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人口 降低樓高 遷出單位 襄陽為古城“減負”
原標題:減少人口 降低樓高 遷出單位 剝離多餘功能 襄陽為古城“減負”
襄陽古城外的東津大橋襄城龐公橋頭,襄陽四中遷建工地緊張施工,該校9月將從古城內搬遷到這裡。這將是襄陽提出古城保護3年行動計劃後,搬出的第一家大單位。
襄陽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襄陽古城現有居民11萬人,今後居住人口只減不增。黨政群機關、事業單位全部搬出古城。城市功能上,在保障古城內人口的舒適生活的同時,剝離多餘功能,凸顯古城文化、旅遊、休閒的功能定位。
3月4日,襄陽市組織有關專家、社區群幹、旅遊業者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討論了由華中科技大學等專家團隊主持編寫的《襄陽古城保護與利用規劃》《襄陽古城北街、東西大街、綠影壁巷、內環路綜合整治規劃》,進一步明晰襄陽古城的保護和發展路徑。
襄陽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這裡有亞洲最寬的護城河,城墻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墻之一。城墻內歷史遺跡難以勝數:昭明臺、仲宣樓、綠影壁、襄王府、狀元橋、荊州古治……以及銅鞮巷、仁義巷、陳侯巷、卉木林巷、米花街、縣街、馬王廟街等歷史街巷。湖北文理學院教授、襄陽旅遊協會會長陳新劍稱,襄陽古城融“漢文化、楚文化、三國文化、軍事文化”于一體,城墻、碼頭、市井相互映襯。
近年來,襄陽修復了古城墻、昭明臺、夫人城、襄王府等,並從漢江提水,讓護城河水流動起來。2018年,《襄陽古城保護與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出臺,著手在古城保護上做“減法”,疏減“人口、功能、交通、高度、密度”等。
該市推進護城河清淤截污、城墻亮化、重點文物場所經營權回收、古城小街小巷改造、黨政群機關搬遷等相關工作。據悉,2019年國慶節前,護城河清淤和截污、古城上空高壓電纜入地、古城亮化等工程都將完成。(湖北日報記者姜遠海、通訊員嚴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