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中小學課堂搬到中科院 研學旅行成為旅遊新業態
探秘花兒的微觀世界,探究病毒形成科學報告,觀察金絲猴金絲燕生態……3月3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獲悉,該園2019年為中小學生量身打造了多條“遊+學”的研學線路,讓科學家當導師,實驗室當教室,大自然當課堂。
研學旅行成了市場和學校的“新寵”。作為行走在路上的“新課堂”,它逐漸成了新時代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
走出校園 遊學成教育新方式
“學生可與科學家零距離接觸,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流程與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武漢植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園2019年打造多個新研學旅行項目,研學主題並不局限于植物科學,還涉及病毒、地質、物理、水生等多學科,將與中科院武漢分院其他科研院所展開闔作。
武漢植物園設計的研學旅行,包括走進實驗室,探秘花兒的微觀世界;以課題形式進行植物、動物、病毒等多領域的科學探究,並形成科學報告;在神農架調查珍稀瀕危植物,觀察金絲猴、金絲燕生態等項目。“研學旅行作為旅遊新業態,是旅遊市場新的增長點。”武漢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管委會旅遊局局長左曉華介紹,研學旅行以旅行為載體,以研學為目的,有助於中小學生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全面健康成長。
千億市場 如何分得一杯羮
研學旅行的主要潛在消費群體覆蓋了學前教育至高中教育市場。據了解,現階段我國研學旅遊主要潛在消費者超過2億人,潛在整體規模超千億元。然而,目前市場上多數機構提供的研學旅行産品只能納入“旅遊+教育”這一種旅遊新産品中,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研學旅行産品。此類産品以名校參觀、歷史遺産遊覽以及夏(冬)令營為主,産品中的目的地選擇、旅遊線路設計、內容編排等與研學旅行服務規範仍有相當大的差距。
2018年10月,武漢在國內首發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系列標準,對研學旅行做了詳細規定。希望通過這些標準來規範武漢全市中小學的研學旅行市場,指導研學旅行服務機構和基地加強課程建設,使中小學生能安全、系統、科學、趣味地進行研學旅行實踐。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武漢植物園入選了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和武漢市中小學研學旅行試點。在大量研學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了研學課程體系開發、研學導師隊伍建設、研學旅行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研學旅行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等工作。該園以專家學者為研學導師帶頭人。除園內現有的科普館、標本館、景觀溫室外,還將改造30余間科學探究實驗室、20余間科學教育教室,為中小學生提供普及植物和環境科學知識的場所。
武漢商學院武漢旅遊研究院院長薛兵旺認為,湖北是教育大省,應圍繞優勢旅遊資源開發研學旅行産品,要有針對性地開發自然類、歷史類、地理類、人文類、科技類等多種類型的活動課程,部分具有獨特旅遊資源的區域,可以在政策指導下改造升級,建成專門性的研學旅行活動基地和營地。(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陳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