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讓生産線“活”起來
圖為:全國首條5G智慧製造生産線。
5G與工業生産線相遇,將碰出怎樣的“火花”?經過7個多月的改造升級,4月10日,中國信科的“5G智慧製造”生産線在漢開通了。中國信科、中國移動確認,這是全國首條開通運行的5G智慧製造生産線。
業內人説“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給工業製造帶來了哪些變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這座“5G智慧工廠”樣板工程一探究竟。
30個人的活1個人幹
武漢藏龍島湖濱,虹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基站天線生産線車間大門前,一面標有“5G智慧工廠”字樣的藍色幕墻格外醒目。
5G智慧製造生産線位於車間二樓,生産線長度約30米,包含12個工位,用於生産5G基站的天線設備。所有參觀者被要求穿上淺黃色的防靜電服,並站在有黏性的藍色粘膠紙上祛除鞋底灰塵。
“三二一,開通!”工作人員按下開關,生産線亮燈“甦醒”。只見傳送帶上的電路板等原料、配件,經過隔離條自動焊接、振子(天線元器件,使天線接收的電磁信號更強)自動上料、振子焊接、視覺檢測、PCB板(印製電路板)拼接、天線鉚合、性能測試等自動化工序,4分鐘後一件5G基站天線設備出爐了。
武漢虹信5G智慧工廠工藝部經理謝光煒透露,5G智慧製造生産線每天能生産300件天線設備,可建100座宏基站。此前,同等産能的4G天線設備生産線有70米至80米長,需要30名工人協同作業,而5G智慧製造生産線上,只有1人“監工”,他監控著幹活的機器,應急處置特殊情況。
湖北移動公司5G辦公室項目經理毛騫介紹説,這條生産線所有關鍵設備安裝有物聯網晶片,通過網絡聯為一體,實現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互聯。這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控制系統與設備間信息互通需要“毫秒級”反應,沒有5G只能靠光纖連接,不僅改造難度大,一些移動設備還無法接線。有了5G,這些問題迎刃而解:5G網絡不受空間約束,生産線設備可靈活加裝物聯網晶片,實現按需定制、柔性製造。另外,5G網絡比WiFi信號穿透性、抗干擾能力更強。
“‘5G無線網+5G邊緣計算+移動雲平臺’組網模式,串起了企業工業互聯網,機器設備有了感知,生産線變‘聰明’,便能取代人了。”謝光煒表示,下一步將再上6條5G智慧製造生産線,逐步實現“黑燈工廠”。
5G首批用戶是機器
在生産線車間二樓大廳大型LED監控屏上,數字、文字、圖片、視頻等各類信息實時跳動,整個廠區全部被5G網絡覆蓋。
螢幕中間顯示著生産線的三維立體實時圖像,工作人員就像玩電腦遊戲《模擬城市》一樣,隨時查看各工位的運行情況。“哪臺設備有故障,哪位工人效率低”一目了然。
為讓記者對5G網絡有直觀印象,工作人員調出了一組4G和5G實時視頻畫面對比。只見4G畫面裏的工人做動作比5G畫面慢1秒左右,還會出現馬賽克“掉幀”現象。“5G還處於試驗階段,5G手機也沒有上市,雖然這裡通了5G信號,但首批用戶不是人,而是機器。”武漢虹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張偉説。
張偉表示,過去生産線設備電流、電壓等狀態信息靠人工統計,效率低下。5G給車間最大的提升在於採集信息,運營商可將5G邊緣計算節點設在企業側“就近消化數據”。這樣企業工業數據不必全部上傳雲端處理,實現設備全生命週期在線管理、運營數據監控與決策、訂單全程追溯的透明交付,讓生産效率較改造前提升30%以上。
毛騫坦言,過去,運營商的職責就是把無線信號或者光纖專線接到企業廠區。在未來的工業互聯網建設上,需要工業製造企業、通信運營商、軟體開發企業、工業雲平臺企業共同將産業鏈上下游串起來,讓5G大頻寬、低時延、大連接的功能服務工業製造。
5G“萬站工程”即將啟動
這麼新奇的5G智慧製造生産線,可否複製、推廣?
湖北省通信管理局局長宋起柱表示,工業生産過程中高頻次數據採集、工業互聯網雲端平臺大流量數據匯聚,網絡性能和成本方面都面臨巨大壓力。通過5G網絡,能極大提升工業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完整性,為解決工業互聯網平臺數據傳輸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湖北移動公司董事長范秉衡表示,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5G智慧工廠”,一是要“做開放”,通過5G工業互聯網實驗室,讓更多企業能夠利用現有的網絡和平臺探索5G工業互聯網;二是要“做協同”,重點研發産業鏈協同相關應用,真正連接上下游企業,將湖北打造成“5G+智慧製造”的創新發展示範區。
湖北省經信廳、省通信管理局透露,為加快5G示範應用,2019年湖北省將啟動5G“萬站工程”建設,到2021年累計建設5萬座5G基站,實現武漢全覆蓋,宜昌、襄陽等有條件的地方實現主城區、重要功能區、重要場所5G網絡全覆蓋;在工業互聯網、智慧網聯汽車、數字政府建設、健康醫療、北斗位置服務等領域,開展百個業務示範應用,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標準及解決方案,産業規模突破2000億元,力爭打造中部乃至全國的5G産業基地。(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通訊員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