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創新教學方法 讓思政課更有魅力
畫面左邊是牡丹花、仙鶴、祥雲等元素,右邊是雅典建築、羅馬柱和愛琴海花卉。這幅漢繡作品,是湖北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專業大二學生徐妍憑藉自己對“一帶一路”的理解,在思政課上完成的作品。
為提高思政課的吸引力、實效性,幫助大學生“立鴻鵠之志,做奮鬥者”,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們下了不少工夫。近幾年,他們引入微電影、慕課等“潮流新品”,通過“微課堂”“一點通”“時政我來説”等豐富的教學形式,引導學生將廣闊的社會現實納入視野,探索思政課上所講授的理論,努力做到真學真信真行。
“微課堂”讓學生腦洞大開
“我特別喜歡提問環節,同學間思維碰撞,啟發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大學生周思佳説。“分析時事,關注社會,對理論理解更深刻,促進了專業學習,還增進同學間友誼。”大學生王章朋説。
他們談論的,是同一堂思政課——《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有別於傳統課堂,該課程主講老師彭賢則、華倩設計了別出心裁的“微課堂”環節,邀請學生緊扣教材內容,上臺講“十分鐘”。全班同學自由組隊5人分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協商主題,明確分工,一起準備。
在課堂展示環節,小組的主講人登臺努力展示團隊的集體勞動成果,其他4位成員則作為“親友團”坐在教室前排力挺隊友。展示時,允許大學生們腦洞大開,可以演講,表演一段話劇,也可以拍視頻、微電影等。華倩説,大學生們思維活躍,有些創意、點子,甚至超過了教師。
一學期下來,學生們課堂展示的主題豐富多彩,有的關注養老,有的關注精準扶貧,從電視熱播劇談到工業進程,從“中興事件”梳理中國晶片發展脈絡,從刑事案例折射法制變革之路。主講教師彭賢則説,“微課堂”圍繞思政教材,結合學生關心的時政熱點展開研討,不僅增強了當代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而且更好地引導大學生了解當今中國與世界,將個人夢想與中國夢相融合。
讓學生也上講臺
“思政理論比較枯燥,對自己以後就業幫助不大。”“缺乏趣味,聽起來難免昏昏欲睡。”這是一些大學生曾經對思政課的簡單認識。
為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湖北工業大學教師熊威在主講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上,進行“時政我來説”教學改革。每週一次課,每班一位同學,每位5分鐘,由教師把關選取當前熱點話題,結合課程內容與自己興趣,重點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以前思政課上常見低頭族、蹺課族、昏睡族。熊威説,把講臺讓給學生,讓“課堂飛一會”,改革後,課堂的抬頭率顯著提高,學生們對思政課有了新的認識,開始關注國家、社會、身邊發生的事情,同時鍛鍊在公共場合的發言能力,學會理性看待各種網絡輿論。同時,老師對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加了解,這也是一種教學相長。
此外,該校嚴雄飛、馮旺舟等老師在主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引導學生圍繞某個具體的時事熱點問題進行思考並收集資料,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觀點和方法進行分析,在教師的評析後將其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做到“一點即通”,消除學生內心的困惑,實現知行合一。
“大思政格局”逐步形成
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李學鋒介紹,目前學院有專兼職教師110人,承擔全校5門思政課,本學期涉及1014個班級,30126人次。湖北工業大學是全省思政學科的試點高校,也是省級示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地。
目前,該校“大思政格局”逐步形成,除思政課專職教師外,校黨委書記、校長,各學院書記、院長都走上講臺參與講授,學生人人必修思政課。每位校領導每年堅持到思政課堂聽課兩次以上,有力促進課堂教學品質提升。在4門主要思政課基礎上,學校全面開設《形勢與政策》並納入必修課程。在學校的優秀典型課堂評比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成為大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湖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還聯合該校電氣學院,打造“勵志君”網絡平臺,推進思政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湖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李克勤説,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學校堅持問題導向,從工作格局、隊伍建設、支持保障等方面採取有效措施,著力培育名師,打造名課,建成工科高校中思政課名校,努力培養理想信念堅定,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確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龔雪 通訊員陳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