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電商重塑“田園枝江”
枝江因“蜀江至此如喬木分枝”得名,是三峽地區唯一的平原縣市。歷史上,這裡男耕女織,種糧植桑,農業發展一直位居湖北省前列。
近年,該市電商群體悄然興起。
如今,湖北省共10個“中國淘寶村”中,枝江就佔據4席。該市已擁有8200多家電商網店,電商創業者8000多人,帶動2.4萬多人就業。
4月13日,在山東舉辦的2019“電子商務促進鄉村振興”高峰論壇上,枝江作為湖北省唯一獲選單位,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促進鄉村振興十佳縣域”。“田園枝江”,一躍成為全國聞名的電商先進縣市。
鍵盤傳遞新氣息
説起枝江電商的發展,該市電商辦主任覃傳發首先提到兩個“草根創業者”:楊林、朱鳳菊。
2009年初,問安鎮青年楊林在漢正街做生意。他和兩個朋友將遊戲幣放到淘寶上交易,首次感受到電商的市場空間。因為夥伴中有一個鞋匠,他們決定在淘寶上賣鞋。因為縣城比武漢辦公、倉儲、人力等成本低,他以800元賣掉珍藏多年的QQ靚號,帶著兩個小夥伴,在馬家店鎮租來的一個小倉庫裏,開始銷售休閒男鞋。
一台電腦、一根網線,聯繫好郵局的快遞,公司就開張了。很快,楊林的生意越做越紅火,公司僅客服就有400多名。辦公場所和倉庫不夠,一年之內換了幾個地方。與他一起賣鞋的夥伴,開上了私家車、買了房。
差不多同時,董市鎮女青年朱鳳菊在家裏牽起網線,買了一台電腦、一部相機,在淘寶小店上售賣暖貼和兒童玩具。沒想到産品供不應求,她請來28個年輕人幫忙,一年下來掙了幾十萬元。
楊林、朱鳳菊的“賺錢效應”帶動不少人加入電商隊伍。一時間,枝江多處街巷小弄、田野鄉村,悄然響起鍵盤嗒嗒聲——
2016年,不産男鞋的枝江,年銷售男鞋300多萬雙,名列全國縣域電商男鞋銷量第二;不産暖貼和兒童玩具的董市鎮平湖村,年銷售暖貼和兒童玩具過千萬元,單品銷量佔據全國第一位。
政府激勵草根創業
“野蠻生長”的電商,引起了枝江市領導高度關注。
2016年初,枝江市委書記劉豐雷(時任市長)循著快遞車,找到了楊林。楊林回憶:“他十分耐心地坐在電腦旁邊,向我詢問怎樣在淘寶上賺錢、公司怎樣發展,有時談到淩晨兩點還意猶未盡。”
幾番調研,劉豐雷對電商作出了“高大上”的定位:電商是縣域經濟轉型升級的良好機遇。
“鄉村振興離不開年輕人。要讓年輕人回鄉,前提條件是回鄉能夠掙錢,而且從事他們喜歡的業態、生活品質不能下降。”
當年,枝江市成立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各鎮設置電商辦,每村設立電商專員。這些機構和人員的職責是:全面了解電商的情況與需求,制定落實相關扶持政策,為電商排憂解難。
從2017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500萬元扶持資金,搭建7000萬元融資性擔保基金,為電商創業人員和企業提供扶持和貸款擔保;市政府投資2億元,建成枝江市電商産業園;每個鎮(街道)建成運營1個鎮級孵化中心,所有村(社區)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在一樓設電商服務站,二樓設電商孵化器。
2017年,楊林的公司入駐電商産業園,享受3年租金免費政策。為解決資金緊張的問題,經過有關部門協調,銀行為他提供一年期200萬元貸款。
在董市鎮,朱鳳菊被作為特殊人才請到平湖村,享受免房租、水電費政策,條件是免費培訓對電商有興趣的年輕人。
董市鎮副鎮長吳華林介紹,通過能人帶動和技能培訓,全鎮2017年電商收入超過億元,從業人員近千人。平湖村形成了“電商一條街”,被評為2017年度淘寶村,成為省內第二個淘寶村。
為營造發展環境,枝江攜手阿裏集團建設村淘枝江服務中心,建起102個村級服務站;引進京東公司建設京東枝江服務中心和中國特産·枝江館,建成215個京東推廣點;聯手郵政郵樂網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枝江專區,建成177個村級郵掌櫃;依託供銷裕農網建成174個裕農合作站。
如今,枝江市共發展快遞公司19家,分佈網點290多個,城區和各集鎮快遞收發已實現“門到門”,鄉村實現“村村通”。
田園綻放新圖景
電商經濟如磁場般把漂在他鄉的枝江人“吸”回老家。
8000多電商創業者,絕大多數是返鄉青年。他們紛紛返鄉創業就業,為一度“空心化”的鄉村帶來了活力。
4月11日上午,在問安鎮同心橋村五組,31歲的施中華住在一幢漂亮的小樓裏,附近是面積上千畝的同心花海。一進門,他的女兒拉著媽媽的手,蹦蹦跳跳地歡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到來。在二樓的工作室中,擺放著4台電腦。他和妻子在外打工多年,2016年有了小孩後想回家鄉,但對做什麼很茫然。妻子參加鎮裏組織的電商培訓後,2017年3月買了兩台電腦,在家裏開起淘寶店賣手機配件,當年利潤8萬元。2018年,他添置了兩台電腦,和妻子一起幹,兩口子一年可賺16萬元。“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且可以照顧老人和孩子,感覺不比城裏差。”
在問安鎮龍泉堂村,曾在天津做建築的石丹宜回村辦起合作社,將家鄉特産“問安馬蹄”搬到網上零售。2018年,“問安馬蹄”等成為“網紅”,旺季日發貨15萬單。單價由以往每斤1.5元漲到2.5元,農戶每畝純收入增至5000多元,全村馬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至3000畝。據統計,該市一批農村專業合作社嫁接電商,2018年全市農産品網絡零售7.8億元。
在顧家店鎮工業園,羅華明和愛人創辦了枝江欣佳宜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研製新型生物質汽化爐具。這種新爐具採用密閉燜燒法,以生物顆粒為燃料,無煙排放,可在農村和城鎮應用。以往,這種爐具在枝江及附近地區銷售,2016年銷量僅5000台。2017年,借中國特産·枝江館上線之機,他將爐具進館展示、銷售,很快在網上贏得口碑。2018年,銷量突破18000台,産品銷到雲南和貴州山區。
枝江無名山大川、缺奇景勝跡。2018年5月,“枝江旅遊”上線,通過新媒體等社交分享模式宣傳推廣,成功導流7萬人次前來遊玩。2018年,枝江旅遊業總收入佔GDP比重達7.5%,成為新的支柱産業。“因為電商,枝江鄉村變美了、變富了。因為電商,田園枝江將更美好!”劉豐雷信心滿懷。(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盧平川 張真真 廖志慧 通訊員 姚紅)
記者手記
用互聯網思維創新縣域經濟
□ 盧平川 廖志慧
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富則國家強。
縣域經濟的核心問題是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繪就“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好藍圖,就必須有産業支撐,更需要連結産業主體加速産業要素流動的橋梁和紐帶。
橋梁和紐帶在哪?枝江將目光投向互聯網。
縣域經濟有“三缺”:人才、資金、市場。互聯網思維,正彌補“三缺”,賦能縣域經濟升級。
一根網線,給人才提供舞臺。電商創業者把智慧和創意帶回家鄉,實現夢想。
一根網線,給資金提供渠道。産品銷售有出路,資本自然逐利而來。
一根網線,給資源提供市場。土特産品登上各大電商平臺,走向全國市場。
這根神奇的網線,使村民實現了購物、農産品銷售、看病、金融、政務服務“五個不出村”,農民通過互聯網享受著和城裏人一樣便捷的服務。
年輕朝氣的面龐越來越多了。他們回鄉創業,既能陪伴家人,又能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少了,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得到有效緩解。
正如一位專家所説,在農耕時代,縣域治理首位是“勸民農桑”,即:勸民墾荒、興修水利、種糧植桑。當今,電子商務、工業4.0、5G網絡、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如火如荼,數字經濟成為發展縣域經濟的新抓手,發展電商就是新時期的“勸民農桑”。
枝江發展電商的實踐,使“田園枝江”煥發生機,為我省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一條新路。