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編織校園食品“安全鏈”
原標題:既要吃得安全 又要吃出健康 恩施市編織校園食品“安全鏈”
“食材採購進廚房,經快檢室抽檢合格後,分類進清洗區,再到加工間,然後上存放架,最後進烹飪區,‘一條龍’標準化、精細化操作……”3月22日,恩施市組織舞陽壩轄區學校校長、後勤人員150余人觀摩清江外國語學校食堂。
近幾年,恩施市打出重源頭、講規程和嚴監管等一整套“組合拳”,編織起校園食品“安全鏈”,將困擾多年的校園安全“老大難”成功破解。
源頭監管,築牢“食材關”“防護網”
“3月12日,小尖椒有異味、冬瓜裏面腐爛,都已退貨;3月21日,10公斤西蘭花不新鮮,已換貨……”這是3月份恩施市一中食堂供貨商退貨換貨不良記錄本的一組記錄。
“我們年初與15家食堂供應商有約在先,‘撿到籃子就是菜’行不通。”該校總務處主任孫玉林一臉嚴肅,近4000人的“舌尖安全”容不得絲毫閃失。
從2016年起,該市學校食堂原材料就實行集中採購與集中配送機制,每兩年一招標,食品監管部門嚴查供應商資質、信譽,從源頭杜絕小作坊産品。恩施市教育局後勤辦主任鐘浩説:“學校在新建、改擴建餐廳之前,都會提請當地食品監管部門提前介入審查設計圖紙及設施佈局。”
不僅“人防”,更要“技防”,該市施州民族小學、舞陽小學等6 所學校自發購置農産品檢測設備並成立自檢室,築起一道道“防護網”。
據恩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統計,該市目前有幼兒園、中小學校和大中專院校285所,經過兩年多的食堂餐飲“提升工程”,A級食堂、B級食堂分別達到84所和196所,年內將實現“消C”目標。
過程監管,講求“透明度”“精細化”
3月25日臨近中午,走近恩施市芭蕉中心小學食堂,正門上方的“明廚亮灶”視頻畫面中,一群“戰袍加身”的工人師傅正按部就班地忙碌著,熱騰騰的飯菜香味撲面而來。午餐後的食堂,傳出一陣陣沖洗地板的“交響樂”,灰白相間的水磨地板,經廚師們打理後光潔如新。
近兩年,該市逐步推進“明廚亮灶”建設,目前有178所學校食堂達標,佔到63.34%,起到示範引領作用。
在恩施市紅土鄉中心學校,食品保質期、留樣記錄、員工安全培訓記錄臺賬、餐廚廢棄物流向臺賬等一應俱全。“只有樹立‘嚴、實、細’的工作作風,才能保障師生的飲食安全與身體健康。”該校校長秦達棟説。
清江外國語學校要求食堂工作人員堅持勤轉、勤聽、勤看、勤説“四勤”,抓住細節不放;組織學生家長到食堂進餐,對食堂的飯菜品質進行監督。自創辦之日起,該校就實施校領導、班主任食堂陪餐制度,全程式控制制實現了“無盲區”。
安全是底線,吃出健康才是目標
“學校食堂管理很簡單,就是摳細節、重實效、零事故。”清江外國語學校副校長吳民佑介紹,在嚴管食品安全同時,學校開動腦筋,科學制訂食譜,葷素合理搭配,做到菜品每天不重樣,讓學生吃得飽、吃得好、吃得香。
5500多名師生的恩施市硒都民族實驗小學,每天僅早餐就有二三十個品種,運動量大、季節更替時都有相應的營養餐配套……
該校後勤主任曹書泉,從事後勤管理20多年,思路格外清晰,從過去“擔心”“應付”食品監管,到現在主動要求執法人員上門檢查,“每來一次都有收穫,我們是‘合夥人’,共同做好一餐飯!”“從‘吃得安全’到‘吃出健康’升級,校園食品監管與服務任重道遠。”恩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表示,今後將堅持日常監管、專項整治、部門聯動機制,校園食品安全必定會迎來一片“朗朗晴空”。(田斌 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