階段,武漢自貿片區接下來的改革之路將如何深入?
“隨著時代發展,市場主體會有新需求,改革任務也會有新的含義。”武漢自貿片區相關負責人説,完成207項改革事項被視為武漢自貿片區改革1.0,未來還有改革2.0甚至改革3.0。對於已經完成的改革任務,要讓其更顯效;對尚未“破零”的領域,要儘快補齊短板。
一方面,要重點打造有利於國際資本要素流動的環境;另一方面,在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此外,要為國際化人才打造更便利的流動環境,讓人才“來也自由、去也自由”。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波説,武漢自貿片區“東西不靠”,不能坐等政策“從天而降”,必須主動作為。他認為,在高端製造業和高端服務業領域,武漢自貿片區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不能只盯著産業鏈最高端的大企業,對上下游一些有特色的“小而美”企業,也要相容並蓄。此外,武漢自貿片區服務業開放力度比較小,“要主動謀求金融等服務業的改革和創新,想方設法引金融活水促實體經濟發展。”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張威認為,武漢自貿片區改革再出發,要從國家戰略需求上找切入點,避免隨大流搞創新,要走差異化實踐的路,讓武漢自貿片區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現更高水準的“雙自聯動”。
據了解,武漢自貿片區已經開始研究建設內陸自貿港的相關課題,為進一步提升開放程度打下基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通訊員 龍霄 熊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